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浩
深圳中学实验体系出国方向毕业生
现就读于罗德岛设计学院
热爱美术、设计、艺术史、心理学
班主任张梅老师
很高兴继浩同学进入世界 的设计学院学习,继浩个性独特,才华横溢,在设计方面他有着执着的追求,深入的探索、思考与实践。高中三年,我们班教室后面常常摆放着继浩的作品,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有传统故事题材的古代艺术,也有寻求自由表达的现代艺术。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涉猎很广,思维的扩展性非常强。这一方面得益于自幼培养的广泛兴趣,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深中给学生提供的广泛支持。继浩也爱音乐,还常常客串主持,聚光灯下、众人面前,常常看到他自信满满的身影。
除了横溢的才华,他还有很多 品质:学业突出、主动积极、有领导力等,而我更看重他乐于助人的特质,他是学校学长团成长交流营的成员,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他去帮助学弟学妹的身影。带着这些 的品质,我相信无论继浩未来去哪里,都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创造美好!
我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看到继浩大师级的设计作品!
/////////////////////
/////////////////////
作为“白”的艺术家以及深中人
日本设计巨匠杉浦康平说过一句话:“余白中充满了气的流动,是万物中潜藏的一种动力”,这句酷似中式意境的言论与我高中三年明悟的一丝风行评格和艺术哲论不谋而合。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和无数人一样,没有电影里经历风雨迎接成功的故事,只是我的奶奶、妈妈一直支持、呵护我的这一点兴趣,我才有时至今日的表现。
童年时期的我和奶奶、表姐待在广州生活,我当时不善言辞,但是非常顽皮,好奇心极重,到处都要看看,就像一张白纸迫不及待的需要颜色的填充。
小学时虽然一直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但画画是我始终如一的坚持,不论是在学校、画院还是私下里都一直有不断探索的劲头。到了初中,学习变成最紧要的事情,妈妈像奶奶一样不断强调升学的重要和紧迫,奶奶比以往的她更加啰嗦,那时候我身上的艺术细胞对于我而言就是几块蚊子叮的包一样,时时刻刻想伸手去抓一抓,但学习的紧张却不允许我时刻注意它。
每逢周末,坐到画院的长桌前开始画画时,我才能长舒一口气,嘀咕着:“我回来了”。
非常荣幸的一件事便是我在初中遇到了几个可以改变我一生的好兄弟,虽然一开始只是普普通通地过着严肃又自由的学习生活,但是冥冥中人都会和价值观相近的人或价值观完全相反的人产生碰撞,前者多数会成为知己,后者多数会成为宿敌,这种话听起来确实中二,但事实上已经被我印证了好多次。
这五个好兄弟在初三 的冲刺阶段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同一片远方,并也跌跌撞撞地成功会师,大抵从那一时刻起,我们就注定要当彼此青春六年的观察者了。跌跌撞撞则是因为五人中有三人使用了指标生名额,占据了全校的五分之三,令人哭笑不得。
初中以来的朋友
——————
最终这张名为朱继浩的白纸顺利地用覆盖其上的瑰丽颜色和严密构图赢得了深中的青睐,不仅达到了妈妈之前的期望,也实现了我的理想。从那时起,我便想知道属于我的这张画卷要如何才能染上深中独有的颜色。
深中作为深圳首屈一指的高中,其自由的学风一直为所有向往深中的人津津乐道。我曾经仔细思考过“深中式自由”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结论是:追求 品质的精神自觉。在深中,自由只是表象,每个深中人会不由自主地被身边的人、物、事所影响,精益求精,百花齐放,成为 的自己。
我曾不止一次地与人分享:我所理解的深中的一切来源于我与我身边的人的联系,这些丝线和丝线所悬挂的内容物编织在我的灵*里,是 的记忆。
最珍惜的朋友
在深中的三年其实我并没有拿出强力的干劲来投入到我的学习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艺术设计学习上,好在国际课程体系有选课这一令人又爱又恨的课程体系,我得以在众多课程中选择了我感兴趣的东西,比学习必修的课程更加认真了。
我所遇见的老师大多非常认真负责,在授课上也时常别出心裁,我印象最深有高一时通读中国古代文学的语文课,高二生动讲述货币、市场、生产的宏观经济课,高三博览全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和活力无限的戏剧课。这些课程和老师们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对死板学习的看法,使得我在学习路途上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和成就感。虽说最终我的懒洋洋的性格也没有助我拿到非常优异的成绩,但对于老师们和深中的这些课,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Drama课
或许在文化课上我表现得并不出彩,但与之相对的,是高中三年对于艺术本身以及我自身的风格进行打磨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周围人很少看到的是:我时常坐在画院10个小时左右不吃午饭不睡觉,只是在画一张设计草图;或者晚上熬到凌晨6点排版作品集,顺带欣赏蛇口的日出美景。
但更加痛苦的是我多年以来积攒的一些绘画的风格不断地接受着冲击,我从细腻的笔法和绚彩的画面构成逐渐转变到简约、集成、含蓄的艺术中去。 发现我的作品的风格与原来已经大不相同。
时至今日回首总结,深中的颜色其实是“白”色,是不断冲刷学生内心的一种东西,它并不被任何东西阻挠,也不会阻挠任何发展的势头,而只是作为一种沉淀下来的清晰,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随时澄澈,随时准备,也随时流向万物,给予动力的“白”的状态之中。
罗德岛设计学院命题作品:Forge
挂在画院会客厅的大幅画作
——————
我认为深中人是在认真作为“白”活跃在各个领域的。这里所说的“白”并不是普通的白色,我特地地避开了这个字眼。
“白”的诞生是一种为了包容所诞生的概念,我们并不是去研究“白”本身,而是去寻找感知“白”方式。通过感知,我们不断用“白”接纳、包容,最终可以将意识投放在一种比白更白的“白”身上,实现感知上的持续进步。
因为“白”,我们才能理解“空”“色”“物”“我”“静”等概念,不断注视着“白”,世界的光亮便汇聚到一起,投下更深邃的影子。
深中人做事情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包容和高光的呈现,不论是拟一篇文,吃一顿饭,熬一场夜抑或是搭一台戏,都是极具意义的。如同“白”一样,将所有当下暗送到未来的某一时刻,凝聚起更多的力量,留下更深的影响。
“搭一台戏”
所以被梦校——罗德岛设计学院录取,于我而言,既有被认可的兴奋感,也有对艺术品质执着追求的欣慰。最重要的是,它还让我这张白纸回归初心、重新启航!
我曾经无数次追寻那些最美的构图和手法,但 我回归到了一无所有但是无限可能的“白”当中。颜色当然很棒,颜色消逝之后世界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我也在经历中看见了色彩产生的可能。
我的作品中也不回避颜色,我既是一个喜欢颜色的艺术家,也是一个喜欢漂白的设计师。只是当我发现了一种美妙的“白”时,我大脑的一切都得以集约并升华,并提示着我继续作为“白”的艺术家和深中人活下去。
推荐阅读
●朱华伟校长:青春由磨砺出彩,人生因奋斗升华
●高光时刻!年深圳中学高考快讯
●深中学子
陈弘毅:在深中,与机遇相逢的那些年
●深中学子
何昱:烂漫凤凰木下,不负春光,野蛮生长
●深中学子
陈昊洋:含书卷之英,咀娱游之华
●深中学子
修泽宇:学以一之——凤凰木下的成长
●深中学子
张睿涵:在深中,我看到了更多的风景
●深中学子
周怡萱:凤凰木下,青春不散
●深中学子
吕昌昊:我们可是梦想家
●山登绝顶我为峰——深圳中学届高三毕业典礼圆满落幕
●魅力深中“拍了拍”你……
●选择深中的理由
教师篇
●选择深中的理由
学生篇
●选择深中的理由
家长篇
●选择深中的理由
惊起“哇”声一片,这样的校园,你pick吗?
深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