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铜文化绿汁焕新生易门县绿汁镇民族

白癜风症状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577569.html

自古以来,易门就是云南重要的古铜矿区。辖区内绿汁镇更是“因矿而兴”——近半个世纪的铜矿采选史在新中国矿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伴随铜矿资源枯竭,“滇铜古镇”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为改变这一状况,当地*府以曾经各族工人共同奋斗的时代精神为底色,利用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自然地貌以及工业遗址、遗产等资源,结合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沉积,把工业遗产保护与绿汁镇特色小镇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打造工业遗产特色旅游,推进绿汁滇铜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使绿汁焕发出新的生机。

滇铜古镇兴盛一时

绿汁由彝族语言演化而来,意为“石壁陡峭的江河”。绿汁镇距易门县城44公里,自古便是铜矿从易门外运的“滇铜古道”重镇。

虽然道路艰险,但因为铜矿,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汇聚这里。“在此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数万人齐聚这里,无论从习俗、语言还是文化、信仰、思想上都发生着微妙的撞击与磨合,在这个小镇逐渐形成了‘多彩民俗、铜运驿道、九州交融’的独特文化。”绿汁镇办公室主任唐顺红介绍。

为了将那时的历史留存下来,将曾经铜矿上各族群众奋力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绿汁镇建成了滇铜文化展示馆。在博物馆行走,记者仿佛看见了满载矿石的牵轨电机车从矿洞隆隆驶出,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能人贤士来到这片沃土上扎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一斗一斗的矿石原料由绿汁走向外界。

唐顺红介绍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这里创造出了“中国八大铜矿之一”的辉煌,易门铜矿成为有色金属王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铜矿辉煌时,在绿汁公园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专家、矿工跳着交谊舞,让这里成为当时易门的时尚引领区。”曾经在绿汁当过教师的李梅(化名)笑着对记者说。

矿三代小赵说,那时候,医院、学校、公园、电影院……生活所需应有尽有,附近村寨的姑娘都以嫁给矿工为荣。

如今的绿汁镇有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4%,虽然辉煌悄然褪去,但曾经为这里带来辉煌的各民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时代前行再忆“乡愁”

伴随着铜矿资源的逐年枯竭,“滇铜古镇”由兴转衰。为此,绿汁各族群众也曾失落、彷徨、惆怅。面对问题,绿汁历届*委*府都认为,“治镇必先治心”。

因此,绿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契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宣传教育作为重点,组织生动的宣传教育和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工作中,提振全镇人民的精气神。

灯光球场经过修葺,各族群众继续在这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宗教*策法规宣传、音乐节、开渔节、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里成为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向善向上的“集合地”。

广场四周辐射了原易门矿务局的客车库、工人俱乐部以及专家楼,这批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前的工业遗迹,在年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使矿区旅游成为滇中乃至全国矿区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绿汁公园里苍翠的柠檬桉、小镇上的凤凰木、电影院内墙面上《神秘的大佛》《五朵金花》等反映各民族勤劳智慧的电影海报,有着浓厚工业风格的乡愁书院里的老式“偏三轮”、永久牌自行车、滇铜文化展示馆里的经纬仪、风压计……它们无一不充满时代记忆,见证着“滇铜小镇”曾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流金岁月。

如今已经退休的矿二代李永敏说:“我们绿汁现在的旅游已经搞起来了。每逢节假日,都会有一些曾经的同事、朋友带着他们的后辈来到这里感受一下‘72道弯道拐’的险峻山路,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以及怒放的凤凰花,吃吃绿汁江水鱼,寻找他们的乡愁。”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镇上每年重要节会和时点还会邀请曾经的老矿工组成艺术团重返绿汁,他们用吹拉弹唱、花灯歌舞,再忆当年的流金岁月,让铜都易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

凤凰涅槃迎来新生

凝心振气后,就是要发展。秉着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的宗旨,绿汁镇开始把创建活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民族乡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产业发展好了,各族群众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为此,绿汁依托立体气候资源优势,提升优质冬早蔬菜种植和冷凉蔬菜种植效益,不断巩固扩大红桃、茶叶等特色林果产业,稻田养鱼、腊品白毛乌鸡品种保育等绿色养殖,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我们这里的‘虎掌舞文化节’‘时光音乐节’‘稻田开渔节’等系列活动彰显节会品牌效应,疫情发生前,我们经常接到昆明以及周边各地群众打来的咨询电话。”唐顺红说,“现在玉楚高速公路贯通在即,‘易门铜矿’又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我们将不断挖掘滇铜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潜力,让绿汁的文旅融合亮点纷呈,全域旅游基础不断夯实。”

“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补齐山区民族地区发展短板;以生态建设为根本,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在绿汁,资源会枯竭,但民族团结、砥砺奋进、同心逐梦的追求永远生生不息。”唐顺红说。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马新焕来源:民族时报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12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