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戏剧以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赋予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独特的艺术风采与强大生命力。
省内外戏剧名家为云南省民族戏剧献策献计——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调研活动圆满完成(云南省剧协)
◇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调研
年12月至年1月,云南省戏剧家协会组织了由省内外戏剧名家参与的调研组,深入楚雄、大理、德宏、文山等地对我省少数民族戏剧院团进行了调研,观看了相关院团参加 届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剧目,与相关院团座谈研讨,为云南省民族戏剧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共谋未来。
▲云南省*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卫民
▲国家话剧院 导演査明哲
▲《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
▲云南省剧协负责人、一级演员*梅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包钢
▲云南省剧协副主席、一级编剧张红明
▲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朱福
调研组由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云南省*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吴卫民带队,成员有国家话剧院 导演査明哲,《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包钢,云南省剧协副主席、一级编剧张红明,云南省剧协负责人、一级演员*梅,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朱福等省内外戏剧专家以及相关民族院团代表: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书记马开仁,文山州壮剧团团长兰波,德宏州傣剧团团长们从高等。
▲研讨会现场
现场研讨会上,相关院团分别介绍了参演剧目及院团与剧种的基本情况。调研组专家对参演剧目进行了分析,肯定了云南省民族戏剧院团坚守民族戏剧艺术阵地,传承发扬本民族 传统文化的执着努力与奉献精神。肯定了这些作品表现本民族文化历史以及人民群众生动现实生活,表达本民族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创作导向。肯定了参演作品中在艺术表现中成功之处,如质朴的表演,富有地域特点的、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贴近本民族百姓的题材,本民族特有乐器、音乐和舞蹈元素的运用等等。
▲研讨会现场
同时,调研组专家也指出了参演剧目的不足之处,如普遍存在的剧本不合理问题,人物扁平化、概念化,矛盾冲突解决过于肤浅等,对作品的问题,调研组专家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具体修改提升的意见。此外,研讨会还探讨了剧目建设、剧团生存、剧种发展等课题,调研组专家视野宏阔、专业素养深厚,无论是宏观的剧种发展、剧团建设,还是戏剧作品中具体的问题,专家们都条分缕析,为院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具体可操作的修改意见。
调研组争分夺秒,还对当地有特点的戏剧班社进行了调研,观看了文山州富宁县活跃的壮剧民间班社表演,云南省戏剧家协会负责人*梅还代表省剧协和调研组对壮剧民间班社捐献了爱心资助款。
年12月23日至年1月7日,调研组奔走千里,实地调研了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彝剧团、大理州宾川县文体局演出队、大理州白剧团、德宏州傣剧团、文山州壮剧团等5家民族戏剧院团,现场观看了彝剧小戏《今天我请客》《喝三秒》,白剧小戏《阳光道﹒独木桥》《唢呐白曲歌不断》,白剧《望夫云》片段,傣剧《重葬之后》,景颇小戏《绿叶信》,云南壮剧小戏《摸秋》等8个剧目,组织召开现场研讨会5场。
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彩、亲切、朴实、引人思考、催人奋进。讲话深刻把握了文艺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阐明了文艺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道路更加宽广。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接住地气,增强底气,灌注生气。”“让自已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这些句语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也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以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去创作作品,引导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纯粹之心,为*、为国家、为人民群众而歌,牢记嘱托,牢记使命,勇攀高峰。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云南省剧协召开理事会,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努力做好剧协职责工作,迎着文艺的春风,怀揣斗志前行,充分发挥云南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努力挖掘 传统民族文化,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传承,为建设云南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和戏剧人的沟通,待人以亲,助人以诚,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推动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
◇校友名片民族一期*梅
*梅,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民族一期校友,云南省戏剧家协会负责人,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年文化部全国话剧新剧目展演获表演奖;年云南省 青年演员称号。话剧《打工棚》获年文化部文华奖、年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入选戏剧奖、年入围--年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资助项目;年小品《网络悲情游戏》获第五届CCTV全国小品大赛获 作品表演奖;年参演主要角色的电视剧《金凤花开》、电影《杨善洲》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
云南壮剧: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原系壮族支系土族的民族戏曲,曾称“土剧”。约在清嘉庆前后,少数民族歌舞受汉族地方戏曲影响发展而成。传统剧目大部分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也有较多生活小戏,都在一定种度上反映了壮族生活和乡土风尚。使作三种语言和四种主要腔调。伴奏乐器有土锣、土鼓、钹、土二胡、土三弦、笛子、唢呐等。
云南壮剧是随阗壮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杂耍技艺的基础上,吸收汉族戏剧的一些表演形式而成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云南壮剧有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3个分支。
云南壮剧是随阗壮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杂耍技艺的基础上,吸收汉族戏剧的一些表演形式而成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云南壮剧有富宁土戏、广南沙戏和文山乐西土戏3个分支。
(一) 富宁土戏
富宁土戏有近年历史,主要流行在富宁县城关、皈朝、剥隘、那能、洞波、者桑、板仑、花甲、谷拉、阿用、郎恒等乡镇,鼎盛时期业余戏班多达百余个。剧目内容多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或中国历史传说,传统剧目有《侬智高》《弄娅王》《弄隆洞》《石达开》等。20世纪30年代,在红*的帮助下,建立了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的根据地,结合形势,创作了《农民为什么这样穷》《劳农会是农友之家》《红*战士打得好》《我们胜利了》等短小精干的革命剧目。
富宁土戏音乐包括“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和“咿嗬嗨”4种声腔。各处声腔独立成戏,即某一个戏班只演唱一种声腔,互不混用。年11月19日成立富宁县文工团,年改为文山州壮剧团,4种声腔实现合流。
(二) 广南沙戏
至清光绪年间,沙戏在广南已很普遍。同治庚午举人、广南才子陆贷秋暮年观沙戏即作《竹枝词》一首:“老人厅畔筑高台,勒少勒帽得得来,笙箫鼓乐相杂奏,咙哑一声戏场开。”清末,受外来戏曲的影响,壮族沙支系一些有文化的民间艺人,把固有的民歌、音乐、舞蹈、说唱、武术等融为一体,搬上舞台,形成了沙驱。沙戏的特点是舞蹈性强,以扇子为主要道具,生用团扇,旦用折扇。主要曲调,女唱“乖哥来”,男唱“依阿里”。
(三) 文山乐西土戏
形成于清光绪年间,流行在文山县备厚乡乐西村一带。有“追召士”“荣考吭”“咙埋”和“咙阿西”4个唱调,分别在仙场,收尾和剧中使用,表现各种悲欢离合和困苦情绪的唱词内容。在正朋初一至十五日内演出。演出前要进行开台仪式,设灵牌位,班主焚香,念祷词,乞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当时杀鸡献饭,以后开始唱戏,以演出《香出记》为开场,《闰张过五关斩六将》为扫台(剧目)。演出结束先拜本村观音庙,然后沿寨内主干道蔌寨心到武庙拜关公后卸装。传统的剧有《蟒蛇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
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调研宣传视频
旁白撰稿:*梅云南省剧协负责人视频制作:普洱市文化馆秦歌文化工作室许剑
此次调研活动,是由云南省文联、云南省剧协主办的 届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活动组织省内外戏剧专家为参加会演的作品提供了修改提升的具体建议,在此基础上,我省相关少数民族戏剧院团将这些作品进一步打造,努力推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 少数民族戏剧作品。同时,也为相关院团的发展、剧种的传承发扬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此外,活动得到了当地**、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宾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廷等当地领导参与活动与调研组座谈研讨。通过此次活动,省剧协也进一步掌握了我省少数民族戏剧院团的现状,了解了相关剧种的生态,为今后省剧协少数民族戏剧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举办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撰文:赖卫华许剑峰
图片:张晓梅农尚春
编辑:戏曲普洱
旁白撰稿:*梅云南省剧协负责人
视频制作:普洱市文化馆秦歌文化工作室
供稿:沉默中背叛
戏曲普洱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