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261305.html
《倾城之恋》海报
最近看了港版的《倾城之恋》,许鞍华导演。她导过好几部张爱玲的作品,除了《倾城之恋》,还有《半生缘》和《 炉香》。
这部《倾城之恋》从剧本来说,特别符合原著,所有对白都取自小说文本。
我挺喜欢这种没有编剧发挥的版本。因为在我看来,如果编剧要发挥,除非发挥得特别好,像《色戒》一样,也不是不可以;可如果是乱七八糟的发挥,那就不如没有吧。
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大好,可能就在两位主演的选择上了。
首先,女主角欠缺了那么一点味道。我不是说缪骞人不好的意思。据说她本人是女神级别的存在,很多男明星为她的魅力倾倒。
缪骞人饰演的白流苏
她的问题是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有出入。白流苏是上海女人。张爱玲形容过上海女人和广东女人的区别:广东女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是粉蒸肉。这个形容很妙,把两地女人特征的精髓一语点到。
所谓“粉蒸肉”一般的上海女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白且丰腴,瘦不露骨。
范柳原看上白流苏,是因为她长得古典温婉,很有东方气。缪骞人恰恰是糖醋排骨型,一头短发也十分现代,神韵上缺少上海女人的妩媚和心机。
感觉导演挑选女主角的时候,没太参照作者描写的特性来。许鞍华的《 炉香》选了马思纯饰演葛薇龙,也与书中形象相去甚远。
再说男主角。在看电影之前,我没想过范柳原应该是周润发的样子,但是看了他饰演之后,觉得他有八分好。差的二分,是这个范柳原太过于有魅力了。
这样的范柳原,可不是让人看到心怦怦跳
富有、帅气、风流,样样占全。他要获得白流苏的爱,几乎毫不费力。
《倾城之恋》
而在小说里,白流苏对范柳原,爱情却不多。这一点,张爱玲写得十分清楚了。白流苏第二次去香港见范柳原时,张爱玲写道:
如果她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掺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分。
范柳原也知道白流苏不爱他,所以他才会对白流苏说:
“你不爱我,你有什么办法,你做得了主吗?”
“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也不公平。哦,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是长期的卖淫——”
电影选角造成的偏差,会让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把白流苏的遭遇看成是一场大型玛丽苏:这样的范柳原爱上了一个普通的、离过婚的、困窘的白流苏, 还跟她结了婚!
按张爱玲的小说来推测,白流苏应该更漂亮一些,范柳原应该更普通一点——至少长相上。这样,两个人在感情上才会有角逐。男人对女人外貌的追逐,女人对摆脱家庭困境的挣扎;两个各有私心的人,借着爱情的外衣,生出了一场故事。
范柳原初见白流苏,只想追到手玩玩。这个心思在他婚后与白流苏对话中也显露出来:
柳原道:*使神差地,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
流苏道:你早就说你爱我。
柳原笑道: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功夫恋爱?
那些初相识时的深情言语和行动只是成年人在“爱情”中的逢场作戏,配合演出。
白流苏为了摆脱家庭纷扰,藏着心思要攀附范柳原。她没有把握,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她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不如老天给她的胜算。香港沦陷。战争让两个人产生“同生死共患难”的情谊,使白流苏将范柳原当成依靠,也让范柳原真诚地同她结婚。
倾覆了一座香港城,成全了白流苏。
这就是现实中成年人的爱情,有衡量有算计,还有天时地利人和。
战乱之后,他们回到上海。
范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结尾挺现实。这么重要的一笔,电影略过了。导演是真心要把这个故事拍成一个爱情故事,给观众留一段脉脉温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