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征,秋天引发的悲愁象征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梧桐喜阳,树干笔直挺拔,树皮光滑,树冠广阔,枝叶茂盛,郁郁如青玉。高大美观的树形,加上良好的材质,让梧桐在先秦刚进入文学视野时就被视为吉祥嘉木,祥瑞的象征。顺着这个方向发展,梧桐所具有的美好的象征意蕴越加丰富。梧桐意象发源于《诗经》,《诗经》中出现的梧桐形象只是一种自然物象,本身没有什么象征意味,但也出现了三种与梧桐相关的形象:凤凰、琴瑟、君子,后来的文学作品由此生发出了梧桐意象的多重意蕴。

首先是梧桐与凤凰的联系,高岗之上,梧桐青郁,凤鸣朝阳,宛转悠扬。凤凰是一种神鸟,与凤凰联系在一起的树木自然也就不是普通的树木,成了沾染凤凰神性的祥瑞之木。第一次明确点明凤凰只栖于梧桐;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则把凤凰与梧桐的联系追溯到了*帝时期:“*帝即位,凤乃止于东园梧树上,食竹实,没身不去。”。

东汉郑玄为《诗经·卷阿》作笺时再次强调:“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众多树木中,凤鸟选择梧桐作为栖息之处,且非梧桐不可,大大提高了梧桐的地位,使梧桐沾染了一些神性色彩,成为“凤条”,而凤凰与梧桐的组合也形成了固定模式的搭配,延续数千年而不变,凤栖梧桐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梧桐被视为祥瑞,人们认为它有灵性,能知岁时,有时还被当作君主是否贤明、*治是否清明的标志,《瑞应图》、《遁甲书》中说如果朝*清明,君主任用贤良,就会有梧桐生于东厢,反之则梧桐不生,九州异主。因为这种超越世俗的神性,寓意吉祥的象征梧桐甚至被尊为树王。

梧桐与凤凰的组合,不仅使梧桐成为古人心中的吉祥嘉木,还衍生出了坚贞爱情的象征意蕴,这一点在唐朝时最为突出。其实梧桐在汉魏时期已经是爱情的象征,主要源于两个传说:一是传说梧桐是雌雄异株之树,梧为雄,桐为雌,双桐枝叶相交,同生共死,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二是舜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为之殉情,“苍梧”成为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象征。后来有文人因为凤凰非梧桐不栖的特点而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来比喻不离不弃的恋人以及恋爱双方非另一方不嫁娶的坚定感情。唐代陈子昂的《鸳鸯篇》中最早出现此种涵义:“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用凤凰对于梧桐的专一来表达鸳鸯对于爱情的忠贞。从此,凤栖梧桐这一意象就被赋予了爱情涵义,从唐代起广泛出现于诗文中,比如“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

梧桐与琴瑟的关联,是一种实用层面的相关,梧桐是制作琴瑟等乐器的良材,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而琴是君子修身养性之物,古代文人雅士高雅志趣的象征,作为琴的上好来源,梧桐也就带有了文士气息。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提到春秋时吴王夫差建造了一座梧桐园,又名琴川,同样体现了梧桐与琴的关系,二者有时是可以互通的,因此琴又称作桐君、丝桐、七弦桐等。名琴焦尾,世人又称之为“焦桐”,焦桐从此成为名琴的代名词。与琴相通,主要提高了梧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如果说凤凰使梧桐变得高贵,那么琴瑟就使梧桐变得高雅。

《诗经》中还把梧桐与君子联系到一起,惠子靠着梧桐高谈阔论,也是因为梧桐的君子意义。梧桐本身挺拔、疏直,材质良好,又与君子相关,而君子都有品格高尚的特点,因此梧桐有了象征君子以及高尚品质的意蕴,比如虞世南的《蝉》托物言志,通过写蝉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而以梧桐作为蝉的栖身之处;王安石的《孤桐》即以梧桐自喻,借写梧桐的生长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格,百折不挠的决心。

吉祥嘉木,坚贞爱情,雅士知音,君子品格,剪桐疏爵等,这些都是梧桐意象向着吉祥美好方面发展而产生的,这些寓意虽然美好,但人们有时也用它表示悲伤之情,比如用等不来凤凰的梧桐比喻怀才不遇,梧桐半死表示丧偶。所以不同作品中的梧桐意象,需要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梧桐是落叶乔木,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枯荣的变化,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梧桐在秋天落叶很早,《广群芳谱》卷七十三专写梧桐,里面说道至立秋日,梧桐“一叶先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如果说迎春是报春使者,迎春花一开,代表春回大地;那么梧桐就是报秋使者,梧桐叶一落,代表秋意袭来。秋天是凉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但在古代文人眼中,这更是一个悲凉伤感的季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这个季节,生机盎然的世界逐渐萧瑟荒凉,文人对此分外伤感,早在战国时期,宋玉的《九辩》就开启了悲秋的传统,并把这种悲秋之感与梧桐联系起来:“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白露既下降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萧瑟的秋天,对于心情悲伤的人来言,实是触目成愁,在后来的作品中,梧桐就成了文人表达悲秋之情的典型意象,渐渐渲染上一种哀愁色彩,秋日梧桐几乎成了悲愁的代名词,与秋风、秋雨、秋月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或者单独出现,常用来表达离愁别恨、相思之苦。比如李清照《忆秦娥·咏桐》中:“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片片梧桐叶落,心中愁绪无限。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听觉角度写雨打梧桐,更是写闺中人思念之深,彻夜无眠,元人徐再思也许是受此意境启发,又写下“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的经典诗句。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以春风桃李和秋雨梧桐的强烈对比,表达出一种伤心、刻骨的思念,使秋雨梧桐成为一个经典意象,以致后来讲述李杨爱情的杂剧直接以《梧桐雨》命名。

梧桐是非常常见的庭院树种,又经常种于水井旁边。这不仅是因为梧桐绿荫浓密,正好遮阳,也是因为古人的一种观念,井可栖龙,桐可引凤,所以在水井边种梧桐,以此来祈求龙凤呈祥。有水井处有人家,离开家乡叫做背井离乡,可见井是家乡的代表,井边的梧桐也就成了家园、故乡的代表,从而产生金井梧桐的意象。当诗人漂泊在外,远离家乡时,梧桐承载的这种家园意义,便使它与思乡之愁紧密相联,比如曹邺的“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李约的“风吹梧竹更无雨,白发病人心到家”,不管是梦里的桐井,还是亲眼看到梧桐,都会引发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家而国,梧桐的家园意义有时也会扩展到国家的层面,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还有他的《采桑子》云:“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由秋天萧瑟的梧桐引发作者的亡国之愁,故国之思。“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心中悠深无限的国仇家恨,伴着细雨滴落梧桐树梢,更加耐人寻味。唐朝以后,梧桐的悲愁意蕴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宋朝。这也许跟金人入侵、宋朝南渡有关,朝廷南迁,百姓流离失所,多少人背井离乡,梧桐所承载的思乡之愁越发浓郁。

梧桐在古代深受人们喜爱,早在先秦时期就进入了文学视野,因其树形、树质、生长环境,一进入文学作品就与崇高、美好的人格相通,并常与凤凰联系在一起,成为祥瑞的象征,坚贞感情的代表。梧桐是造琴的上好材料,增加了梧桐的高雅韵味。因为梧桐在秋天落叶早,便成为了秋天的代表,成了文人悲秋情绪的典型寄托,经常用来表现秋意、秋声,与秋雨联系在一起,更是文人们抒发离愁、悲情的常用手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jz/13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