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讲好抗疫故事rdquo

点链接看视频↓

带着使命一路向前

七台河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记者李奇晔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李奇晔,是七台河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的一名文字记者。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抗疫期间工作上的一些故事。

作为一个没有固定假期的新闻记者,今年大年三十,正在和家人准备年夜饭的我,接到了台领导的电话,当晚会一个从疫区武汉来的包裹到达七台河,要我们前去进行采访报道。

说实话,那时还不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当我和摄像记者王东海与桃山区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到达火车站后,看到工作人员防护服、口罩、医用手套、消*设备全副武装,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由于事发突然,当时,我俩准备的 一个防护用品只有口罩,但我们迅速反应,近距离全程记录下对包裹的消杀,以及安全送还到失主家属手中的全过程。

当采访结束回家时已是晚上将近10点了,我连夜赶写完成了这篇稿件第二天,稿子在本台播出后,还在省台《新闻联播》、《新闻夜航》等节目中播发,社会各界纷纷为我市在处理突发应急事件时,各部门联防联控的得力措施点赞。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市的疫情防控战役正式打响,电视新闻中心的全体记者也纷纷取消休假,奔赴各区县、社区进行采访,用镜头话筒,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决策 施策;《七台河新闻联播》节目也打破常规,由原来的一周6期改为7期,每期节目时长由原来的13分30秒延长至18分,播出总时长分,累计超出分钟,相当于超出45期新闻的工作量,一条条新闻报道、一帧帧感人画面传递出疫情面前,大爱无疆的温暖、其利断金的力量。

报道事实,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肩负这样的职责使命,电视记者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临危受命,请缨前线。这位是摄像记者王东海,那段时间,由于连日工作劳累,他的强直性脊髓炎和颈椎管狭窄疾病越发严重,每天,他强忍痛疼,弓着身子扛着近20斤的机器冲锋在采访一线,从没有请过一天假。这是我们新闻中心年龄 的记者赵丽波,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几次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深入医院等地进行深度报道……连日一个多月紧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使其他一些记者身体出现了不适,但强烈的责任心,记者的使命感,让大家在稍作调整后,仍然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战斗中。

2月13日,我市 位新冠肺炎治俞患者康复出院,能参加这样的采访报道,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那时我市的确诊患者已达十几例,太需要这样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当时,我们记者的采访地点与隔离病区仅有几扇门的距离,虽然已经戴好手套、口罩、帽子,但仍存在很大被感染的风险。当医院大门时,记者的职责让我毫不犹豫的冲上前,近距离完成同期声采访,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采访任务。稿件总体质量被省级媒体表扬。

2月13日、15日、18日、22日、23日,我与同事共同迎接并报道了11名治愈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

3月21日晚,12名七台河驰援湖北孝感医疗队队员顺利完成了在湖北孝感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不负众望,胜利凯旋。我与电视新闻中心的其他同事提前策划、围绕“致敬英雄、欢迎回家”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心采访,通过消息、新闻特定等形式,对援鄂英雄平安归来进行了详尽报道,在市民们引起强烈反响。

有的时候也在想,记者是什么?有人说,你们是无冕 ;也有人说,你们是新闻民工。但是我想说,记者也是兵,我们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兵。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在我们心中,电视新闻记者,是我们最荣耀的称号!我们也愿意肩负这份职责和使命,继续奔赴在新闻采访的路上!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10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