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南路拟设五大街区,鼓励发展多种业

■融媒体记者张素萍

作为中山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南路是泉州中外文化融合的重要展示区、古城保留的成片骑楼商业区。目前,中山南路外立面修缮已接近尾声,鲤城还专门出台泉州中山南路业态规划布局指引,拟设五大街区,旨在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场景。

中山南路外立面修缮落架后,地下管网开挖、骑楼走廊架设及地面铺装等工序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柏峰摄)

外立面修缮接近尾声

重塑古城街巷文化展示面

去年8月,中山南路启动建筑立面提升改造,继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采用闽南砖雕、清水砖墙、蚝壳墙、夯土墙、出砖入石等传统施工技艺,力争保留百年老街的古早韵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建筑性能,重塑古城街巷的文化展示面。目前,外立面修缮部分已接近尾声。

据泉州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为了留住中山南路的“古早”韵味,施工方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修缮的墙面上增加了灰塑、剪瓷、堆塑等装饰,涵盖了人物、花鸟、瑞兽等题材。在电力配套改造中,骑楼走廊架设集中式电缆桥架,低压分线箱内安装自动灭火模块,消除火灾隐患、美化沿街店面。街巷内分线箱、表箱等外观则采取遮蔽或彩绘美化措施,以古朴的外观融入古城大街小巷,与闽南特色红砖厝、番仔楼等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增添了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绿化方面,街道两侧栽种了约株绿植,包括天竺桂、茶花、含笑、紫薇、香樟、凤凰木等品种。

硬件软件两手抓

出台业态规划布局指引

在做好立面改造的同时,鲤城区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专门出台泉州中山南路业态规划布局指引,挖掘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海丝文化内涵,期待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场景。

根据这份业态布局规划,中山南路将设置五大街区,即中医药膳养生街区、艺文街区、万国风情街区、时尚优品街区、最城南体验街区。鼓励发展潮牌奢品、异国风情馆、旅游文创、文化演出类、非遗手工类、茶咖轻餐、原店商号、各级老字号等业态;不鼓励与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定位相悖、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安全、骑楼建筑物安全的行业。

中医药膳养生街区设于涂门街至水门巷段,拟引入养生茶饮、药膳、药食同源等业态,建设海丝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让市民游客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魅力,让草本香邂逅古城烟火气。

艺文街区设于水门巷至南岳宫口段,拟引入艺术画廊与工作室、手工艺品店、花艺店、创意礼品店、书店、音乐与乐器店、文具与手账用品店等业态,形成专业画坊、现代艺术、传统演艺、二次元文化互融互补的年轻态、文艺范街区。

万国风情街区设于南岳宫口至指挥巷段,拟点状式引入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展馆,融入手工艺品制作、多国特产、海丝文创产品、异域餐饮等业态。

时尚优品街区设于指挥巷至义全街段,拟恢复原来的南百、建成等中山南路大百货繁荣景象,招引富含国风元素的茶饮品牌、服装、饰品店,借力国风培育本土国潮优品和茶叶、陶瓷等潮品。

最城南体验街区设于义全街至江滨北路段,拟建设海丝小博物馆、非遗馆,嵌入式引进茶馆、咖啡馆、小酒吧等业态;以城南庙会为主IP,开展研学、光影秀展播,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串联起游城南古民居、古建筑、古寺庙、古遗址路线,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的活样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fz/15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