散文
让人疼痛的厦门之旅
江苏/王海燕
在厦门玩了三天,我跟着好友莺,她将预订宾馆、买票、攻略等等所有的活独揽,我只管玩。
厦门之行让我开始思考,我为何热衷于旅行?前两年,是因为有了闲暇,想走出自己生活的狭小空间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补补地理学科的知识。地图上终是呆板的,乏味的,只有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才能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好奇心得以满足。
后来,几次旅行后,发现收获不小,特别是那些令我怦然心动的景色,使我刻骨铭心,过目不忘。如此一来,看到平庸的,与我日常所见无异的景色,便只有失望。似乎还有专门寻找刺激、心动的感觉,而这惊喜总是转瞬即逝的。
于是,便算起账来,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吃尽千辛万苦,难道就为了几分钟的惊艳?到底值不值?我发现自己到底还是实用主义者。在猎奇之外还有其他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物质的、具体的,也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真实、直观的把握,如此一想,也就聊以自慰了。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辈子如果有机会走出去看看,还是要把握这个机会,毕竟旅游需要耗费精力和体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上山下海。
现代化的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将旅游成为可能,远在天涯也可以变得似乎近在咫尺,虽然不及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凭借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十万里路也可能只需要五个小时的功夫。
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跋山涉水靠的可全是徒步,很少骑马乘船,他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其旅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而我们今天的旅行可方便轻松许多了。言归正传,向诸君汇报一下厦门之行的战果。
惊奇仙人掌
万石植物园的植物跟厦门的地理位置相契合,既有南方的植物,如大叶滴水观音,榕树,也有类似中部地区的植物。但我在厦门没有看到一棵椰子树,莺初次见到大腹便便的大王树和水泥柱似的假槟榔树,以为是椰子树,我一眼看出那不是。
让我觉得值得冒着酷暑游览植物园的是仙人掌园,那里的仙人掌品种之多让人叹为观止,大多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地上铺着细细软软的白沙,头上顶着*辣刺眼的夏日骄阳,这些大概都是仙人掌喜欢的,而对我们来说就是火的考验。不过,有了视觉享受,酷热难耐似乎也算不了什么了。
看到的是一根根高高细细的仙人掌,足有三四米高。有圆柱体状的,中有一条条深槽,皮肤上布满刺儿。有立体三面的,一样的高挑苗条,称“*面角”,取了一个瘆人的名儿,但样子却不吓人,一大群,挺拔地立着。
有大肚子树,纺锤型,繁茂的叶在高高的头顶,几乎被忽略。我们被它孕妇般的树干所折服,莺见之大呼,要跟它照相。它显然不是仙人掌家族的,但生长条件恐怕类似,所以有几棵鹤立鸡群,立于带刺的仙人掌之中。
“变态”木棉树也是奇形怪状,我 次看到。树干上带着满身的大大的“刺瘤”,挂着“美丽异木棉”的牌子。看不出美丽,倒是异类。我们猜恐怕与普通的木棉树不同,所有叫“异木棉”。树干很粗,竖条的绿色花纹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褐色的皮,加上醒目的棘刺,好怪异的树!像穿着铠甲的战士,满身的刺拒人千里之外,你想抱它都不敢。它的这身装扮到底为何?这真是一棵有战斗力的树,满身的洪荒之力啊!有着超级防御意识的满身武装的树!
我直摇头,不可思议!继续傻傻地、好奇地看着它。抬头看,在叶子里垂挂的果也十分独特,地地道道的棉花团嘛,一团团,挂了下来,但是太高,我们够不着它,只是远远地在树下抬头看。
仙人掌树也大得吓人,老得吓人。它跟我们平日里见到的仙人掌形状类似,只是它长成树,成了树精了,真正的仙人了。
在我们家乡看到巴掌大的、带刺的仙人掌片,几片连在一起的长势就喜人了,可我们今天见到的是上百片累加在一起,气势磅礴地挂在粗大的树干上,我奇怪它如何能长成树?
我们猜测着它的年纪,遗憾的是它没有像年的榕树一样,被骄傲地挂着倚老卖老的牌子,我们的猜测没有答案,可能这便是没有导游的不足之处,但我宁可相信它是百年老树精了。
进了仙人掌的温室里,名目繁多的仙人掌令我们目不暇接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仙人掌都冒了出来。原来仙人掌家族如此繁荣昌盛啊!仙人球大的有脸盆大,圆滚滚的,满身的刺,绿色的球体,白色的顶,连刺都带着光芒,许多球挤在一块儿,争着、比着、卖着萌。
一群*色的、浅绿色柱状的仙人掌半匍匐于地,柔软的,如许多毛毛虫在地上爬,昂着高高的头,前簇后拥,相依相偎,憨态可掬。
我想如果我们见到真的是一堆虫子,反而会觉得恐怖、恶心,但我们见了这群超级可爱的仙人掌,却萌生许多爱怜,多么惹人爱的小家伙!它们用闪着温柔光辉的颜色,肉乎乎的姿态,一下子抓住我们的心!
小盆景也处处让人惊喜,有形如皇冠的,七条白色的钻石链从“帽顶”垂下来,对称点缀在草绿色的“帽面”上,棱角分明,光彩照人,真是巧夺天工。还有棕色的“帽子”,毛茸茸的白边呈弧形,像冬天里戴的保暖貂毛帽子,假如在雪天里戴上,一定超级御寒。
同样没有刺的还有光溜溜的几瓣组成的怪异仙人掌,说起仙人掌,人们都会想到刺,可它们作为仙人掌的家族的一员,却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印象,所以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仙人掌都是带刺的。
“白雪光冠”是少数的几个标有名字的仙人掌,它长得更夸张,仙人掌的身子,三角棱形,刺边上点缀着白点。奇特的是它头上顶着一个不伦不类的大白毛球,像动物的毛,浓密的,略卷着的,一大团,跟它的笔直的身子有些不相协调,像一个穿着笔挺的西装的绅士,却顶着一头乱哄哄的白头发。正是这种怪异让它从众多的品种中脱颖而出。
有紫色扭成麻花状,如怪兽的脸;有仙人球上顶着大大的红色圆柱体,皮若毛毯;有名曰“怪神丸”,名若其掌;有名曰“魔象”,满身三角刺;有开灿烂的、温柔的红花;有红色豆子点缀其间的;有皱成扇状绿色花朵……这么多品种的仙人掌让我们大饱眼福。
惊艳芙蓉湖
厦门最美的树是凤凰木,也是厦门的市树。
凤凰木,取名于“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
关于厦门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代,这里荒无人烟,一只大白鹭,率领一群白鹭定居下来。它们用喙和利爪开凿了许多泉眼,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籽、草籽,播撒在岛上,岛上便百花齐放,郁郁葱葱。
此番景象使盘踞在东海底下的蛇王异常嫉妒,它想霸占这美丽岛屿,于是率领蛇妖兴风作浪,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白鹭获胜,但大鹭却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之中。
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那树开的花,象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人们称为凤凰木;这种花,人们称为凤凰花,所以厦门也叫鹭岛。
我们坐在公交车上,看到大街路旁不时出现凤凰木,火红的花开得无比灿烂,吸引我们的眼球。我见到的最美的凤凰木是在厦门大学和鼓浪屿。
早听说厦门大学是中国最美大学。慕名前来的游客还真不少。
厦门大学固定时间对游客开放,我们来到校门口已是中午时分,被拒之门外,原来这个时间点过了开放的时间,被告知下午5点方可进校,我们于是在附近的南普陀寺转转,等着进校。5点厦门大学准时对游客开放,门口站满了排队进校的人。
大学校园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自己学校虽不大也很美丽。南京的好多所大学不仅建筑古老而且景色怡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师大的随园校区,景色亦让人流连忘返。仙林和江宁的许多高校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公园一般,山水相依,绿树成荫。但我从没看到这样排队进校门的景象。
厦门大学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正如捐助该校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所戏言,它们都是“穿西装,戴斗笠”。
我们从厦大的西门而入,走不远就看到了芙蓉湖,这是厦大的精华所在。
芙蓉湖的得名和校园建筑芙蓉楼群一样,源自企业家、教育家兼慈善家李光前的家乡是福建南安县芙蓉乡,李光前和他的岳父陈嘉庚对厦大校园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投入巨资兴建的新校舍和公共设施,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厦大校舍建筑总面积的一倍。如今的厦大人如何能忘记他们的“校主”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和李光前先生?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
我们站在高高的颂恩楼前的湖边眺望彼岸,一下子如入坠画中,对岸的景色精致动人,绿色错落有致。水域很宽,水面如镜,碧波微漾。临水草坪绿茵茵,呈半圆状。半高的是类似冬青的植物,呈草*色围成一圈。
再高处是凤凰木,大伞般的叶,绯红色轻云般的花。奇特的松树、橡树、桉树一排排。假槟榔的白色树干如美人的大长腿,棵棵笔直站立,树的绿色和水里倒影的绿色浑然一体。
远处有绿色小山,山旁有红瓦白墙的楼,楼只是露出一点面孔,在绿色之上。
此时此景,化用刘禹锡描绘洞庭湖的诗句在这里也恰到好处:“遥望芙蓉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是这青螺在银盘的边缘。傍晚的阳光洒下,金光在水面跳跃,对面的景色被笼罩成一片梦境。一群人在低处水边,如蚂蚁般蠕动。一只美丽的黑天鹅静静地凫于水面,昂着它颀长的脖子,优雅从容,超然物外,这就是传说中的出名的黑天鹅啊,我们只见了一只也心满意足了。白鹭则轻盈地掠水而过,或迈着细长的腿在湖岸悠闲漫步。
此岸有几棵开得正艳的凤凰木。 棵的花尤其多,也最美。细细看去,树叶像极了我们家乡的合欢树,花却不同,合欢花含蓄娇羞,粉红色扇形花瓣细细软软的,而凤凰花则热烈奔放,喇叭状火红的花朵一个挨一个,分不清彼此,我们只看见一大团,像火在燃烧。
但凤凰木之间也有区别,不是所有的树都开得如火如荼,只有那些花朵特别繁盛的,你才能真正领略它的撩人的魅力。
喜忧参半鼓浪屿
我觉得鼓浪屿的远眺更美丽。我们去植物园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车至一座桥,我们远远看到海里的岛屿,哇,好美!又是凤凰木!
红瓦,红树,在一片绿色之中,一条很长的岛屿在海的那头,不近不远,刚好看到它的全貌,就那几分钟的时间,鼓浪屿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坐轮渡来到岛上。寻找莺在网上订的宾馆费了点周折,顺着莺开着的手机导航走,拖着沉重的行李,忽而上坡,忽而下坡,时而路面凸凹不平,时而宛若走进荒郊,时而走进小巷,七拐八弯,时而被一堆建筑材料挡道。
岔路太多,难以辨认。导航似乎又不给力,莺说,“走错了,不动,我再看看。”于是停住不动,再回头走。
天气闷热,蝉鸣聒噪,我们已大汗淋漓,不时又有蚊虫叮咬,苦不堪言,前一日已累的人仰马翻,今早又早起,就盼着赶快找到旅馆,找张床躺下再说。可是,越急越难找。
终于见一小小家庭旅馆,莺进门见主人问路,一声请问,主人不理睬,再声请问,主人亦不理睬,执着的莺还是提高嗓门请问,终于懒洋洋地回道:不知道。
结果我们很快发现,我们要找的小旅馆就在她家隔壁,岂有不知道之理?气得莺在门口指责几句,“怎有如此做生意的?不住你家,你就连路都不指?”也不见有人出来理论,无奈,只好作罢。(写至此,我想起那次出国门旅游问路找饭店,一帅哥本来排队等公交车,特地放弃等车,带我们走一里路找到饭店再回去等车。如何对待路人问路的确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的素质啊。)
一到旅馆倒头就睡,直到下午,肚子里已饥肠辘辘,睡了觉也恢复了一些体力,出发吧,看看这小岛的真实面貌,也不枉来一趟。
先解决温饱问题,见一挂牌陕西特色面馆还算干净,吃饭的人也不少,开着空调,我提议进去吃点。
坐定,等面,我拿出自带小水杯向老板娘讨水:“能倒点开水给我吗?”那女人一脸冷漠,“我们的开水只能自己喝,不能给别人,要不然我们自己没得喝。”
我看着我自己小得可怜的杯子,我来到沙漠了吗?水真的这么紧张吗?我喝了她就没喝的啦?我看到在呼呼作响烧着水的大水壶,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我又一次不争气地想到出国门,每个饭店都备着冷热水,任游客自取。细节处见真情,细节处见人之本性。我拿着空杯,独自悻悻走至桌边。
莺说你应该再争取一下,我想何必死皮赖脸地要那点水呢?不要也罢。失败感笼上心头,但很快就消失了,这就是真实的状态吧。好直率的商人!拒绝得如此赤裸裸,我也许应该为发现这真实而窃喜,也算旅游的收获吧,哪里都是净土呢?
因为莺带着年幼的儿子,他累了不愿再走,我只好一人独行。害怕找不到回旅馆的路,我就在岛的外围沿着路直走,不走岔路,不深入小巷。
一个人的旅行是不是很无聊?我已碰到多个九零后女孩自己一个人背包旅行,很羡慕她们的胆大和能干,如果是我,我会觉得有些寂寞,比如现在我独自行走在他乡。不过还好,我知道我很快要跟莺会合。
一路景色平淡无奇,鼓浪屿给世人呈现的也非奇特的景色,而是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建筑,而在这些西洋建筑的背后是厦门屈辱的历史。
十九世纪中叶,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现在保存的建筑,除了后来一些华侨实业家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外,许多建筑是当时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的铁证。
资料说,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实力发展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 量建造的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
目前,厦门*府正努力将鼓浪屿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们一路上看到建筑工人在忙着重新修缮房屋,许多建筑材料堆在路边。
凤凰木一路相伴,路边一棵繁茂的老榕树将它麻花般扭到一起粗壮发达的根须使劲地扒着大岩石,没有一抔土,树坚强地屹立于岩石之上,我在内心默默地为它的强大生命力点赞。
夏日的夕阳依然刺眼,走至一公园的静处,树木繁茂,群蝉齐鸣。路边有几张水泥书页上写着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林巧稚。”
原来这里是纪念林巧稚先生的小园林。这位出生在鼓浪屿的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的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者,为了祖国医疗事业,一生未婚。倾其一生一心扑在医疗工作上,她无私帮助穷苦人,享誉海内外,她是鼓浪屿的骄傲,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再往前走,庭院、高墙、红色西洋别墅公馆、学校、小巷,我一个人安静地走,路上游客并不多。
至一处,眼前一亮,此场景似曾相识,似乎来自我遥远的童年,有种穿越的感觉。
那一刻我跌入回忆,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回忆的,只是,眼前的一切仿佛与我前世有缘,置身其中有些恍惚。
鸡蛋花树并不高,树下有可爱有趣的微雕,有供人们休息的长凳。一棵榕树周围一圈被浇筑成水泥凳,许多人坐在那里闲聊。对面围栏内是有绿茵茵草坪的体育操场,门旁凤凰木下写着“马约翰体育场”,后来我回来查资料才得知马约翰先生是一位出生在鼓浪屿的中国人。
他是我国 的体育家,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从小失去父母的他22岁考入圣约翰大学预科,上世纪初,他曾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孜孜不倦对我国体育事业的追求使他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小小的鼓浪屿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民族英雄郑成功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他曾在金门抗击清*。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
林语堂10岁时,转到厦门鼓浪屿养元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后进寻源书院读书。年,17岁的林语堂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
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爱上了大家闺秀陈锦瑞,因陈家嫌其家贫而未能成眷属。后来,林语堂与厦门鼓浪屿富商的女儿廖翠凤结婚。
在林语堂的人生中,鼓浪屿是他“与西洋生活初次接触”的地方,他在这里迷上了西洋音乐,迷上了“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开始了他“脚踏中西文化”的旅程。
我因为怕迷路,没有去林语堂故居看看。
而那首曾风靡全国诗歌《致橡树》就是朦胧诗人舒婷在鼓浪屿岛上写的。巴金、林语丁玲、冰心、舒婷等48位名人曾用文章追忆鼓浪屿……
吃货的挫折
在前去厦门的高铁上,莺告诉我一件让她心痛的事,她将准备的一大包干粮忘记带了。我终于知道这个马大哈的朋友为何跟我志同道合了。对我们两个粗心的吃货来说,这才是旅途之中 件悲催的事。
于是,七个多小时的漫长旅途中,我们用甜蜜的期待互相安慰那颗受伤的胃:等到了厦门,小吃,海鲜,嘿嘿,吃个够。这点损失算什么?
可是,等我们 天晚上满怀喜悦来到中山路,吃完 个让人吮指的土笋冻后,接下来的小吃就味同嚼蜡。花生汤听说不错,我们和琳一家会合后,兴冲冲前去找寻,一口下肚,都异口同声地说,哦!原来这么难吃。
厦门大学门口旁的一家小店的沙茶面还马马虎虎,让我们知道了原来沙茶面就是海鲜面,内有个别大虾,几个鱿鱼段。莺说有点像麻辣烫。
厦门小吃从来不用大瓷碗盛,全是一次性纸碗,碗有深有浅,口子都不大,可能因为商人们怕洗碗麻烦。
在鼓浪屿的那碗沙茶面真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价格比厦门市内的贵也就罢了,可是,服务员老头端上了时,纸碗被烫软,端得又不小心,洒了些在桌子上了。
算了,不跟老年人计较了。吃吧。可是,一口下去,虾是变质的,吐了,鱿鱼还是变质的,吐了,面还是算了,不吃了。
看着门口抽着烟的老板娘,我默默地离开,阿Q地想,算了,当做捐20元给她了。我一人在这,莺带儿子去沙滩了,人生地不熟,如果跟她理论了,万一一言不和报复我怎么办?好汉不吃眼前亏,何况我不又是什么好汉。
那天早上我们离开鼓浪屿的时候,一路上看到许多蟑螂壮烈牺牲的场景。那一条条小巷就是战场,不知昨夜经历过怎样残酷的战争,蟑螂们要么横尸遍地,要么正在作垂死挣扎。
这条路上到处都是,那条路上也是,两边要么是旅馆要么是小吃店。我终于知道那碗变质的沙茶面为何变质了。吃货应该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再馋嘴了,因为我们是如此没有安全感,在他乡的吃的问题上。
但是可惜,吃货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将挫折进行到底。
莺说,我们吃点早饭,于是,踩着蟑螂的尸体,我们在路边喝了一碗大妈递来的用纸杯盛的稀饭。
吃货们还有 一张 ,找个能加工海鲜的店,然后我们亲自去菜场采购新鲜海鲜,然后美美地张开大嘴等着海鲜自投罗网。这个伟大的计划准备在玩完出海帆船回宾馆之后。
莺为了寻找青春刺激的尾巴,我为了回忆青春,我们参加了帆船出海项目。开始,湿身的莺在海水的猛烈刺激中大呼小叫,马上,她就不再叫喊了。更大的刺激击中了她,她开始晕船!
我淡定地坐在船头看着整个过程,心如海水,风平浪静。
但是,让我至今难以平静的是结束探险后,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一个刚高中毕业九零后的女孩和我们一起出海,一条船上的,矮矮的个子,清秀的脸庞,一个人从广州来厦门旅游。
她告诉我们她住在曾厝垵附近的旅馆,建议我们可以坐公交车去她那里玩。我立刻心动了。
我们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厦门了,曾厝垵听说是很有名的地方。由于我们时间安排得紧,一直没能去。是选择吃海鲜呢,还是去那里?
我一盘算,海鲜哪里都可以吃,曾厝垵,既然来了,错过了也可惜,况且那里有小吃,也许我们可以一举两得呢?
莺看我想去,顺从了我的意思。于是,我们 的挫折在曾厝垵等着我们呢。
公交车转悠了一个多小时,还好,29路是环海路,风景不错。看着人们骑着双人自行车逍遥自在的样子,我们似乎有些失落。当初我们就想 天晚上在海边浪漫地骑自行车,可是也没能实现。
我们见到的只是一个小吃街。曾厝垵的大门气派而古色古香,但往里走,两边都是热气腾腾的小吃在烤着,煎着,煮着。吃货们齐聚,卖家们卖力地叫卖,十块,二十块。热闹得很。
跟我们见到的中山街与鼓浪屿的小吃一条街很相似。我们尽管有些失望,但还是马上打起精神挑选吃的。
吃了一圈下来,吃货们觉得不过尔尔,但差心情来自被骗。小贩把鸭肠当做海螺肉卖,偏偏被我们买到。做得天衣无缝,一串串,很有嚼劲,当吃到第四个时,我才发现不对劲。仔细一看,才知上当。待我前去跟那女人理论,旁边突然冒出一个男的,死活不承认。
我说到附近派出所去鉴定,他竟理直气壮地说去就去。就是站着不动。看他们不承认,我就站在那里跟顾客说这事,他见影响他们生意,连忙退钱了事。
临走前,他还埋怨我们,“你自己不会买东西,怪谁?”肚子立刻气饱了,悻悻离开那个叫做曾厝垵的地方。那个地方告诫我们,吃货需谨慎!管住自己的嘴!
厦门的美,美得让人疼痛,厦门的“美食”也让人疼痛得终生难忘。
回来后,琳美滋滋地跟我们说,“我们后来去菜场,好多新鲜的海鲜和水果啊!我们吃了个够了。”我和莺听了面面相觑,吃一堑长一智嘛。这也是我们旅游的收获啊!
看了我写的游记,莺闹着要我加一句形容她容貌的话,并指定了用这四个字“貌美如花”。
虽然我觉得这四个字勉强符合她,我也早已习惯了她的不谦虚、不低调,为了维持我们纯洁的友谊,我还是发了一个她喜欢的短信给她:你的容貌让我嫉妒。
她一看果然大喜。
总编:骆圣宏
作者简介王海燕,江苏南通人,年生,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著有《午后的阳光》一书。
每周一期周六发布(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杂文]
有用与无用(陕西/纪昀清)
[词赋]
临清赋(山东/张同辉)
[散文]
紫藤花又开放(江苏/韦国)
一碗果子茶(江苏/季芸)
干杯寸心知(山东/刘旭东)
让人疼痛的厦门之旅(江苏/王海燕)
[小说]
娶个孕妇做老婆(江苏/邹进)
上期回顾[纪实]
一位老法官的铁骨柔情(江苏/吴丹曹金晶)
[词赋]
八一猎猎*旗火(北京/王燕*)
抗日名将张自忠赋(山东/张同辉)
[散文]
同一屋檐下(江苏/李元祥)
[随笔]
石缝中的顽强(江苏/王*)
同质化生活,这是谁的悲哀?(江苏/荣翠)
[日记]
小三宝趣事(北京/钟慈)
投稿须知
读者赏金一半做作者稿费,一半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不管有无赏金,本平台不再另行支付稿费;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