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怀拉下一把枝叶,检查苗木是否有病虫害。罗天摄
朱家怀的苗木场。巫雅柠摄
阳江市大森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巫雅柠摄
自阳春市区出发,沿着国道一路驱车北上进入合水镇后,可看到道路两旁分布着一个个苗木场。不多时,一个写着“大森林园林”的大招牌赫然映入眼帘。
“欢迎你们过来!”右转穿过两旁的林木,来到一间小院前下车后,朱家怀便热情地迎了上来。只见他身着黑色POLO衫、运动鞋,发型干练清爽,眼神里闪烁着光芒。长年的林业工作,让他的皮肤稍显黝黑。
“这棵朴树是最近移栽过来的,我们正在对它进行一些营养、水分方面的支持措施。”朱家怀一边走,一边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朴树的各种特点、习性。“朴树适应力较强、喜光,造价低廉,对土壤要求也不高,还有较强吸滞粉尘、过滤空气的能力,因此经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的绿化,成长速度快且成活率高。”
记者发现每当谈到跟林业、绿化、植物等有关的内容时,朱家怀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在小城里成长,回到小城创业,再把阳春这座小城的绿色希望播撒到全国各地——这便是年出生的阳江市大森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阳春市园林绿化协会会长朱家怀的生动写照。他说,小城虽小,但却能容纳更大的绿美生态梦想,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很安心。
广阔的绿美山林,是阳春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像朱家怀这样的“种树人”的“家”。近日,朱家怀还被省林业局评为年度广东省林业乡土专家,他也成了阳春林业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代表。
●南方日报记者罗天
持之以恒从种树“小白”到“土专家”
8月,燥热的阳光洒进树林,为新长出的树叶镀上了一层金色。光影斑驳间,朱家怀正在林子里穿梭忙碌。
拉下一把枝叶悉心察看,他就知道这棵树是否有病虫害、需要用什么药;捧起一抔泥土仔细端详,他细细研究土壤的土质、肥力、水分情况如何,是否需要施肥浇水;伸出手掌对着树干比画一番,苗木的树径便了然于胸,他就能判断这棵树是否达到了销售标准。朱家怀介绍,8月主要进行场地平整、基肥作业等工作,为下一季度苗木种植做好准备。
“这边是我们去年种下的牡丹风铃树,差不多有棵。”在苗木场中,朱家怀指着一旁的树木高兴地说。据他介绍,一般的紫花风铃树、黄花风铃树等,成品树只能卖多元一棵,而这种牡丹风铃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嫁接技术,花朵白中透黄、形似牡丹,因此受到市场青睐,可以卖到多元一棵。明年,这些牡丹风铃便能达到销售标准,将被销售到全国各地。
在创业过程中,朱家怀也并非一帆风顺。年,在朋友的影响下,朱家怀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阳春,承包了10多亩山地,开始从事绿化小苗培育。
“当时,阳春做小苗培育的苗木场很少,只有四五家,且小苗比培育乔木成品树技术要求更高,我觉得其中大有商机。”朱家怀说,虽然他已经提前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但经验不足还是让他吃了亏。年至年期间,由于对炭疽病、黄叶病等病虫害处理不到位,朱家怀培育的小苗成活率很低,让他遭受很大损失。
“那段时间,我每天除了找专业书籍看,就是到处请教同行朋友。”朱家怀并未系统学习过林木种植知识,但他有着持续学习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渐从一名刚入行的“小白”,朝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土专家”转变。
年起,朱家怀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0多亩,并且开始扩大业务范围,开展乔木成品树的种植。然而,由于拿货经验不足,他在从外地进苗木时,苗木的枝条过多、根系留下的泥土过少,导致水分营养不足,苗木无法长出新根,加之当时台风天气影响,损失的苗木超过70%,这也给他“上了一课”。
“林业比其他的行业投入更大,回报周期更长,维护工作也更多。因此,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持。”从事林业绿化工作20年来,朱家怀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断提高树种苗木培育和储备能力。目前,他的苗木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种有乔木类成品树1万多棵,储备苗木10万棵。
扎根小城,却又不止局限于小城。除了在苗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