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很少有真正的圆满,哪怕《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也只是在战乱之中,得到了一份平凡的爱情而已。
而且双方曾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也充满了一些小算计。
不过张爱玲却对白流苏这个人物是偏爱的。
因为这个女子不仅美丽温柔聪慧,又把人性看得极为透彻。她为了摆脱让自己不堪的生活,会利用自己的优势,甚至用一点心机。总之就是极力让自己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可以说,白流苏有一种强大的自我救助能力。
1、亲情的凉薄,让她不顾一切为自己找出路。白流苏本是白公馆的六小姐,在 次婚姻当中,因为遭受家暴而离婚。家人能收留她,无非就是为了得到她离婚时分到的那些财产而已。
后来手里的钱被哥哥败光了,白流苏就开始遭到家里哥嫂的嫌弃。当前夫去世时,哥嫂不顾她后半生,又开始算计让她回到前夫家做寡妇。
因为只要过继个孩子,白流苏就可以得到一些遗产。
白流苏深知哥嫂的心思,这样不仅不用再养活她这个吃闲饭的妹妹,还可以继续享用她的金钱。
白流苏想逃离这个让她苦不堪言的家庭,因为那些阴阳怪气的数落让高傲的她经常处在尴尬之中。然而她知道自己“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什么事都做不了。”
她更不想放下自己的淑女形象,只能像徐太太提醒她的“找事是假的,找个人是真的。”
她了解到妹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是一个*金单身汉,不仅外面有无数人惦记,就连家中的嫂子,都为自己的女儿盘算着。
虽然她在陪妹妹相亲的过程中抢了妹妹的风头,虽然看起来不那么厚道。但是,在这个人吃人的旧式家庭,她清楚自己不去争取好人家,家人是不会想着她这个二婚女的。
要么继续受到哥嫂的白眼,要么为自己找寻一个出路。她只不过选择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当然白流苏虽然需要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也是有底线的。她不会让自己堕落地去当寡妇,而是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路去走。
事实也证明了,当得到了范柳原的青睐后,家人对她的态度也转变了许多。
2、爱情可以有,但并不是 。经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又经历过世态炎凉,白流苏早就活得现实多了。
她自己最初的目的就是让范柳原当自己的长期饭票而已。不过这张饭票,也要是合法的、能让自己在家人面前有尊严的。
虽然对于范柳原这样的情场高手,白流苏不动心也是假的,但是她也从未深陷进去。
两个人每天成双入对,在香港共度了一段浪漫时光。当白流苏发现范柳原的目的,只是想让自己在舆论中顺其自然地当他情妇时,倔强的她,主动要求回到上海。
她知道自己和范柳原的事,在家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还会把自己传得很不堪。但是她想越是这样,越不能让范柳原得逞。
她更知道在这场博弈中,自己没有什么砝码,唯有自己仅存的一点骄傲。而这点骄傲或许以后能给自己换来更多的“较优的议和条件”。
最终如她所愿,等来了范柳原再次邀请她去香港的机会。
有时候,女人越把爱情当作 ,越失去了主动权。白流苏对范柳原有依赖,也有感情,但是她却一直保持着理智。
3、“勇敢”成就了她的“倾城之恋”。小说中提到白流苏与范柳原相识时28岁,而此时她在娘家生活已经七八年了,说明她二十出头就已经与前夫解除了婚姻。
在旧式家庭中,离婚是一件并不太光彩的事情,而她可以有这样的举动,说明她不仅有主见,还能勇敢地挑战世俗。
另外在她与范柳原有一面之缘后,徐太太就邀请她去香港。她是聪明的,猜到肯定和范柳原有一定的关系。
她曾和徐太太说过她们这样的家庭是不允许出去交际的,而去香港,她却没有太过于犹豫。因为能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既不需要受到他人的非议,可能还会给自己拼个好的未来。
所以,她是勇敢的,就算是为自己的前途*一下,都要去试一试,毕竟结局也不会比此时此刻更差了。
也是这份勇敢,一步一步地推着她去追赶想要的生活。
因为受到时代环境的局限,白流苏只能把自己的命运放在男人身上。
白流苏经济上看似无法独立,但是她的思想和精神却没有受到禁锢。
她知道亲情和爱情是靠不住的,所以,在遇到不幸的婚姻时,她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挣脱。在家人不待见自己时,她更知道是因为自己缺少了金钱的支撑。
她始终未想过在他人底下苟且的生活,一直在尽自己 的努力为自己谋一个好的出路。
所以, 她能有一个还算好的结局,与其说是外力成全了她,不如说是因为她具备了自救的能力。即便没有遇到范柳原,她也会权衡利弊,依然不会自暴自弃地生活。
白流苏也给了现代女性一些重要启示:无论什么时候,女人依靠的终究只有自己。
现在很多女性在婚姻中也会抱怨,结婚后,就没有了家,因为在婆家是外人,回到娘家是客人。
其实,亲情、爱情不是不能相信,而是不能有心存依赖心理。
因为不对他人抱有太多的期望,就不会因为他人的怠慢和拒绝而伤心和失落。
而且,女性也要培养自己强大的自我救助能力,让自己的人格、精神、和经济等各方面都变得独立起来,这样自己才会生活得更有底气。
即便遭遇困境,也会坦然面对,想着改变局面为自己谋划出路,而不是只会自怨自艾让自己一直深陷苦海之中。
作者:木于
图片:源于网络
扫一扫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