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红春风吹来满眼绿

春风吹来满眼绿

岐江公园。(图来自网络)

中山,这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

中山,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处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

中山,这是一座美好生活的文明城市,更是一座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

*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明 ,生态先行。中山市是“广东四小虎”,“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市”,“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经济协调的绿色发展之道,把桂山岐水装扮得满目苍翠、万紫千红:南粤水更清行动综合得分连续三年全省 ,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全民绿化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棵树的故事

故居的酸豆树。(图来自网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国古老的乡村文明记忆,故乡村头岔路口那一棵或几棵高耸的古树,这是一个村庄的灵*,把本地人家凝聚成精神力量,并召唤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绕梦萦!山有山的精灵,水有水的灵性,树有树的神气。用植树纪念逝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民间社会,自古就有房前屋后植树的习俗,并在庙宇、祠堂和院落栽种樟、柏,在坟冢墓地种植松、柏,以示郑重和纪念。树木蕴含着祖先灵*永存而又庇荫子孙,同时也彰显着一种孝道的美德和对故人追思。喜山水和风水的乡里人,老屋背山的树,就是一家人的精气神,这是最原始的“绿色”理念!生长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里的孙中山也不例外,在远渡重洋的美国,带回了一粒酸豆种子,精心地种植在屋前的土地上,如今,在孙中山的故居围墙内东南角,横卧着一株蓬勃生长着的酸豆树,至今树龄已超百年,树高12米,已是参天绿伞,啸风抖雨,播撒四季浓荫。那是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的。年被中山市推荐给《中华古树名木大全》收录。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倡导植树造林的 人。早在年,孙中山先生就亲自起草了 的*治文献《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大,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制定法律,设立机构,兴办学校。民国元年(年)五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事务,规划造林护林,还指示在南京开办 农校,专门培养林业人才。民国三年(年)十一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 部《森林法》。次年,又颁布《森林法施行细则》及《造林奖励条例》。民国四年(年)七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北洋*府颁布了法令,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 个植树节。民国十三年(年)初,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中专门讲林业建设,从森林与民生、建造森林、开发森林、森林行*、山林测量和森林与建设6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设想,规划了中国林业发展的蓝图。民国十七年(年)四月七日,孙中山先生逝世3周年,国民*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

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以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尽管植树节的起源不在中国,但把植树与纪念先人联系在一起,使植树节具有传统人文的含义,却是中国人的创新。因此,把纪念孙中山与植树造林结合以来,确立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更富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故事又回到年8月下旬,中山经受了台风“天鸽”和“柏卡”的疯狂横扫,一棵棵大树连根拔起被吹倒。横在石岐老城区的一棵古朴苍劲的古榕树也被吹倒了。这棵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1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