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薄雾蓝花楹,南方春天的象征

北京春天的记忆里,洋槐(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那一嘟噜一嘟噜,或白或红或紫的、吃在嘴里味道香甜的槐花,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北方经常能看到动辄两人合抱粗的洋槐,让人不禁质疑名字里的“洋”字。但洋槐确实是北美的物种,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被引入我国后广泛栽培。

洋槐很美,但在网上,它的美丽很少被拿出来说事儿,满屏幕都是怎么做好吃。

另一种美洲(南美)来的植物,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则在南方如四川、云南、广东、福建等地逐渐掀起一波波热潮,打造出一个个的网红拍照点。

蓝花楹

实际上,世界上多到数不清的、没有霜冻风险的城市都种植了蓝花楹。

它们开花确实很美,年猫子刚踏上阿德莱德时,立即被街道上那紫色的薄雾深深迷倒。

现在这个季节里,南半球正是春天——从北向南蔓延,澳大利亚各地的蓝花楹季节开始了。

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和珀斯的居民区、市中心里都有纵横交错的蓝花楹大道。

在旅行相关的介绍中,蓝花楹俨然是澳大利亚各个城市的标志树。

花的颜色经常引起争议——是靛蓝、蓝色还是紫色?好吧,所有这些都对,而且还更多,因为颜色范围从深到浅,具体取决于植物本身、土壤和季节。

城市之外,在澳洲的郊区,也能看到大量野生蓝花楹,于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紫色树木经常被土澳的朴实百姓误认为是本地植物。

蓝花楹起源于南美洲,原产于南美洲中南部的亚热带树木,在19世纪才被引入了澳大利亚,因其迷人且持久的紫罗兰色花朵而被广泛种植。

蓝花楹在帝国主义殖民时期,被从诸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些南美洲城市运送出来。

繁殖树木

由于用种子培育的植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开花,因此19世纪,澳洲基本都采取扦插这一方法。

蓝花楹喜欢在充足的阳光和沙质土壤中繁衍生息。成熟后的植株可以在低至-7°C的寒冷气候中生存,然而,低温下花朵不会盛开。年轻的植株相对脆弱,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它们可能就无法生存。

澳洲的蓝花楹早期扦插技术相当不行,因此虽然这种树很受人喜爱,但很罕见。

布里斯班声称拥有澳大利亚最早的蓝花楹树,种植于年,但悉尼植物园的蓝花楹树号称可追溯至“年左右”。

参考文献资料,大约在年,通过园丁的不懈努力,澳洲才终于摸清了蓝花楹繁殖的门路,开始在街头大规模种植。其实也很简单——别扦插,蓝花楹的小树苗很容易从种子中生长出来。

前人种树,后人赏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蓝花楹的果实又大又像豆荚,干燥后会变成棕色。

这些豆荚最终几乎变成木质的,在风中嘎嘎作响,发出舒缓的声音——有点像天然的风铃。当硬邦邦的它们掉在街道上,穿拖鞋走路时会有踩到乐高积木的感觉。

就像刚说的,蓝花楹的种子相当容易发芽,再加上其强大的根系胜过本土物种,澳洲(还有南非)的几个地区把它们列为了入侵物种。

对此,园林业接受了一个挑战:培育出只开花,不结果的品种来解决它们肆意繁衍的问题。

写在最后

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壮观的蓝花楹在全世界的引入地区很受欢迎。有关于它们的“都市传说”跨越了国际界限。

在南非,蓝花楹在大学考试期间盛开——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如果蓝花楹的花落在学生头上,该学生就会通过所有考试。

正好相反,“紫色恐慌”——是澳洲大学生用来形容春末夏初期间学生压力的术语。“紫色”指的是当时盛开的蓝花楹,“恐慌”是指需要完成作业并为期末考试学习。看见蓝花楹就会心慌气短的学生不在少数。

所幸,猫子(咳,露个侧脸)当年没有考试,需要面对的只是平均每周约1万字的论文,什么花开花落也吓不到,难不倒。

作者感谢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jz/15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