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种草种春风谈古谈今谈人性

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86.html

年9月2日下午,第九期文学品读会成功举办(文尾有第十期预告),本期活动的主题是诗歌、散文与小说的创作。

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何为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何为散文?“精确与简洁,这是散文的首要美质。”何为小说?“鲜明地描写事件的环境,活泼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选择正确而生动的语言。”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在这里,与最初的写作灵感相遇,邂逅创作的共鸣与启迪。

每月一次,相识名家;

传诵经典,解读名著;

我们品读,我们分享,我们创作

凤凰木?空间的一场文学盛宴让79名文学爱好者在浮生半日历经了王国维《 词话》里提及的为人为学的三重境界,犹如暑日登高,天地辽阔。

听*静芬老师谈诗说文,身在闹市,心有清风;听颜灼灼老师谈古论今,剥茧抽丝,直抵人性。

[会务志愿者工作现场]

首先,*静芬老师分享《内在的坚硬与柔软——我的诗歌与散文》,她是《厦门日报》主任编辑、民盟厦门文化委副主任。著有诗集《午夜的昙》《穿越我身体的花香》、散文集《青山看不厌》、情感随笔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拥抱你》、非虚构纪实文学《新男女关系》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静芬老师在分享写作经历时说:“写作让我‘穿越身体的花香’,沉浸在时间深处,独自体味属于自己的繁华盛世与衰败时光;又是我在庸常日子里,‘费一点气力,把笑容调整到恰好明亮’的 方式。”

[*静芬老师讲课现场]

“诗无达诂,”静芬老师在谈诗的时候特别提到好诗的标准:“语言更有张力、韵律,更有美学意义,更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更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

[主持人刘真真(左)与*静芬老师合影]

从80年代现代诗歌兴起到今天诗歌百花齐放,静芬老师回顾现代诗歌的历程,向大家传递了诗歌的审美“少即是多”,“文贵在曲”。

[*静芬老师讲课现场]

“想你的名字轻轻念你的名字低低燃你的名字暖暖”,静芬老师的诗《比美更美》,在原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音员曲晓妮的朗诵声中大家感受到诗音袅袅,余味无穷。

[《比美更美》曲晓妮朗诵现场]

傅秋芳朗诵《爱着爱情》。

[*静芬老师诗歌《爱着爱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静芬老师说散文是内心的真实感受,出版的文章是大家看不见的光阴的沉淀。多年来许多文章散落,不复寻来,今日出版的只是近些年的

积累。

[现场提问]

谈及散文的美时,静芬老师说:“文章要有层次感、镜头感。”静芬老师举了她在《闲坐清溪听水声》里的片段:“喝几口甜甜涧水,折一茎山海棠咀嚼,眼睛盯着郁郁植被,想带几株野草野花回转,种在自家阳台,又哑然失笑,世上好东西太多,能够拥有不过少少,有缘遇见,看一眼,摸一回,置身其中一时,已是福气。”片段之中,一帧帧画面浮现眼前,真实,生动,美丽。

[*静芬老师的专著]

静芬老师强调,散文是”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把笔触伸到人性深处。

[颜灼灼老师讲课现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80后美女作家颜灼灼分享《告诉你一个为不为人知的真相——创作《真相》的体会》,颜灼灼老师,原名龚小莞,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晚报》记者,她采写的新闻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龚老师也是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她擅长演绎披着悬疑外衣的爱情故事,将惊心动魄的案件推理和缠绵悱恻的爱情融为一体。著有古言悬疑小说《琼珠碎》《深宫谍影》, 出版现言悬疑小说《真相》。

据颜灼灼老师介绍,她的作品均来源于真实的案例,谈古论今,叩问人性,“在真相未揭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人是*,毕竟地狱空荡荡,魔*在 ……”而凶手往往一开始就出现,只是未被识破。

[现场互动]

颜老师说,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个拼到没朋友的过程。她白天忙工作,业余创作,忙到没有时间交朋友。但是也正是这样“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努力,让颜老师的小说网络点击率极高。这一切,都源于颜老师对文字的热爱,她说她会活到老写到老。

[颜灼灼老师已出版的小说]

颜老师说到《真相》的结尾时,脱口而出:“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文学的底蕴展现无遗。

[*静芬老师签名现场]

安静芬芳,灼灼其华,整个梦空间满室文学馨香,桃花源里溯溪上。

[部分人员现场合影]

谢谢凤凰木·梦空间。感谢活动策划郭校红,感谢制作本期宣传“初页”的郭东白、连贞真,感谢会务志愿者:柳正忠、*敏、吴佩芸感谢摄影志愿者曹江华,感谢为文学品读会默默付出的所有朋友们!

[第十期品读会宣传页]

往期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你想和谁去旅行

文学品读照亮生活

读诗品文,感受清风流水之美

鲜花绽放的日子

第五期文学品读会

春天的故事——第四期文学品读会备忘录

春种一粒粟——第三期文学品读会报道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二期文学品读会报道

期文学品读会报道

部分与会者感言:

?艳芬:静芬老师对诗和散文的“内在的坚硬与柔软”的分享几次让我泪盈满目,好像饥渴的人见到了久违的食物,又像是从遥远的天边有一息柔软的声音在呼唤。

?开展:好的作品,首先要先感动自己,其次要感动读者。感动,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感发和审美的文学兴趣。

?沐沐:文学构建起一座桥梁,一座情谊的桥梁,一座认知的桥梁,一端认识自我,一端通过他人认识世界。

?润迅:酝籍空灵何以是,文章风采此间寻。凤凰木梦欣雄丽,高阁楼头领献琛。灼灼小说三地晓,静芬诗笔九州歆。竹帛垂名因通识,而今共享振国心。

?茶侠:五彩斑斓好个秋,耕耘诗社路悠悠。弘扬国粹群英集,打造氛围壮志酬。品意释文接地气,育苗结友汇洪流。凤凰花絮连天宇,戮力同心再创优。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东白:今天,*静芬和龚小莞老师分享诗歌、散文、网络小说。每月一次,文学品读,自年初起,已届九期。本期品读会是参会人员或近八十人,且很多新面孔,是迄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期,甚感欣慰。读书品文或许是件令人开心的事,但写文叙事向来都是非常枯燥甚至备受煎熬的事情。作者从来都是孤独的。我是一直这么认为的。每逢提笔,依文字的长短,煎熬程度由浅入深,但这又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那种完成一篇文字的喜悦和成就感只有自己所能体会,无论文笔拙劣与否,都像是自己的宝贝一样,在某个角度来说,和母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喜欢写文的人或许内心深处都是天生的自虐狂。社会很浮躁,到处都是诱惑,坚持提笔写文这种孤独的自我独处方式的人越来越少。感谢文学品读会让我们相聚,感谢老师的分享,希望我们都能重拾文字纯粹的梦想。

?国庆:听*静芳老师、颜灼灼老师演讲,课堂座无虚席,气氛高雅。两位才女,一位是日报社、一位在晚报工作。*老师讲诗歌散文走传统道路,颜老师讲悬念朴迷走网络道路,都粉丝无数,深受欢迎。前段时间的那场豪雨,让厦门焕然一新,旧貌新颜。今天这场文学品读,让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今天的讲座顺利园满,要感谢*老师、颜老师倾情演讲,要感谢美女主持的精心安排把握,感谢两位朗读者的热情创作,感谢策划者,感谢柳老师的全程招呼,感谢摄像老师的镜头,感谢志愿者的服务,也感谢每位参会者。

?清茶:文学会有感——五彩斑斓好个秋,耕耘诗社路悠悠。弘扬国粹群英集,打造氛围壮志酬。品意释文接地气,育苗结友汇洪流。凤凰花絮连天宇,戳力同心再创优。

?建华:天空一扫持继几天的阴沉,露出欢快的笑容。迎接着来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们;虽身处闹市,但却宁静安祥;在这里有幸聆听二位女作家的创作经验之谈,收益匪浅!我们所经历的,我们所走的路,一定会有所感悟和收获的,要经过多学多写,才能转化成一篇篇美妙文章。衷心感谢二位女诗人、女小说家!她们娓娓道来的演讲给人以无限的启迪!谢谢*静芬老师、颜灼灼老师!

?俊强:体会:生活→心思→文字,熟悉行规,善用工具,多读多写!行动:多读多写多投稿(昨晚已看老师的书,今天已修改文章并投稿)

?闰儿:多年前在“纸的时代”七夕节诗会上 次听见*静芬老师的那首《爱着爱情》,而今天下午再一次聆听这首诗歌,特别是*老师所讲的,即使你没有爱着一个人,但可以爱着爱情本身。这个说法令我耳目一新,耐人寻味。接着*老师又提到写文章一定要有细节描写,举例了颜妍的那句“叶子一半是热闹的红色,一半是来不及褪去而显得有些慌张的绿色”,这样生动的句子似乎惊醒心灵,也给我莫大的启发。其后*老师又提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写文章不能只是直接的描述,而应有一定的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启发,小题材大意义。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简丹:有那么多人喜欢静芬老师的散文和诗歌,我躲在人群中默默地感受和聆听就觉得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写诗要有意象,音韵和想象,要托物言志;写散文要有层次感,镜头感,语言要优美,要注重细节……静芬老师的写作技巧与心得体会如同她的诗歌,同样能打动读者,缓缓流进聆听者的心中。感谢文学品读会提供这次近距离接触*老师的机会,感谢真真和蓝梦为我和静芬老师拍下了合照。更要感谢静芬老师刊发我的几篇小文!希望在您的点拨下,热爱写作的人都能够越写越好。

?江木:“溪岸水边昌蒲郁郁,崖上石罅兰草幽芬,峻岩峭壁莺萝攀援……还有那一堵堵山崖秀丽奇特,或直立如柱,或雄踞如兽,或临风如屏,或照水如花,更有那溪水潺潺,急处水声激激浪白如涛,缓处微波泛金滩平寂静,深处水澄似镜不测深浅,浅处鱼蛇游弋卵石可数。”——《忘情上清溪》*静芬。年6月一个寻常的下午,我静坐图书馆,眼明手快抄下以上词句,恍如置身于书中清风在林间,“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之景,作者词藻挥洒自如,酣畅优美,下笔如刀,刻画的景致如画如镜在我面前呈现。而今天下午,我静坐‘凤凰木空间’里,聆听*静芬老师的“内在的坚强与柔软”的作品讲座。*老师强调文章的层次感,镜头感。要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道来。她还强调细节是作品的生命。我读*老师的《雨中两二湖》和《闲坐清溪听水声》,诚然,一步一景一陶然,如风在耳,雨声淅沥在旁,能体会到“身处清流意悠悠,忘情山水乐陶陶”。龚老师讲课不显山露水,往往平静之处,惊现波澜,端出精彩。我们知道了她创作的细微和出版的不易。正是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神信念,让龚老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不懈的求索和秉持对创作的热爱,不言放弃。让她的小说创作绚丽多彩!今天下午有幸听到两位老师对自己作品的精彩剖析,我们得益良多。我不能看到枝叶的葳蕤,而不解根的深埋。她们字里行间,平实敦厚的话语攫入心扉的往往是那份直达心底的真诚。于是也希望自己能“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能“爱书灯有味”,与书相伴,多读好书。感谢老师,感谢有您!

‖策划:校红

‖编校:沐沐

[扫码报名参加品读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7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