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天高

精典书店搬到南滨路后,我去了好几回。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就觉得二楼外面的树长得好看。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也不好乱说。毕竟我是把美人梅认作桃花两三年的人物。感觉那树可能是南洋楹?但没见过它开花的样子。

在我简单粗暴的划分里,开白花的就是南洋楹,开蓝花的是蓝花楹,开红花的是凤凰木。凤凰木我在三亚见了,很漂亮。蓝花楹还没亲眼见过,但网络图片都漂亮极了。

?

蓝花楹

前些天去南山植物园转了转。满园都是樱花树,这个季节里只能看树叶。好在桂花正香。园子里还有些稀稀拉拉的月季,没啥意思。但紫藤长得好看,特别是对比旁边扭曲虬结的银杏树。

我从来不知道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也能被做成盆景,且扭曲得不成样子,看着觉得可怜。想来很多人都读过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如今看起来也并没什么卵用。

有些事情是很难改变的,尽管我有时觉得世事变迁之快简直令人焦虑,但总有人会跳出来告诉你这世界还是老样子。譬如这两天热议的新闻,川美教授在课堂上画了个裸体女人,被人传到微博上去,居然也引来一阵口水,质疑绘画为什么一定要画裸体。

都年了,还会有人为这种事一脸义愤填膺。我怀疑这些人可能也很想给大卫雕像穿个内裤。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活动的核心在于追求美。就算是所谓“肮脏艺术”也是如此。这一追求就决定了艺术活动经常会在社会观念的边缘疯狂试探,所以并不总是符合一般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正如我们今天可以大方直视路边的裸体雕塑,表明了艺术的进步也会推动道德观念的演变。

至于人体绘画,不说研究光影和结构的需要,就像黑格尔说的,人体是高于其他一切形象的,最自由和最美的形象。对艺术家来说,显然找不到不去探索的理由。

当然,我不喜欢扭曲的银杏盆景,可能就归属于美学批判的范畴了。就是,我不接受这是一种美,但有人喜欢我也没办法。

还是说回好看的植物。

装修旧屋时,我买了一个巨大的透明玻璃花瓶。想要的效果是这个样子的:

蓝色大花瓶

但我不知道去哪里找好看的鲜活树枝来插瓶。于是插了一枝光秃秃的龙柳。效果一般。后来我知道这种树枝大概是日本吊钟花。美,但是贵。也可以插马醉木,效果差不多,听说水培也能活好几个月。

家居植物里面,雪柳,红枫,琴叶榕,也都是很好看的,但都被我养死了。毕竟我连文竹和菖蒲都能养死。一起挂掉的还有兰草,栀子,松红梅。只有耐操的橡皮树活得还算滋润。

有时去孙老家看看竹子,羡慕他和林姐姐能把花草养得这么好。但他家的植物好像经常都不一样,似乎有换过。这让我觉得好像发现了点儿什么……可能养花养得只剩盆的人并不止我一个。

超姐嫌弃地说,你买了植物又不管,不挂才怪。然后她去精心侍弄她的百余盆多肉植物。

一个夏天过去,死了一半。

这都是重庆的夏天太残暴了。

养不好植物,于是把目光转向图画。醇园夫子送我松石图,孙老送我幽兰图,都挂到墙上去,那真真是极好的。我妈的居处缺一幅画,就去淘宝买了一幅唐伯虎的桃花诗,虽然只是精度不高的电子喷绘,但胜在便宜,粗略一看也能将就。本来想买徐青藤的墨葡萄,没找到好的。(好的买不起)????

徐渭徐青藤是很厉害的人。想起几年前看过绍兴的青藤书屋,很小的一处明代园子,隐于市内,清幽静寂。园中青藤是80年代补种的。我总觉得那园子有些太过幽深。可能是知道徐渭身世十分坎坷的缘故。

据说徐渭晚年贫病交加,精神癫狂。死去时,身边仅有一狗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也没有。这可能是古代大家里晚景最凄凉的一位了。

墨葡萄图

说起死亡这件事,前些日子有一位网络作家“格子”突发疾病去世了。由于经常独居闭关写作的缘故,死去十日后才被人发现。我之前不知道“格子”是谁,后来知道他叫刘嘉俊,以一篇《物理班》获得 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是天才般的人物。

我对这篇文章有一点印象,所以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是唏嘘。新概念作文,我们这代人可能都看过的。孙老常笑我写点儿文字有股新概念作文的味道。其实我不太清楚到底是个啥味道,当年看的那些作文基本上忘光了。不过要说字里行间会受到年轻时看的书的影响,那应该是真的。

人固有一死,而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细思容易恐极。不过人也是善于自我安慰的。都说幸福感往往来源于对比:只要想想历史上那么多伟大人物也都死了,死亡这事好像就不那么可怕。一点。

而有些人面对死亡时就很酷。苏轼弥留之际,他的和尚朋友告诉他,说这个时候你应该想着西方极乐世界。苏轼回应说,极乐世界或许有,但这事不能太着力。另一位好朋友凑近他的耳畔大声说,已经走到 一步了,更须着力。苏轼 说了一句话,说着力即差。意思是如果太刻意,就全错了。

不愧是偶像。

*州寒食帖

中秋节又去了双桂堂。去时正是中午,清幽雅静。胖岳松开大人的手在佛殿前蹒跚学步,又趴在门槛上四处看。一位用过午膳的僧人在廊下慢慢走,看见胖岳笨蛋蛋的样子可爱,便递了两只香蕉给他。

看多了全国各地的恢宏寺院后,越发觉得双桂堂的清静古朴很是难得。此地既无高耸入云的佛像金身,就连香火也不怎么旺盛。门票十块多年不易,并不因扩建维护而涨价。寺院里满是时光冲刷的痕迹,但干净整洁,并不显得破败。罗汉堂里的尊者们亦庄亦谐,神态各异,手指里往往被人塞了卷作香烟状的纸币,令人不禁莞尔。僧人们或许也觉得有些幽默,对此并不理会。

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但这回我没去看那两株 的桂树,而是去寺院后面的湖心亭里走了走。一阵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九月里天高云淡,令人觉得身心舒畅。

不由得想起我爹前年寒露登山所做诗句。虽然时节有差,但心情颇为类似,且再抄一遍吧。

?????????寒露日山行

???????联袂分萝入东山

???????凉风垭上起晨岚

???????珠飞雪练凌空下

???????岸陡激流响碧潭

???????林厚松涛声未歇

???????秋高日暖露不寒

???????初晴水涨烟波远

???????凫雁潜踪何处边

孙老录《寒露日山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7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