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老照片。
中国的 批老照片,
拍摄于19世纪40年代。
拍摄的对象,
是海山仙馆,
也就是今天的荔湾湖及周边。
海山仙馆,
是清代道光年间,
富商潘仕成在城西荔枝湾营造的私人庭园。
虽然馆舍已湮,
但它以其庞大的规模、
岭南水乡的庭园特色、
丰富的多学科藏书享誉岭南,
号称岭南 名园。
机缘
法国贸易代表和中国行商的会面
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来华。他是个贸易代表,也是个摄影师。随身行李中,有一只大木箱,装着一架笨重的银版照相机。
银版相机
埃及尔先到了澳门,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器宇不凡、风度翩翩的人——潘仕成。
潘仕成是当时中国最显赫的商人群体——十三行行商里的首商,也即商业大佬们的协调和召集人,地位最重要的一位。他和埃及尔在澳门以公务相识,并结下了私谊。
潘仕成
身着中国官服的埃及尔
离开澳门,埃及尔到了广州,住在西关外的广州商馆中。期间,潘仕成两次登门拜访,并对他带来的照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造,杯身刻有十三行商馆和珠江景色的龙形把银杯
11月21日,埃及尔应新结识的十三行商潘仕成之邀,来到了他位于广州西郊,占地数百亩的私家园林海山仙馆。他以主楼和附属建筑、湖榭为对象,拍下了三张照片,还为潘家老小拍摄了人像。
海山仙馆
这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一批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岭南 名园”的宝贵影像。
景观
“这处房产比一个国王的领地还大”
年开始兴建的海山仙馆早已湮灭不见,甚至连它的具体位置也难以确定,只能大致框划在东至小画舫斋,南至蓬莱路,西至珠江边,北至泮塘的区域内,也就是今天的荔湾湖和周边一带,占地面积数百亩。
海山仙馆贮蕴楼
当年的海山仙馆,西边是滚滚的珠江水,东为西关民居,北是起伏山岗和碧绿田野,南面是水面浩瀚的白鹅潭,可谓风水 。
馆内有堆土而成的小山,有人工开凿的百亩大湖。水通珠江,可以泛舟。沿湖有宽敞的环湖路。
馆中楼阁掩映,种满了各种草木——荷、桃、桂、茶、柑、菊、松、桧、竹、柳、梧桐、荔枝、龙眼、*皮、佛手、芭蕉、金橘、蟠桃、菠萝蜜、凤凰木、夹竹桃、吊钟花……
铜版画里的海山仙馆
《中国游记》的作者约翰·汤姆逊曾到海山仙馆做客,他看到了这样的美景:
低垂着枝条的柳树,树影荫蔽的人行道,反射着阳光的荷花湖,洒金边的游船在湖面上漂流。两只小鸳鸯甩开蹼脚跟在他们后面。穿过假山洞,长满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砌石路面把他们导入各式各样的漂亮亭子里。一个镜子般的水池边,金鱼在阳光下游动。皮肤光泽的青蛙匍伏在承托着露珠的荷叶上。
繁茂的草木是海山仙馆一大特色
海山仙馆特别以万株荔枝出名。荔湾湖一带自古本就是 的皇家荔园。荔果成熟之时,红云满园,堪称盛景。
年,又有一位法国人到海山仙馆做客,并将其观感发表在《法兰西公报》上:“他每年花在这处房产上的花费达万法郎……这一处房产比一个国王的领地还大,花园和房子容得下整整一个*的人”。
价值
接受美国首任驻华大使国书的学术圣殿
海山仙馆还是清代岭南有名的藏书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
潘仕成虽然身为富商,但好读书,喜金石,曾中科举副榜贡生。他运用雄厚的财力搜购古今善本、孤本,当中不乏宋、元、明人未刻过的手写稿及粤中名人遗著。
为“公天下而传后世”,选优编纂成《海山仙馆丛书》。由精于校勘的学者谭莹任审校,精工雕版印行。共收书56种卷,并收入西洋人汤若望的《火功挈要》、利马窦的《几何原本》等早期中文译本。
刊印图书之余,潘仕成特选有书法艺术修养的刻工,从清道光九年()起将所藏历代名家手迹、古帖择优摹刻勒石,历37年而成,共刻石多方(每方高约34cm,宽23一90cm不等),并将之拓印汇编为《海山仙馆丛帖》。石刻遍镶馆内间回廊壁上,宛如碑林。
其中,以《尺素遗芬》价值 ,内容包括潘仕成与两广总督林则徐等名高官要员、名宦显贵、科举名流的书信往来。这部分珍贵的刻石,收藏在越秀山广州博物馆中。
尺素遗芬拓本
潘仕成因协助相国耆英处理外交事务,耆英接见法国驻广州领事拉地蒙冬、美国旗昌洋行驻广州主任福布斯及年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义华业向耆英递交美国总统致清廷国书的仪式也在该馆举行。
可以说,海山仙馆不仅是一座名园,而且是清代广州有名的外交场所。
义华业去世后葬在广州*埔深井外国人墓地,图中高点即为义华业墓
潘仕成本人也爱国情殷。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捐购抗敌战船,并耗巨资聘请美国工匠研制水雷。在外交和贸易等事务上也利用其在美国使者和商人中的地位的和影响,尽力维护朝廷及中国商人的利益。
他还是最早在中国内地推广牛痘种植的人。
早期外国医生在华行医情景,潘仕成是最早在中国内地推广牛痘种植的人
可惜的是,潘仕成晚年破产,海山仙馆被官府拍卖。馆址分割成彭园和荔香园等部分。彭园于民国初已散为民居,荔香园一度为汪精卫的大舅陈花村所有,最终也湮没无寻。
年,岭南派建筑大师莫伯治主持复建了园中旧构贮蕴楼,令今人可以稍许触摸其往日的精彩。
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历史悠久,代有佳构。
在广州,秦末汉初有南越宫苑;三国有虞翻诃林;唐有郑从谠荔园;南汉有九曜园;南宋有萝坑精舍;明末有东皋别业;清有余荫山房、南墅、秋江池馆。
受商业实利思想的影响,岭南人并不特别强调园林的“私享”,而更看重它的舒适度、便利性和社交价值。这种观念发展到现代,于上世纪中后期陆续孕育出泮溪、南园、东湖、北园四大园林酒家,及白天鹅“故乡水”,东方宾馆船厅格局的花园餐厅等名作。
年,广州园林局设计的中国园在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上,获得了园艺展所设三枚金质奖章中的两枚。慕尼黑市长基斯勒赞叹说:“中国是园林的摇篮,中国园是我们园艺展上的一颗明珠!”它是 个获国际金奖的园林。我们今天仍能在越秀山畔的兰圃中,看到它。
最贴近你的广州生活圈
主张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