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润喉糖的精油配方聊起,试论整体观下呼吸

儿童会有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81203/6687575.html

最近去超市,一进门就是浓浓的圣诞气氛??,转个弯来到糖果甜食区,却很意外地看到润喉糖居然被点名出列,站在最显眼的位置,不知道哪个调皮的人居然还在货架边挂了两只口罩。突发奇想,如果此时我们所有人都被告知,这场疫情只是个“玩笑”,糖果其实就是“解药”,不知道你会做何表情和感想?

润喉糖在现代生活中是有一席之地的。一方面,它很符合现代人停不下来的特点。我曾遇到过一个男生,如果他嘴巴里没点东西嚼嚼,就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所以,口香糖和润喉糖是他一定会随身带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吸烟/二手烟、空气污染,或被特定的职业所累,慢性咽炎的情况目前极为普遍。而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对于这种不痛不痒的问题,很多人也常以几颗润喉糖搪塞了事。不知不觉中,它就变成了一种隐形的生活必需品。

对于润喉糖而言,“糖”(或是甜味剂)只是一个介质,所承载的是起到“润喉”效果的那些成分。而这些效用成分又可大致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成药物性成分,比如英国Strepsils(使立消)的主要成分就是2,4- 芐醇(2,4-Dichlorobenzylalcohol)和 (Amylmetacresol),它们主要针对口腔和咽喉环境起到抗菌、抗感染的效果。这类润喉糖原则上不宜长期食用,孩童也需避免,很容易破坏人体口腔内自有的菌群平衡。而另一类是植物/天然性成分,它们大都基于不同地区的传统医学形成自己的配方特色,譬如以中草药为核心成分,我们很熟悉的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金嗓子喉宝(罗汉果、金银花、橘红等);或借鉴了汉方的日本龙角散(桔梗、甘草等);以西方传统药草为主要成分的瑞士Ricola(长叶车前草、百里香、蜀葵等)。不过这篇文章里想主要展开的是关于润喉糖中与精油相关的部分。

◆本文导读◆

(全文约一万字)

?润喉糖清凉感的成因:薄荷(醇)、桉油(醇)、 三种主要作用成分的介绍

?在现实应用中为何人们要大量使用芳香单体?

?润喉糖的困惑:“清凉成分”到底能不能缓解我们的呼吸道问题?

?润喉糖的带给我们的实质性和风险性

?整体观下,呼吸道问题芳香疗法解决方案的思考线索

--------------------□HerbsSecrets□--------------------

润喉糖也常被称为清凉糖,当嗓子不舒服的时候,这种冰爽的感觉是极能让人获得满足的。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薄荷”是营造清凉感的主角,所以惯性思维下,它会被贴上缓解咽喉肿痛“良药”的标签。不过学习药草植物、芳香疗法时并不能只有这种“点对点”的简单思维,借着这些小小的糖果,我想探究一下它们背后“清凉感”的由来,以及在效用上的评估。

清凉感的成因

我查看了一些不同品牌润喉糖的配方表,发现了这样的一组“绝代双骄”:薄荷醇/脑(Menthol)+桉油(Eucalyptusoil),它们化身的最经典的产品莫过于“渔夫之宝”了。

譬如这种润喉糖就含有0.9%的桉油和0.2%的薄荷醇

薄荷醇(也称薄荷脑)可以说是现代生活中极为常用的一种香料成分,每天用的牙膏,或是外面吃到的带点薄荷味的点心里都可能有它的身影。它的原始形态,或者说天然形态左旋薄荷醇[(?)-Menthol]主要存在于部分薄荷品种的叶片中(即:挥发油中),譬如:野地薄荷(Menthaarvensis)约含90%;胡椒薄荷(Menthapiperita)约含45%。人们可以从这些精油中提纯获取天然薄荷醇。

但由于人们对于薄荷醇的需求量实在太大,年公开的一个数据,每年全球薄荷醇的生产量超过吨,所以目前被应用更广泛的是来自于人工合成的薄荷醇。薄荷醇拥有8种不同的 ,每种的气味性质都有些许差异。由于人们主要迷恋它带来的“清凉感”和特有的“薄荷味”(清新+一点点甜味感),所以在人工合成中主要产物为:消旋薄荷醇(同时含有左旋和右旋薄荷醇)以及左旋薄荷醇。相比之下,单纯的左旋薄荷醇其感官刺激性更高,清凉感强于消旋薄荷醇,这也让它们在被应用时有了不同的归属。

第二个主要的清凉成分是桉油,它的另一个名称是蓝胶尤加利精油(Eucalyptusglobulus)。与某些品种的薄荷精油一样,它也是目前在食品和医药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天然香料和效用成分。从中我们也可以分离出其特色成分桉油醇(Eucalyptol)[注:它也可以被人工合成]。在润喉糖中,桉油或桉油醇都是常见的添加成分。相较于薄荷醇来说,桉油(醇)不及薄荷甜美,但更擅长营造一种清透的呼吸感。这一点,大家如果嗅闻过它的精油就会有很深刻的印象了,似乎只要深呼吸一下,从鼻腔到脑门整个区域都被一股清流灌注,顿时神清气爽起来。所以,当它和薄荷(醇)进行配合的时候,能够在口腔、鼻腔区域形成一种交互的清凉舒爽感,对于咽喉经常觉得卡卡,不舒服的人来说,这是让他们迷恋的。

在这两种成分外,我们还可能见到的一种清凉润喉成分是: 。 是中药里的名称,天然 传统上是从龙脑香科植物的树脂和挥发油中获取,而现在主要从樟树(Cinnamomumcamphora)的新鲜枝叶中提取,当然也可进行人工合成。如其名, 能带来清凉感,提神醒脑,并可清热止痛。其主要效用成分是右旋龙脑[(+)-borneol]。但由于龙脑有可能转化为*性较高的樟脑(Camphor),所以在应用上更多见于一些有长时间配方经验的中成药,如西瓜霜含片;或是借鉴了中草药经验的一些配方,像日本龙角散。

到这里,或许你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这些作用成分都可以源于某种精油,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那些单体成分,而不是直接使用精油?无论是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都似乎更费周折了呀!我想了想,觉得可能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①产量的供不应求按照目前的应用情况,天然来源的精油或是从中获取的天然单体是远远跟不上我们的产品需求量的,例如上面提到的薄荷醇。所以其解决办法就是诞生新技术,人工合成或转化某些芳香单体。②易于监管精油在工业领域其实并不像在芳香疗法中探讨的那么“高大上”,人们称其为“粗油”。以工业生产的标准来看,精油存在“品控不易把握”的特性。我们知道,植物都是“任性”的,长成啥样,全凭自己“心情”,这对于需要工业化统一标准的产品来说,无疑是个不友好因素。所以,如果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其某种核心成分,或模仿其结构人工合成,相对来说,对这个单一成分的“监管”就容易了。③应用场景的丰富性

精油是一个多成分产物,以薄荷醇含量极为丰富的野地薄荷举例,它还同时含有少量薄荷酮,尽管这种酮在酮类中属于安全性较高的一种,但依然存在一定风险,相比之下,无法像薄荷醇那样获得更多的应用空间。即使在某些产品中出现完整的精油添加,它们的剂量也会被极为严格的控制,以防止某些副作用的产生。

综上种种,其实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精油应用和芳香疗法这两个概念的差异:在狭义上,它们并不是等同的。

润喉糖的困惑

当人们有润喉糖需求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呼吸系统产生了一些不适症状。譬如说:咽喉肿痛,咳嗽,有痰,声音嘶哑等等。但吃糖真的就能缓解吗?这些“清凉”成分到底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的?

人体中接受冷或热的感受器为游离神经末梢,它遍布人体皮肤和结缔组织之中,只要接受到相应的冷、热刺激便会将讯号传送至大脑,告诉「我们」目前所处的感觉状态。而若再进一步到微观世界中查看,则可窥探到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叫作TRP通道蛋白的离子通道。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成温度感觉上最前线的「哨兵站」(注:在实际生理反应中它们并不只对温度敏感,这里为了行文精简和有侧重,只讨论它们在温度上的作用)。哨兵站下设有负责不同工作的「士兵」,当人体接受到外来不同的「温度信息」后,负责处理相应信息传递的「士兵」便会策马加鞭地从他的专属通道将「信息」递交给「中央」(大脑),譬如:TRPV1负责传递热感(>43℃),TRPM8负责传递凉感(<26℃)。于是,热或冷的感觉便会浮现,我们便有意识采取一些措施,像是凉了就要加件衣服等等。然而,这些「士兵」警戒性太高,难免变得“神经敏感”,于是当我们一旦接触到他们的「敏感物质」后,例如食用辣椒或薄荷,他们也会觉得“大事不妙”,我得向领导汇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感受到的「冷热」实则是一种被大脑误判的错觉,因为那个当下人体的真实体温并未产生上升或下降。也因此,润喉糖中的这些清凉成分在口腔和喉咙中产生的舒缓效果,或让我们觉得有气流增强的效果,只停留在我们的感觉层面上,而非润喉糖中的“效用成分”(薄荷醇、桉油/桉油醇)对症状产生的药理作用。①

薄荷醇(或其相应的薄荷品种精油)和桉油醇(或桉油)的药理作用以及它们的药用价值长期以来都是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jz/9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