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南洋之风吹过,岛上火红的凤凰木、高耸挺拔的木棉树、入夜香飘四溢的七里香、色彩绚丽的三角梅、秀外慧中的鸡蛋花(缅栀)、爬墙栖息的炮仗花和不经意间看到的神秘使者~曼陀罗相继绽放,一年四季挂满枝头,构成了鼓浪屿“万绿丛中别样红”的自然美景,为浪漫的音乐之岛、浪漫的爱情之岛、浪漫的植物多样性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背景和解读空间。
中华民族素以热爱大自然、喜植五彩缤纷的观赏植物而闻名,讴歌自然生态环境的诗词歌赋和描绘植物情趣的写实绘画作品比比皆是。
尤以宋元明三代,写实工笔画家所绘制的花卉作品,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植物的细节,为我们提供了植物传播与演变的历史足迹、也为我们保留了数百年前植物的模样,仿佛引领我们回到植物从前生长的空间。
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描绘梨花的诗一样:“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又如宋代另一位诗人陆游所写:“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品读两首诗作,不难看出绽放的白色梨花,由唐入宋已经演变为“用来悼念逝去的友人”,这就是传统民俗文化在诗词歌赋中的传承体现。因此,梨花一般不种植在自家庭院内,因梨与离谐音,白色梨花多表达对离世亲人的思念。
故而,位于鼓浪屿东山顶的“毓园”旧称“梨仔园”,曾广种梨树。查阅民国档案可知,“梨仔园”的名称使用于明清两代,在这片区域内至民国时期,依然埋葬着明清(最晚是嘉庆时期)古墓三十余座。当年“鼓浪屿市*议会”曾在此耸立一块“该地禁止任何开发利用”的文物警示牌,并设立了“鸡冠石公园”,成为鼓浪屿一处难得的“民国文物保护绿地”,任人凭吊!
明清时期,厦门以出口嘉木作物“茶叶”而闻名世界。由于受到西班牙所属菲律宾至墨西哥间“大马尼拉航线”的影响,厦门亦成为美洲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登陆华夏大地的 驿站。
历史上美洲的甘蔗、番薯、马铃薯、木薯、芋头、玉米、棕榈树、西葫芦、烟草、番茄、辣椒、向日葵、花生、菜豆荚、菠萝、番石榴、番荔枝、南瓜、番木瓜、腰果、牛油果、百香果、蛋*果、嘉宝果、可可、咖啡等二百多种农作物于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由外商贩运而来,进入华夏大地。
其中如三角梅、橡皮树、炮仗花等观赏植物,也都是从南美洲远道而来,即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生活,又拓展了华夏观赏植物的数量,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厦门口岸在这一植物重大迁徙过程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与此同时,形成“鹤鹭齐鸣”效应的西方自然植物学研究者们,自从“大航海时代”来临之际,便陆续乘船抵达华夏沿海地区,考察植物品种、发现珍稀类别、收集植物标本,绘制植物图册,采集植物种子、调查植物资源、记录植物生长环境空间,为世界植物学的系统性研究,作出了奠基式的贡献。
来过厦门的西方植物学家和采集过厦门植物标本种子的欧洲人,以英国驻澳门医生(苏格兰人)坎宁汉(J.Cunningham)、瑞典大学博物学家斯皮尔曼(A.Sparrmann)、英国博物学家(驻厦外交官)李太郭(G.T.Lay)、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卡尔尼(J.M.M.Callery)、英国植物分类学家(外交官)汉斯(H.F.Hance)、英国皇家园艺学家福琼(R.Fortune)、荷兰驻厦门外交官德格里兹(C.F.M.Grijs)、英国博物学家(驻厦外交官)郇和(R.Swinhoe)、英国驻厦门药品商人法贝尔(E.Faber)、英国驻厦门领事阿查理(Ch.Alabaster)最为出名。其中福琼为了绘制鼓浪屿自然植物图册,亦在小岛上逗留了十二天,并采集牡丹、山茶、杜鹃等多种植物标本,带回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博物院珍藏;而另一位药品商人法贝尔和英国驻厦门领事阿查理爵士采集标本的目的,则是为英国植物分类学家汉斯提供研究素材。鼓浪屿良好的植物生态环境,在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终于迎来了以李来荣、严楚江、李芳洲等一批 植物学专家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植物学科的研究时代。他们对岛上的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科研实践,特别是对民国时期“华侨之风”所带来的“南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认真调查、梳理研究,随之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诞生,并通过颜西岳、汪万新、周才喜、李芳洲、张佩琦、蔡韵玫、刘毓奇、*奕苗、*文珍、柯朝阳、林大栋等国内人士和海外侨胞的共同不懈努力,先后引进粮、油、果、药、香、蔬、花等优良植物品种多个,为提高“新中国”农业种植生产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年这所引种园又被正式编入“中科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规模发展壮大为亩,使得鼓浪屿成为“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植物生态保护培育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农作物战略科研基地。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喝着番石榴汁、洋桃汁;吃着凤梨果、蛋*果和家常便饭几乎必备的“辣椒炒土豆丝”、“干煸豆荚”、“番茄炒鸡蛋”等菜肴,不经意间便领略了植物从引种驯化到育种栽培所带来的科研成果;而喝着咖啡,迎着鼓浪屿的海风,寻觅着小岛百年以来,植物生长迁徙的历史,亦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这种自然人文遗产之美犹如暗香浮动,故赋诗一首:牡丹称国色,奇莲自清高。群秾花袭处,独香是含笑。~~《暗香》江左凡人本期自然人文游学活动所讲述的内容,就是一部人类全球化进程中海洋文明思想与世界植物迁徙历史及华夏餐饮文化发展史的精华浓缩展现,听《植物在诉说~寻古觅今遇芬芳》。《植物在诉说~寻古觅今遇芬芳》
招募信息
活动时间
年6月12日周六
14:00-18:00
集合地点
鼓浪屿钢琴码头
建设银行
门前广场
活动人数
15人
活动报名费
元/人
报名方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