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坦沙又上新桥中中路景观靓了,广州呼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近日发现,在广州荔湾大坦沙岛桥中中路一带,昔日狭窄的河涌、管线密布的河岸、破损的马路不见了,沙坦涌以及周边的旧貌在今年8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城市景观带、水清草美的河道、整修一新的平坦大马路。

为全面做好大坦沙岛广州呼吸中心周边至坦尾地铁站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区域景观绿化水平,强化岛上河涌治理力度,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今年以来,大坦沙岛掀起了建设热潮。

漫步中轴线,沙坦涌两岸看新绿

根据大坦沙全岛“一心、一轴、一环、两核、十景”的规划布局,大坦沙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位于桥中中路,于今年3月动工,7月完工。据悉,该示范段项目由凯德集团出资建设,立足现有沙坦涌,以生态建设为基底,打造城市花园式河涌景观。改造区域南起珠江大桥,北达广州呼吸中心,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示范段河涌长约米,项目主体由叠浪花境、活力阳台、海绵花园、康养花园共同组成“一廊四景”,呈现出简洁大气、韧性绿化、弹性功能的自然生态河涌景观。

改造前的沙坦涌

改造后的沙坦涌

从高空俯瞰河涌,整体呈现一条蜿蜒绿溪,经过设计师的精心雕琢,自然生态河道增强了视觉效果。放眼岸边,水生鸢尾、金边芦竹、花叶美人蕉等挺水植物以及水底的矮生苦草,在水位区丰富了河涌的观赏性,同时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在河涌两岸,朴树、乌桕等景观大树挺立,考虑到两岸植物景观的持续性,设计师对植物花期做了考量,挑选了凤凰木、紫花风铃木、大腹木棉等开花乔木,最大程度保持花期的连贯性。

改造还分别在河涌东岸增设骑行道,西岸铺设慢跑道,可运动可休闲;岸边河石摆放错落有致可观赏可供休憩,与休息座凳相映成趣;过河汀步方便通达与赏玩;崭新标识标牌与整体景观合为一体;沿岸配备救生圈保障游人安全。

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也成为大坦沙居民一个新的休闲散步好去处。漫步中轴线,映入眼帘的是由四季花海营造的门户景观,叠浪格栅景墙、微地形花境与开花乔木共同组成了“叠浪花境”;往前是“活力阳台”观河休闲平台,一座橙色波浪景观人行桥横跨两岸,连接西郊商贸中心与对岸;再往前是缓坡草坪,最后来到“康养花园”,与呼吸中心的雄伟建筑隔岸相对,横跨着第二座景观人行桥。

作为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项目的合作参与方,凯德集团(中国)地产与城镇开发首席执行官陈培进表示,凯德致力于为全岛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将“花园城市”的国际化建设理念与经验融入到整岛规划中。凯德集团(中国)广州大坦沙项目公司总经理杨应时介绍,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的建设,以草坡绿岸、挺水植物驳岸、叠石驳岸多种形态,营造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自然生态湿地场景。”据了解,未来全岛改造完成后,岛内绿化率将由现状的15%增加至42%。

驾车规划路,大道通衢迎四方客

大坦沙的岛内交通也得到了完善,记者获悉,截至8月,广州呼吸中心四周的道路均已完工并交付使用。

据悉,呼吸中心周边路网建设包括规划一路、桥中中路、东海南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等,总长度约5公里,由凯德集团出资建设。除道路主体建设外,还包括附属的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电力管沟、管线综合等。其中,规划一路北起东海南路,即广州呼吸中心东面与沙面小学大坦沙校区门口相对位置,南至规划四路,长度米,目前与规划三路相交,未来还将与规划四路相交。规划三路作全长约米,它的打通也意味着多了一条连接桥中中路与规划一路的通道。

高空俯瞰规划一路

平坦的规划三路

平坦的路面、拓宽的非机动车道、清晰的交通标识,将极大优化广州呼吸中心、沙面小学大坦沙校区及周边市民的出行。未来规划路上还将新增多个公交站点,将更加有效提升全岛的串联便利,同时也为未来周边公建配套地块夯实基础。据悉,未来全岛改造完成后,全岛道路面积将由目前26公顷增加到77公顷,路网更加完善。

凯德集团(中国)广州大坦沙项目公司总经理杨应时表示,凯德遵循了*府要求的公建配套先行的改造原则,在用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优先启动这类项目的建设,大坦沙岛城市品质和基础设施的提升、配套设施的完善,也会有利于提升商家和市民对这个项目信心,有利于产业的引进和商户的入驻。

近两年,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驶上快车道,大坦沙门户地区景观提升、环岛景观示范段建设、双桥路西段道路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沙面小学大坦沙校区以及规划道路等一批公建配套建设项目相继完工。根据计划,大坦沙更新改造项目将继续依托“健康生态岛”的理念,以“一心、一轴、一环、两核、十景”的规划定位有序推进各项改造工作。

未来,项目将会加快河沙村的拆迁,西郊村、河沙村复建物业和村民回迁房的建设,推动坦尾村的拆迁工作。同时,加速推进包括消防站、市*规划道路、中学等一批公建配套的施工建设。在产业规划方面,随着广州呼吸中心的即将运营,岛上将会注入更多高端新业态,实现整岛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通讯员蔡铭

图/广州日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通讯员蔡铭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缪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11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