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景余游沙琅新城公园湖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476798.html

作者简介:

??*景余,男,乡镇公务员,喜欢记述生活,从写作中摆脱戾气,获得乐趣。

???????游沙琅新城公园湖

?

?

?去年夏末秋初,我常在中午时分绕着新城公园湖走一圈。

??我吃了午饭,走出*府,穿过马路,就到了公园前面。太阳在这时候多是猛烈的,炽白的光线让周边陷入一片茫茫,我脑袋也似乎被压懵了,思维变得空白和懒倦。我就在这种炫目熏人的状态中走进了公园,沿着侧边一条窄小的台阶下到环湖绿道上,很快有水气进入感官之中,脑子清晰了许多,便呈逆时针方向游荡起来。

??右手边是一堵灰白色大理石板筑成的石壁,大约有十几米长,上面栽种着一排叶子花,有红色的有紫色的,但并不相杂,一色染完再起一色。之后便是一些杂草,然后却是一簇簇野菊花,其花虽小,但*白明亮,生气蓬勃;茎叶似有遒劲之力,在风中安然摇曳。两棵瘦小的柳树站在角落处,守着一条台阶,但其状态不太好——茎叶憔悴,无力张扬,让人有“柳条折尽花飞尽”之感。在这里看向湖水,可见近岸处波光粼粼,无数的鱼儿成群结队伏在薄薄的绿水下,吞吐着泡子,佁然不动,但人稍微一大声,它们便身子一缩,荡起倏忽的水痕,远逝或潜到底下去了。

??继而左转,可以看到三棵大榕树在伫立或趴伏着,它们庞大而浓密的身躯几乎完全包裹了我的视线。这几棵榕树的根基是在右上方的环园道路上,却把它们的绿盖头向左延展出来,将许多叶子和根须都垂到了水中,连接着湿漉漉的水脉,加之已经遮蔽了阳光,使得树底下极为阴凉怡人。可惜没有椅凳,但如果不嫌弃,一些土块石头木根还是可以作为屁股休憩之地的。往右视线跳上了环园道路,可看到更过去的一堵红砖围墙。紧贴着围墙栽种了一排青*色的如手指般粗细的竹子,它们差不多与围墙一样高度,一根一根站立着,虽单薄但如同一群尽职的卫兵。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竹子,站在榕树下看它们看了一会,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后来就觉得要是这竹边墙上能弄个镂空的花窗应该会更好看。我摇了摇头,推了这想法,便转头沿着原来的方向走。

??在前面,湖边有一座乌黑色亭子,约有五六平方,其顶盖上众多细长圆柱纵横排列,一派现代简易风格。初觉有趣,认真看了好几遍,但之后却觉无味,过而不抬眉注目了。倒是一些大叔大妈喜欢拿着更为简易的竹子鱼竿在这里钓鱼,或者有一家几口或几个朋友偶尔在此歇脚。过了亭子,再往前,右下方是两个并排着的泄水口。湖水水位超过一定高度,便会溢出来,从我脚下的绿道底下钻过,流向泄水口,特别是雨后,此处可常见流水洋洋。现在却是干涸了,一些小草和石头以及部分垃圾做了不会流动和奔跃的主角。我曾仔细寻觅,看有没有死去的鱼虾尸体藏在其中,似乎这会有些乐趣——它们跟着水溜到这里来,如果停顿不前了,那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个方向的尽头是一棵龙眼树,碗口大的躯干,枝不繁,叶欠茂,年轻得很。我很容易认出它来,不至于在龙眼树与荔枝树之间犹豫。因为它身上的树皮皱褶起伏,多有爆裂之处,这正是林老师跟我说的这两种树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但是左转后,我就迷糊了。这里有几排植物,有一种无花、叶子像是硬化了的花生叶子的植物,我不敢确定,可能是鹅掌藤。还有蓝紫色的小花,形似喇叭,应该是蓝花草——它们被深绿色的群叶衬托,如同蓝紫火苗,尤为惊艳。其他剩下的几种,我辨认不出,就不再多言了。看过了这些花,就必须离开绿道迈步上阶梯绕过去,因为前路狭小,被桥台挡住了去路。这是我认为不合理的一个设计。上了台阶,向左可以直上九孔桥。这座桥通体呈白色,横跨公园山下的南北两岸,在青山绿水与周边草木之间,格外夺人眼目。向右绕过一个大圆草坪,可以上山。向前走过桥头,下了台阶,便又续上原来的路了。

??我选择了 者,走下了台阶。右边有一游船码头,其大体形状如一堵字母“L”向右翻转了90度的墙,只是与普通的墙在一些细节和装饰上有差异,并没什么看头,但要一览桥湖以及其他部分的风景,这里会是个好位置。再过去,就是山脚了。其上一点的山坡上刚种了一片*花风铃木不久,等到它们发满花时,应该是很好看的。接下来的路被湖的护栏和山脚相夹,山水在此相连,有水意翩跹,有树木林荫遮蔽阳光与热气,环境清幽,物景多彩,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路。

??山脚那块应是经了机器的做工,裸露面如同刀削过一样,比较齐整平滑,随着山势向前一直延伸过去,一部分裸露着*土,一部分悬挂生长着杂草和一些蕨类植物,也有一些小树参差其中斜向天空,血管状裸露着树根,顽强地生长着。在这如壁的*土上竟还有一个洞,我要是屈下身子,是可以爬进去的。里面黑幽幽的,不知深几许,我不敢用灯光伸进去探,要是有蛇或者其他危险生物蛰伏于内,被惊扰后冲出来就太恐怖了。也不知这洞是怎样形成的,有了解者可以告诉我。

??再往前走,有多棵依依垂柳立于道旁,此时可见到一座椭圆状的湖中小岛。小岛与湖岸之间有一座橙红色的小拱桥相连。小拱桥下方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半圆,高高骑于绿水之上,甚至超越了旁边的柳树。透过这半圆,可以看到湖另外一侧的情况——我认为正是这座小岛与拱桥将这方湖分成了两块,不可一眼望尽,让湖光水色有变化感、层次感。桥下这片区域的湖水非常安静,或许是与此处岛岸相夹,形成了一条少受风波袭扰的水流甬道有关。此时若停下脚步,倚栏而立是非常舒服的。被微风吹拂,看绿水波荡和柳条轻扬,听山上鸟鸣,又没有多少人来扰,的确是一件怡然自乐的事情。

??小拱桥是很陡峭的,台阶狭窄且光滑,走时不可快,须小心。小岛面积不大,但若没有它,这湖大概是没有多少趣味的了。也并不是说它上面有多少迷人的风景,而是湖需要岛的配合——不然是不完整的,岛就像湖向天空的延伸,是水与其他介质的相交之处,也是湖生机的一种重要表现。而我的行程也需要有所变化——如果一圈规规矩矩走到底,那就真的没什么乐趣了。

??我进了小岛,虽然基本一眼就能看遍所有,但还是慢慢绕了起来。这里有榕树,也是很大棵的——公园里很多这种树龄的榕树,确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间有块空地,杂草丛生,在夏末秋初的季节里还是昂扬有力、生机勃勃的。偶尔,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小花半掩身躯,在深绿、灰绿和*褐中露出一个带有淡淡红色、*色或紫色的头冠来。也不知道这群草之下,藏了什么东西——我怎么经常会有这种想法,我以前还幻想过自己变小了,然后去探索蚂蚁窝呢。有几簇枝繁叶茂的佛肚竹,裸露着金*色圆筒般光滑的肚子,懒洋洋地倚在小岛的北端,阳光晒不透,风大了就动动叶子。在其背后,矗立着一座小亭子。

??“很老了的。”我打量着。小亭子的顶盖同样是小拱桥那般的橙红色,柱子则是蓝白色的,但光泽暗淡,也有许多破损之处,形如帽子的顶盖内侧的白壁处还被写了很多字,有不出我意外的“XXX到此一游”,也有“XXX,我喜欢你”,还有些粗言鄙语,但几乎都是很久之前的笔迹了,有些已经分辨不出来了。这亭子应该是待在这里很多年了,久经日晒雨淋和人物磨难,又被旁边每年都可浓绿蓬勃的佛肚竹叶一倚,新老对照,历史风尘意味更为明显。我称此亭为“七角六柱四座亭”,简单粗暴,皆因其显而易见的样式特点。可惜其内部差一张桌子——这里湖水环绕,树木繁多,没有什么热气,清爽凉快的时候多,真是个打牌、下棋的好去处。我没有在此久坐,也不知蚊子多不多。

??小岛内还有凤凰木,其花虽然已经不多,但还是红通通的,精神抖擞地挂于枝头。但都这个时候了,花期大概也快要结束了吧,这应是 的炽热鲜艳了。我抬头看了一会,就走了过去,上了小拱桥,出了小岛,继续往前。

??山壁上面的竹子、野花还有其他树木杂草更为繁盛了。湖岸在此处先向右再拐向左,制造出了一个平时波澜不惊的水湾。这里的近岸处有几小块露出水面的土地,长了一簇簇细长坚韧的绿草,经常有白鹤和一些水鸟在这里被我惊飞,扑棱起翅膀向湖中间飞去。白鹤的姿势优雅,不动声色地轻轻扇了一两下翅膀,其余时间不动,也能很快落到远处。黑白相间的水鸟则是有点匆忙,叽喳了几句,然后快速扇动翅膀逃离到自认为的安全之处。

??此外还有翠鸟。

??我一开始并没有认出翠鸟来。它站在护栏上,一动不动,直到我近了却还没发觉它的存在之时,才如箭般跃起鸣叫着窜飞出去,瞬时难以再见踪影。我惊讶这娇小的蓝色的鸟儿,因为它极其少见和迷人。后来我去多几次,又遇见了,终于看清楚其胸腹部为棕红色,并带着长而尖的嘴巴。它再一次飞远后,我走着走着,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幅图片,那是小学课本上《翠鸟》一文的配图。我不禁叫出声来——这还是我 次在生活中接触到翠鸟。可惜不曾见到它是怎么捕鱼的。

??过了水湾,有一座湖边小礁。它大概有两米多高,但面积却是极小,且被刺树和狗尾巴草以及其他杂树杂草占据了几乎全部地方。小礁离岸一米左右,水位不高时可露出与岸连接的土地来,但应该没有人尝试去攀爬,不说上面已无落脚之地,就是那四壁也如同被削过一般,陡峭得很。

??再向前走,山壁就没有了,右边只是略高于路的台地,参差不齐栽种着细叶榕、凤凰木以及其他一些我不认识的树木,另外杂草也是必然的。此处没什么好看的。但如果将眼光放向这边的湖面,可看到一大片残荷。没有多少完整的了,有些只余半截绿黑的根茎,有的则干脆只是一张枯了半边的叶子躺在了湖面,且彼此之间距离拉得很开,不再见往日的亲密,只留绿水依旧,形与神皆被时间剖光,如同一片遗迹,只偶尔有飞鸟停留。但值得惊奇的是,我曾见到一只不知品种的龟在残枝破叶旁的水面上仰头睡觉——我到了沙琅几年了,对于认龟也只是通了五窍。我脚步一重,它一惊,想蹬腿往上窜,却发现冲不出水面,这一大动作之下大概是彻底清醒了,想清楚了危险不是来自水下,马上又急急往下潜,震起不同方向的水珠冲撞在一起,荡起一片青白色水花来。我不禁莞尔,果然是呆头呆脑的家伙。又担心起它的配偶问题来,毕竟我走了那么多次,逛过那么大范围,就只见到它一只龟。好些天后,我见到了一只小龟,样子与之前那只大的差不多,于是放下心来。这即使不是它的孩儿,也说明湖中不止一只龟,那之后需要的就是缘分了。

??接下来又是一个节点了,右转可上山,左转继续绕湖。左转处有个入水口,往其来处看有树木草丛掩盖,但我没去探寻过那是通往何方的。此外还有一座桥,正是筑于入水口之上。过了桥,又有两棵大榕树,阔叶细叶混在一起,遮出大片阴凉,常有几人在此垂钓。我看向他们的桶,也没钓到多少,但湖里确实又有很多鱼,奇怪了。或许是因为此处环境虽舒适,但水浅,无鱼窝吧。

??前方的道旁依然有不少上了年龄的大榕树。看来那时候的规划者是真的喜欢榕树啊,我同时又想到在旧街那边有棵很古老的被本地人称为“榕树头”的大榕树——它被视为沙琅的一个象征。综合了一下想法,我猜测栽种榕树应该就是沙琅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接续传承以及人民群众喜爱的风俗文化的体现。又有一两棵红色叶子的树,我不确定是什么品种。一棵大凤凰木——应是此园中 的,也是与之前的一般鲜艳明亮。然后又出现了一排排叶子花,在一个可走上大门的台阶口上方,它们的枝丫竟被人为地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红紫两色的花拱门,好看也有创意。

??我沿着这叶子花居多的植物墙行走,经过了一个宽阔的对着大门的空地,再经过一小块草地和几个鲜艳的花圃,便到了九孔桥下,穿过这阴凉且多鱼的桥底,就回到了我之前从窄小台阶走下环湖绿道时所在的位置。一圈已走完,这是原点。

??三年半前,我到沙琅的第二天清晨,早早就醒来,无事可做,又浑身充满力量,便到这公园中散了一下步,空气清新舒爽。那时候公园还没改造升级,跟它过去那么多年还是一样。

??三年半前,我上班的第二周,我父亲骑摩托车引路带我来沙琅—— 周是我舅从另外一条路搭我来的。我和他曾坐在一棵大榕树浓密根须之下的石椅上,说了很多话。我清楚记得阳光从树叶间闪烁着摇摆着慢慢移开,地上的白色光点缓缓消失,一阵风吹过,叶子“沙沙”地响。这是我人生新的开始。

??三年前的一个清晨,我被一个电话从睡梦中惊醒,领导叫我跟他去水东那边做公园升级改造的招标工作。忙了一天,那晚快12点才回来。之后我就看着这公园在变化,并取了新的名字。

??初有想法写这篇文章时,还是去年的夏末秋初,万物虽盛却已近暗淡凋零。现在已经是年的春天了,公园里春节喜乐热闹的气息和痕迹还很浓厚,但景色已不同。湖水浅了好多,鱼的踪影少见了,植物也换了新色,青嫩的绿意盎然活泼,风铃花也开了一朵朵,簇成一团团,灿烂的*花在风中摇曳。

??绕着这湖,我又游览了一圈。在再次走出桥底,站在狭小的台阶下,突然想起我的生活好像也是游湖这般,走了那么久,兜兜转转的,又回到了原点。但欣慰的是,经历了而且还在经历着很多不同的风景,想法和观念也在时常更新。那看来,这“原点”也不是真的原点了。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同意使用请联系删除。谢谢)

????????????????????????????????????????

?????????

????????????????????

????????????????????????????

??????《承泉文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jz/8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