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10.21地点:高家店子村
在高家店子村与刘家店子村之间老大路的旁边,有一个“土地庙”,土地庙里供奉着一个叫“韩为功”的土地神。
土地神乡间呼作“土地老爷”,是村间民众最为亲近的神仙,虽然他在道家仙班排名中的位次 。
“韩为功”是个什么来历?村里老人们现在都说不清了。
我怎么感觉这个土地老爷“韩为功”好像是唐朝南阳人韩昌黎先生呢?!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昌黎韩愈先生病逝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是个被后世与孔子一同祭祀的“文曲星”。
高家店子、刘家店子老祖来安家后,一直践行着“耕读传家”的家训,勤于稼穑,崇尚学问;把“韩文公”请来尊为土地神,守护教导着子孙们“诗书继世”,这是何等的用心良苦啊!
怪不得高、刘两大家族从安家后历史上科第连连、人才辈出呢!
高家店子、刘家店子是沂河边上的村庄。高家店子老村西边沂河岸上,曾经有一道沿河隆起的大沙岭子。老人们说,这道大沙岭子,起自高家店子村西北老林后,逶迤连绵至刘家店子村西。大沙岭就是一条巨龙啊,“巨龙”在高家祖林后圈了一个大弯,高家祖林也就在龙头的环抱中了。
这个大沙岭曾经很高,老人们说,大沙岭的岭顶子,和东边的侯子岭东 处一样高。
老人们说,这个大沙岭和汶河岸佛谢村至南、北薛庄村的大沙岭是一对巨龙,一个公的,一个母的。哪个是公的?哪个是母的?各有各的说法。南北薛庄村的人说汶河岸上的是“公的”;店子村的人说,沂河岸上的是“公的”;好像“公龙”有什么荣耀似的?。
佛谢村到南北薛庄的大沙岭从体量上来说更大,现在,虽经多年取沙破坏,大沙岭断断续续、出出露露、起起伏伏还有个大概的模样。十年前我和吕宜乐君去看时,那大沙岭子还基本连贯着蔚然成势;今年夏初我和朱茂强君去看时,只有在那条大沙岭子上感叹良久、不住地叹息了。
而今,高家店子、刘家店子沂河岸上的大沙岭没有了。前几年修建滨河大道,正好规划在大沙岭子一线上;滨河大道在这一段的铺设,正好把大沙岭子清除、占用了。
个人看法:如果规划滨河大道时,避开大沙岭,保留着大沙岭子,这形成于远古的大沙岭,不失为滨河大道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艾希!说这个现在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不顶个毛线线用了。
听滨河大道施工的朋友们说,这大沙岭子存沙量实在是大,废了好长时间、好大的功夫才清理推平;以至于公路修成了,还有一些大沙堆小山样的伫立在公路旁;只是在这二年才陆陆续续清理了。
这大沙岭看来不是雍正八年的大洪水形成的,应该形成于远古;因为高家店子祖林是明朝初年选定使用的,祖林里有很多明朝碑;老祖的墓碑还是清康熙年立起的;老人们传说,祖林的选取位置,就是依赖了巨龙环抱的风水之地。
高家店子、刘家店子村中间老路旁边的土地庙子。现在里面的土地老爷是个缺失了石首、塑了面首的石刻坐像。十几年前我经过这儿时,那个石刻人像独坐在路边,没有庙房。石刻坐像是穿着官服的官人模样。
“沂河里碰的叮铛,你坐店子我坐河阳”。据说,这土地神和河阳庙里的铜佛曾经在沂河里碰面了,是铜佛让土地爷坐到这儿的。
供桌前的也是老石,以前同时看见过的。
高家店子老村已经搬迁了,因为靠近镇驻地,城镇化建设使他早早地城镇化了。
这是高大化的墓前用碑吧,是个神道碑。
这儿据说曾有盘老碾
这儿是水汪的西南角,曾有个传说中的“挡”在这里经常作怪,黑夜里动不动就把人往大汪里领。
这是前些年我来高家店子时在村头拍的照片。
那次来高家店子,在村西南遇见了这位老老老爷(他是高辈,需要加几个“老”称呼我忘了)
村西南高家支林一处墓地
村中还没搬迁的是很少的住户,而老村现在都被围起了围墙,似乎搞什么项目。
村南通往刘家店子的另一条路。
村东的尚未搬迁的住户。
村东的住户旧址,菜园墙都是用的老屋拆除后的遗留物。
这是村东一道灌溉渠,和沂河大石桥一起开挖的,据说能通到葛沟一带。
这里是早年间就建设的村户去,靠近镇驻地。
老村一带规划了一条东西大路,两边都是沿街房。
出了村西就是滨河大道。路旁细细的*沙就是大沙岭子的底盘遗留。
从地图上标示大沙岭子。
从这里看过去曾是老村主体区域。
沿河修建了园林、广场,很有风景。
以下是我存留的老照片
以前的沂河沙滩
以下再接着走
沿街房大道的西端
居民小区和养老服务中心正在河边建设着。
高家店子祖林里,有一尊巨大的老柏树。老柏树该是和老祖归土时一起栽植的吧,算来树龄应该是五六百年了。
老人们传说,这尊老松树飞落过凤凰,叫“凤凰树”,也叫“雀(鹊)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显然,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高家祖林和“凤凰树”,一直被高氏大家族尊为高家的“圣地”;这是浩浩数十万众的高氏大家族族人的精神归属地,就像山西洪洞县那棵古老的大槐树承载着千千万万山西大移民怀乡思乡的一样的感情寄托啊!
高家店子高氏始祖来此安家后,人丁兴旺,百世其昌;不长时间,人口就广播在了大庄、石门、神墩、白石埠、许家庄、土山、高家*疃等等等等沂河两岸、沂蒙八川的富饶土地上。
同时,由于重文兴武,高家人才辈出,名满天下。四世高礼、高玘;六世高大化;七世高可攀、高燻、高炫、高炜、高燝,八世高名衡、高名图;九世高可任;十世高奇、高璩;十一世高岸;十二世高淑曾-----。
只老祖迁居“西流”(大庄)一支,明清两朝晋品的官员就达四百七十八名,其中,高名衡一脉“一门三进士、两举人”。
还有明朝时期,高家接连有高可任、高炯成了“衡王府仪宾”、“郡马”,联姻朱氏王朝之家,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高家店子高氏始祖和刘家店子刘姓始祖是表兄弟关系,这一点是有谱可查的。高家店子高姓始祖叫高鹏远,刘家店子刘姓始祖是刘全(泉),都是明朝洪武四年从山东桓台县(过去叫济南府新城县)一起迁来的。
清代济南府新城《高氏族谱》记载:“原籍直隶枣强县,洪武四年迁居新城县卜于耏水东因家焉,貤赠明威将*,子三,长子鹏飞,诰赠明威将*;次子鹏远,奉母迁居沂州府沂水县河阳镇因家焉,子孙繁衍,科第不断。----。”
清代同治十三年《刘氏世谱》记载:始祖刘穷,祖居地河北枣强刘家村,迁居地济南府新城县波扎店。
明朝洪武四年(),高鹏远奉母与表兄刘全离开新城,再次南行,寻求理想安居之地,最终在沂水县“县治之南界曰东流店因籍焉,遂为会川乡东流社人氏”。
至于家谱中“其来远矣---自常山迁于吾邑,遂卜居于吾邑之南乡河阳社东流村焉”等表述,也是没错;因为明朝大移民,山东一地村庄很多都有“来自山西喜鹊窝、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资料显示,山西大移民时,河北枣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大的周转点。
周转点分好多层级,据说,我大美沂南大美薄家店子村也是一个山西移民周转点,只不过是一个层级很低的地方周转点罢了。
从老家谱上看,我大美沂南大美高家店子村的老祖从“根儿上”就是个有“封号”、有功名的人;“明威将*”!
老柏树的东北一侧,有一道明显的凹痕,自上而下贯通到树根部,难道这就是被“南蛮子”唱大戏解了去的板子遗留的痕迹?
那年我在高家店子村中,听一位老人说,国民*进攻时,一个南方来的士兵说,是他的祖辈来这里解了木板,回去后本指望发大财、出大官儿,可惜木板上映出了“吊死*”的影像,不灵。
这是以前我陪同南左泉郭乃智老师等来看凤凰树时拍的照片,这时似乎还有叶片。
年修建的茔门牌坊。
这是老祖墓
这是“高氏合族始祖之墓”老照片,石碑是康熙年立的。
今天我到凤凰树下,看到祖林里柏墓森然,想到的是灿若星辰、荣光闪耀的高氏大家族啊!
维公元年旧历九月初二日申时,岁次丁酉,不肖后人沂水西南乡高家楼二十世自宝躬身祖宗墓前,恭行拜谒之礼,诚惶诚恐;仰冀明灵,尚其歆享;我族隆盛,地久天长!
老林西北还有点大沙岭子痕迹,沙堆下是滨河大道。
这是大庄高名衡故居一带存留的石狮,还有上马石。
这是那年我到沂源县东里寻访高名衡之妹高玉章墓碑时在其夫婿老家张庄村拍摄的图片,张家的老房子只剩下这些石条子了。
民国二十八年,高奚勋曾经陪同山东省*府主席沈鸿烈到过张庄东里店,专门来拜访高玉璋的诗碑。我听长辈高奚勋说,那时,碑碣虽历近三百年,但十分完好。可惜的是,这通诗碑,在文革年间被砸毁了。
年夏天,笔者曾去东里镇南面的大张庄村寻访,村中大街旁的一条石基显露,据说是张家宅第的所在,其他一无所见。但是,对于张家门族娶了个南乡姓高的媳妇,而且这个张家的老奶奶能作诗填词之事,村里的老人们都还能说上来。一条僻静小巷里的老人,从家里找出一团纸,纸上记载着一些高玉璋石碑上的诗文,他说是祖上从石碑上抄录下来的。
张庄村头墙壁上的谢纸文书,你看都是张家人名。
这是铜井镇铜汉庄村东高家大林的高家墓坟。从南方来的陶姓守墓人一直住在墓旁,传了多代人了。
这是高家沙沟村高家大户的石鼓,现在已经遗失。
明隆庆年间,河阳白龙桥重修时,高大化是主事人,还写了碑文。
高家沙沟玉泉院石碑是高名衡写的碑文;庙山上的一通石碑也是高大化写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