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嫔妃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价值多少呢?说了别不信!
金瓜子又叫金锞(kè)子,锞子就是小疙瘩的意思;金锞子,即小金疙瘩。古代匠人为了图省事,往往会把定量的“金液”滴在地上。当它们自然冷却的时候,就会形成薄而圆的小金饼,远远看去,就如同西瓜子一般大小。因此,这些本该被叫做金锞子的小东西,就有了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金瓜子。
在甄嬛传之中,沈眉庄有了温太医的孩子故意亲近雍正,雍正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十分高兴,他本身也非常喜欢沈眉庄,于是常常叫随身的太监苏培盛去沈眉庄所住的宫殿之中赠送赏赐。有一日,沈眉庄看到苏培盛十分辛苦,就想拿些财物赏赐一番。她随手从桌子上抓了一些小物件,看起来不甚醒目,而苏培盛立刻吓得跪了下来,说此物太过贵重,不敢去收。原来沈眉庄拿的,就是金瓜子。
瓜子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零食在明朝是没有的,在明末的时候从美洲传过来的。所以一开始传进来的时候,一般平头老百姓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只有皇亲国戚和一些大臣才能吃得到。所以那个时候的瓜子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是今天的鱼子酱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而且有时候是有钱也吃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做成金米粒或者金小麦,做成金瓜子的原因。
金瓜子的意义在于皇帝笼络大臣,这并不是艺术品或者艺术性很好。对于大臣来说就是一种荣耀了,也是身份的象征。其价值不仅仅是金子的价值,更多的是皇帝这种身份的附加值。但是从一个小小的金瓜子也能看出一些古人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技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