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现在哪里就诊 http://www.cien.com.cn/2020/0927/106012.shtml
《赠别》(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朝大诗人杜牧一次早春出游,在扬州看见一位清丽脱俗的少女在十里长街上婀娜而行,惹得大街两面楼上的浓妆妇女们卷起帘子来眺望。由此做下此诗,其中的豆蔻指的就是青春正当时的少女,但是,除此之外,豆蔻还是一味香材,一味中药。
科学上来说,并没有一种植物的官方名称是豆蔻,《香乘》中记载豆蔻“别名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的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豆蔻。”
现在的豆蔻种类更加丰富,可包含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小豆蔻,它们均可做香料之用,那么这么多豆蔻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肉豆蔻
肉豆蔻,辛、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功效。
是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是一种产于热带地区的小乔木,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也是一种 的香料。原产并非中国,和真正的豆蔻也不是亲戚,只是味道和豆蔻类似才冠以豆蔻之名。
最初在中国的记载较少《本草拾遗》:“生于胡国,胡名迦拘勒,大舶来即有,中国无之”,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它活着到底长啥样。李时珍对其描述:“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纹,如槟榔纹。”
它在欧洲却是撬动了历史的传奇香料。那时候没有冰箱,肉类无法保鲜,要长时间储存只能腌制。香料可以掩盖腌肉的腥味乃至腐臭,所以很受欢迎,然而欧洲自产的香料,香味都难以持久,只有来自热带的丁香、胡椒、肉豆蔻这些香料能满足长期储存的要求。
然而这些香料的产地都在东南亚,所以,这场对香料探索的航海运动,就揭开了航海大时代的序幕。就是直到中世纪结束,欧洲人的手都伸不过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的香料都依赖在印度洋上航行的阿拉伯商人辗转输入。
草豆蔻
草豆蔻味辛、温,归肺经、脾经、胃经。具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的功效。
草豆蔻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草豆蔻根茎粗壮,茎直立,高一米多,花为顶生总状花序,开放之前外被一个很大的佛焰苞片。
每朵小花又有小的苞片,苞片及花冠白色。花儿落后,会长出青色的果实。果实成熟变*,里边的种子团就是草豆蔻。
可用于治疗寒湿内阻,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口臭,痰饮,脚气,瘴疟,鱼肉中*。
据《本草图经》记载:“苗似芦,叶似山姜、杜若辈,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头深红色,叶渐展,花渐出,而色渐淡,亦有*白色者,南人多采以当果实。尤贵其嫩者,并穗入盐同淹治,叠叠作朵不散落。又以朱槿花同浸,欲其色红耳。”
草豆蔻气味雄厚,做为调料最为常见。烹饪时,放入草豆蔻可以去异味、增辛香。川菜中常用到草豆蔻,火锅底料里就有草豆蔻,麻辣烫里也有草豆蔻,腌制泡菜也会用到草豆蔻。
白豆蔻
白豆蔻,辛,温,归脾、胃经。可化湿行气,温中、消痞,消食,对用于治疗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也多有效果。
白豆蔻为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较其他豆蔻最为常用。现多产自广东广西、东南亚等地。
白豆蔻在中药比其他几种更为常用,白豆蔻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等,可用于食欲不振,配高良姜、香附、干姜,吴萸等,可用于胃寒疼痛。白蔻衣(即白蔻皮)长于理气宽胸消胀,温性较白蔻小,可应证选用。
白豆蔻被广泛运用在印度、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在传统中医和印度医学上已使用超过年,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推荐使用豆蔻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咳嗽、腹部疼痛、痉挛、神经失调和有*动物咬伤等。
17世纪的英国药草师威廉寇尔(WilliamCole)认为白豆蔻是[种子之首],曾经描述[白豆蔻能帮助排出胃里的寒气]。
在印度,白豆蔻长久以来都是当作调味料和药材,一般认为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安抚效果,特别是胀气滞留在胃肠内所造成的消化不适,也就是说它具有祛风和抗痉挛的特性,助于舒缓腹痛、腹绞痛、消化不良、胀气、口臭、胃灼热、胃弱、呕吐与厌食等状况。
阿拉伯人相信白豆蔻温暖的效果能带来催情的效益,也或许是利用补身的功效来提高反应,曾经有段时间用它来治疗男性的阳痿;也可用来安抚女性经前症候群的头痛和易怒。
红豆蔻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芳辣行散,具有温中散寒,燥湿醒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呕吐泻痢,噎膈反胃。
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大高良姜的成熟果实。大高良姜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旷野草地或灌丛中。栽培第3年开花结果,于果实刚呈红色时采收,将穗割,摊放阴凉通风处4至7日,待果皮变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枝杆,扬净,晒干。
红豆蔻气香,浓,味辛辣。在川味凉卤凉菜肴中具有增香、防腐的作用。
小豆蔻
姜科小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完整的果实或种籽,或其乾粉末,常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
小豆蔻和生姜属于同一类植物,人称“作料王后”。它作为最昂贵的辛香作料之一,仅排在藏红花和香子兰之后。
小豆蔻原产于印度,如今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种植,如危地马拉、坦桑尼亚、越南等地。
小豆蔻的用处极广,咖喱、东方或印度口味的糕点、普通的糕点、谷类食品、肉类食品以及各种饮料,都可以使用它来调味。
小豆蔻常给人带来一种微微辛香的感觉,即可为甜点提味,亦可同咸味菜肴搭配。在印度,人们用蒌叶、槟榔以及小豆蔻做成一种提神物,放在嘴里咀嚼,印度人一天到晚总是在咀嚼这种刺激物,作为典型的滋补药物,它的精油含量高达种子总重量的8%。
《香乘》中描述:豆蔻树,像李树那么高大。每年二月开花,花上连着果实,豆蔻子相互簇连,其核、根气息芬芳,呈壳状,七、八月份果实成熟,晒干后剥食果核,味道辛香。
《本草图经》:“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
回到文章开篇的诗句,杜牧的这首诗原本是送给一个十三岁的歌妓的。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草豆蔻未开的花苞里有一包蜜水,所以又名“香水包”,这样你也就知道“豆蔻年华”了吧,带着我给你开拓的思路,再去看看,其他的植物,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
再来看看豆蔻在香界的应用。
《香乘》中收录了这样一方香药,叫作“豆蔻香身丸”,其配方为:丁香、青木香、藿香、甘松各一两,白芷、香附子、当归、桂心、槟榔、豆蔻各半两,麝香少许,细末炼蜜为剂,入少酥油,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逐旋噙化咽津,久服令人身香”。
传说香妃想方设法,花重金购买的就是这个香身丸的配方。据说她每次配药都指定同一个侍女,且要跑上几处药房,在每个药房只购买其中几味药材,唯恐秘方泄露。及至她香名远播,嫁得乾隆,还寻机奏请要求原来配药的侍女入宫服侍,并至死保守住香身丸的秘密。
豆蔻在赵飞燕与其妹赵合德的争宠中也充当了关键的一角。据说赵飞燕用五蕴七香汤洗澡,坐卧都用香料醺自己;汉成帝偷偷跟女官说:“皇后虽然浑身异香,但不是昭仪的娇躯自然生香啊……”
汉史《飞燕外传》中也有这么一句话:“昭仪浴豆蔻香,傅露华百英粉。”记载的就是昭仪用豆蔻汤洗澡,用露水调百花粉涂身的场景。
汉末成书的《名医别录》中记载肉豆蔻,谓“主温中,去腹痛、臭气”。由此可知昭仪的“豆蔻汤”有可能就是使用的肉豆蔻,或许汉成帝已被肉豆蔻令人欢愉、迷醉的特质,“熏“飞”了。
要注意的是所用香药都需要炮制,炮制后的香药能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和减少对身体的 。此方中没有明确说明豆蔻的种类,如果选用肉豆蔻的话更要注重炮制。炮制后的肉豆蔻也不要过量食用。
留白出品
手工香专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来源:网络编辑:夏小正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一定妥善处理。推荐相关阅读
《三月花开柏子香》
《惊蛰
春雷乍作,百虫醒的好春光,不如温一壶花茶!》
《这只秀丽活泼、明*色的小花开放之后,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雨雪滋润下的辛夷花》
《雨水
春风至,春意浓,养生正当时!》
浮华中繁花似锦时光里留白独贵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