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失踪了。
这个中国 的导演之一,最近的一次露面,还得是9月17号爆出的那张照片。
复联三导演乔·罗素新店开张,漫威群星纷纷前来捧场不说,大洋彼岸的冯小刚居然也乱入了进来,和他站在一起的,正是华谊董事长王中*。
这次意味深长的现身,既像是在给国内股东报平安,又像是自证清白的宣言。
毕竟,此前的一些天里,关于王氏兄弟与冯小刚,关于华谊电影,难以证实的偷税传闻,已经在网上疯狂地发酵,成了吃瓜群众眼中的大新闻。
被通缉?被抓捕?一边是洋溢着快意的“内幕”消息,从路边社不胫而走后,像宣布胜利喜讯一样的博主,在遭到华谊官方的辟谣声明阻击后,又默默选择了道歉。
另一边,“冯小刚与华谊公司旗下的影视壳公司申请注销”等新闻,在资本层面上证实了这个影视帝国的松动,人们看着正在起变化的事情,等着 一只靴子落下。
一方像是为民除害的侠客义士,一方好比贪婪邪恶的利益集团,当爆料引发了导火线之后,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这场对决在道德天平上的胜负似乎已然决定。
如果*在微博上声称已提交的税务证据属实,经过有关部门的追查与审核,相信按照目前的态势,大快人心的结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些“贵圈真乱”的传说,那些“戏子误国”的想象,将会得到又一次确认。影视业,这个许多人眼中的藏污纳垢之地,将会在一个巨头倒下后,走向规范自治之路。
可是,就目前而言,当我们聚焦于法律层面,消失许久的冯小刚,还只是个有待查验的嫌疑人。他是否真地触犯了那些罪状?仍然是一个薛定谔的状态。
风口浪尖的他,理应接受的审判应该来自司法机关,而不是轻易盖棺定论的键盘。
当我们再将时间线往前移动,这一场浩大风波的源头,起初其实只是私人恩怨。
由于对电影《手机2》上映的不满,*将《手机》拍摄时的遭遇和盘托出,将矛头直指冯小刚、刘震云等人的不厚道,继而引发了双方之间的唇枪舌剑。
紧接着,“阴阳合同”事件的爆发,将原本的人情纠纷升级成了行业丑闻。随着广电总局等部门的介入,限制演员高片酬,大查税等行动,成了席卷整个行业的风暴。
小崔爆料中的两大核心人物,终于先后为自己的名气所拖累。一个男导演成为微博上被人痛骂的“犯罪分子”,一个女明星成了漫天传言中行踪诡秘的“伏地魔”。
截至发稿时,本次事件的 进展是范冰冰公开致歉,并缴纳8.83亿的追缴税款与罚款。而故事的另一大主角冯小刚,依旧没有消息。
彷佛是由于蝴蝶效应的作用,事件引起的业界恐慌,从现实蔓延到了电影上。
上月底,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上映。这部华谊参与制作,冯小刚参与演出的电影,在山西提前点映前,突然遭遇“技术原因”干扰,微妙的时间点让人浮想联翩。
于是,或许是晋商本色的自保,或许是迫于形势的自审,贾樟柯在新戏里删除了冯的戏份;于是,冯小刚也由于“莫须有”的罪名,获得了“劣迹艺人”同样的待遇。
江湖儿女,终躲不过庙堂风波。无论现实中的是非对错,对于小十君来说,这种对于电影本身的 ,怎么说都是一种遗憾。
有人说他是狗急跳墙的顽抗,有人说他有堪比窦娥的冤屈,有人说他这是死到临头前的气急败坏,有人说他明明是作为民粹受害者在愤怒哭诉。
在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眼中,冯小刚近期发布的 这篇长微博,成了他对于自己的结辩陈词。无论是矫情也好真诚也罢,文字里都透着加倍奉还、东山再起的不甘。
一是澄清自己的税务丑闻,阴阳合同的嫌疑,力表自己的社会功绩;二是总结近年的创作成果,突出自己在艺术上的坚持。总而言之,就是受奸邪小人所陷害。
可惜,冯小刚的这封陈情书,在舆论场中并没有为他赚取多少同情分。究其原因,以“小钢炮”之态行走江湖的他,多年来与观众相爱相杀,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黑粉”。
拍贺岁片起家的冯小刚,原本一直是人民群众爱戴的草根导演。只不过,后来由于创作方向的变化,他开始涉足严肃题材,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观众的争议声。
无论是艺术上的投机指责,还是行事上的虚伪质疑,向来性格火爆的冯小刚,一直选择用回怼来解决问题。这种作派,是某些人眼里的真性情,也是某些人的假恶丑。
更要命的是,主动开炮的冯小刚,总能成为头条的常客。从扫射豆瓣的“大尾巴狼”论,到“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火星四溅的尖锐观点,总会冒犯一部分观众。
近年来,由于《老炮儿》《芳华》等片的口碑不错,冯导与观众的关系开始有所缓和,可惜,多年恶感造就的“黑粉”队伍,在小崔的这轮爆料中又大量地增长。
于是,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黑粉”的声音格外突出,“挺冯”势力成了舆论场里的少数群体,而大部分人呢,都是悠闲的看官,偶尔瞄一下这个人物的命运进展。
易中天曾归纳过三点中国逻辑: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很多人都会受到这些思维惯性的影响,片面去地理解事情的面貌。
就像这个事件中,以强硬态度示人,动机似乎足够的大导演冯小刚,便成了许多人假定的犯罪嫌疑人,成为了整个“叫*”式的社会舆论氛围中,真正被人忽视的主角。
即使你不喜欢冯小刚,但为这样不明不白的失踪叫好,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吗?一个问题艺人的戏份遭到删除,真值得我们这些观众去欢呼,哪怕是庆幸吗?
冯小刚在哪?我们不知道。冯小刚以后还能拍片么?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所知的事实,似乎只有冯小刚“凉了”。
“凉了”这个词,即意味着一种中国式的失踪,也是一种暧昧的职业处境。
作为电影主义者的我们,选择去寻找冯小刚,便是不愿这种“凉了”成为了一种常态。
互动话题
你对“劣迹艺人”怎么看?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wangxiaowo
.白癜风的 治疗方法白癜风治疗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