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同一,遇见美好同安一中届高三

写在前面

不知不觉

我们的回忆录系列走到了 一期

回顾同学们众多的来稿

文字温暖,跳跃着青春活力

用文字记录过去,是为了更好把握未来

此去是星辰大海

归来仍是“同一”人

林慧琳

届高三(13)班

预录取学校:清华大学

他们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一六年,回首看来,我的经历似乎并非如此。

年,不像那些自己为自己作主的同学,我只是一个被命运选择幸运地进入同安一中的孩子,天真稚嫩,或者说不知天高地厚。我敢说敢做,自以为是地做着自己。直到一个既偶然又必然的机会,在一个同学的点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明白不应该我行我素,不应该想说就说,这个世界很大,一个人的心里还应该有他人。说实话,我因此沉默了很久,我否定自己,我变得脆弱敏感,对别人的任何评论都不能屏蔽,我好像丢失了自己。很久很久以后,我才发现,如果不是那个点醒梦中人的同学,我可能不会迅速地成长,真正地成长,发现本我。不知不觉中,我与更成熟的自己不期而遇。我感谢那个同学,感谢八班,感谢那些年包容着我的人们,感谢那些陪我度过黑暗的明亮的人们。

年,真正的抉择来临的时候,刹那间,就可以改变我的决定。初中三年,我并非 的佼佼者,我的眼光不长,只是简单的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上课听课,下课作业,空闲时找同学说说小情绪……当直升和中考两个选择突然闯进我的思绪的时候,我才真正地开始想想自己的未来。“厦门高中三巨头”当然吸引着我,在那里,我应该会遇见很多很多 的同学,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氛围里,我也一直以为中考该是我的 选项。直到那天晚上,在与林波老师和雅莉老师长谈中,我释放了压力,也得到了长久以来的疑惑的答案。从此,我的人生轨迹便继续与同安一中这个见证我的眼泪,我的疯狂,我的不甘不舍的地方继续捆绑。这本不是我深思熟虑的选项,却从不让我失望后悔。

高中三年,回想起来是一场苦修。从高一开始,申请英才计划,申请金秋营、工科营、自主招生我从没有成功过,最终我得到北大博雅计划和清华领*计划初审的通过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那是一种一直被拒绝,却突然被机会砸中的感觉,我在彷徨犹豫颤抖中,突然得到了肯定。但是,最终我还是错失了 的稻草。一直一直得不到机会,说不难过是假的,说甘心是假的,说不在乎是假的。我岂会不知道这一次一次错失的机会意味着什么,我只能怪自己还不够好,还没有做好准备。在竞赛和课内学习的撕扯中,我没有平衡好,我做不到彻底放下,也做不到奋不顾身,更做不到两全其美。到头来,我看似一无所得,实际上却收获满满。如果不是失去所有退路,我想我可能不会那么拼地放手一搏,从他证到自证,执着地走下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赤手空拳,背水一战。我感受得到肩上承担的压力和期待,也感受得到身后的支持和祝福,是一个人的战斗,也是一个大家庭大群体的共同战役。还好,还好不负期待。

都是 的安排,感谢不期而遇的一切。

卢鸿奕

届高三(3)班

录取学校:澳门大学

写前碰巧遇上同一开放日,借机回去与同一叙叙旧。

校园还是老样,和三年前一样令人心动。七月上旬时候操场送来几阵不带热浪的早风,进空调房后还想着室外树叶推搡发出的脆响。趴在走廊栏杆以前常靠的位置,眼前景致都恰到好处,就算我的眼睛不带滤镜美化。

学校里每一物几乎都储有一段我独有的记忆,我就跟个老人一样,一边走,一边逢物思人。我戒不掉感性,高考后那晚我还因拍高三痕迹而被锁在科学馆里边。之后我总是频繁回来满校拍,连保安都熟我了。刚刚翻了下相册,又是一顿酸甜得抿嘴的回忆杀。

路过一号楼大厅时被老师们招呼过去,熟络得仿佛老友,看到的一张张脸也和初见他们时一样。说来也是,日日相见的人是挺难发现彼此的改变的。老师们正解答着三两新生的问题,现在看来他们就和几个兄长一样。新生们身上像是有我们的影子,三年前的我们也是这样,选婿一样地四处张望。另外几个老师在那儿,我凑上前去搭话,没想到班主任 句话就是,“怎么黑了?还胖了?”

途经,我专门奔往文三教室,里边几个准高三埋头抄写着,这场景熟悉得我几乎幻听到了同班同学在教室的声音。去年此时的我也是这样,一步步和同学们一起成为过来人的啊。班级后面的装饰没有变,板报上依然是我们的笔迹,走廊外的晴空也和以往的任何一个七月一样,更迭着的只是冲刺着、紧握接力棒的一代代同一人,而已。

▲高考结束当晚的学校

后记

奇怪,我总想用淡忘的做法来面对悲伤的记忆,以致于在遇到回忆这类词汇时,总会不自觉地给它们加上一圈形似美好的光环。

现在回看自己的高中三年,总感觉痛处不值一提,而想到愉悦处时,我却欣欣然想找个人如数家珍地讲个没完。哦,不,同一便是家珍。

几天前我进了大学的新生群,同里边的各路高分巨佬相比我可真是相形见绌。有点后悔当年没有找个“类衡中”嫁了,活完这三年。

可惜我是“同一”人

但幸好,我是“同一”人啊。

叶永钊

届高三(14)班

预录取学校:南京大学

也曾经想过,高三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堆叠如山的试卷、做不完的习题、还是夜晚瞌睡连连却又不得不提起笔来的辛酸?高三这一年,我们走的辛苦而快乐,过的充实而美丽,我们流过眼泪,却伴着欢笑,我们踏着荆棘,却嗅得万里花香,天里,我们每个人,都长大了许多。

好像之于我,更容易被快乐渲染,更多了一些明亮的情绪,似乎对未来也有了更明晰的方向。尽管偶尔急于狂奔,偶尔也走岔,但行走的步伐更沉稳一些,也更有力量一点。

回望三年来学习中的每个镜头,我们都经历了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知识的,也是情感的。三年,不仅是书山题海,更是坚持到底;不仅是披星戴月,枕戈待旦,更是携手同行,并肩作战。三年来,一起欢笑,一起奋斗。三年来的努力,如今已经随考试结束的哨声定格。回望这三年,高中奋斗的每一个闪光,都有一群可爱的老师在我身旁。

比如小倪,一直鼓励我们,为我们分析不足,解答疑难,记得有一次考试完,十几个同学围着你,你一口水都喝不上,一直讲到放学,第二天嗓子都哑了。永远记得你成人礼的寄语,“烦恼当茶饮,酸甜若水尝”,它的出现及时消解了我的不平和压力。

春辉老师,总是带着自己独特的口头禅给我们广播,总是容易感动,总是带给我们感动,好几次集体活动,春辉老师都在现场感动落泪。

天补老师,上课时总有金句,数学题一眼就可以解出来。还有忙里忙外的文塨老师,总是乐呵呵的秀琴老师、磊磊老师,说话带着可爱的东北口音的马超老师,认真的水平老师,大诗仙美溪老师,与你们共度的时光都令人难忘。能在高考中逆袭成功,我要感谢老师们,感谢这个年级,感谢十四大家庭。

“凤凰花开日,金榜题名时。”每次看到办公室挂着的这两句话,总会让我对乏善可陈的生活又生起一些渺小的动力,然后支撑我继续前行。如今我们毕业了,大概彼此都会有更丰盈的人生,更广阔的天地,但无论走多远,我们的故乡仍在这所校园。多少他人看来波澜不惊,可是彼此觉得山呼海啸的时光,所有这些温暖的记忆都将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那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十四大家庭的点滴记忆都使我铭记,一起练班歌,运动会上一起呐喊,一起录制毕业前的视频, 一起备战高考。虽然总会有摩擦,但在集体活动中的团结、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总是使我感动。能够待在这样一个班级里,与热情真诚的朋友们共处实在是一件宝贵而幸运的事。

三年前我走进这里,没有想到离开时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我相信正在变好的一切,是这所校园给予我的。李海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怀抱》,容我断章取义,转述一点他的意思,他说,人生是一段长路,总是令人不胜惊奇,你已经走到本以为永远不会去到的地方。周围的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奇迹。谨借此为题,献给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们。

吴哲妍

届高三(14)班

预录取学校:山东大学

“这是我的青春

你的也在上演

别人说平平淡淡

我脑海里的壮阔波澜”

他低沉蜿蜒的声线中伸出一只手,轻巧地拧开了装载的一切的温柔容器,那些旺盛又孤傲,犀利又和煦的生命力倾泻,喷涌,在过往的时间轴上再度鲜活。

三月,我成人自立。有个姑娘馈赠我一打酱油,自酿的祝福,我没收了这别致的欣喜,我要这个姑娘此后无法在我的生命中打酱油走过场;有个小伙重复念叨了好几遍的“生快”,大概“重说三”的逆命题在此刻也是成立的,最平实的言语反复诉说也是动容的。

四月,我兵溃城下。我从前总乐见所有的情感拥有完整的周期,以此作为年少的生活体认。但在D-Day逼近的加码下,我开始对日行千里,不达目的的悲哀不耐烦。可能四月是一个情绪同野草一起疯长的时候,我碰见了乐呵知交迅速异变成丧心小兽,我暗数了一个女孩座位空荡的时日。但好在,每一块荒芜的土地总有善良的铲草人途经,可能是有共同经历的挚友,可能是专业过硬的医者,可能是经验丰富的师长……那些高低不一的自尊心和羞耻感终于被捂甜。

五月,我们士气高涨。“认真到 ,执着到单纯”的感觉太妙了。广播中间或会煲上一碗来自某师某生的热腾腾鸡汤,在白纸黑字中搜寻所需的“老头老太”会像偶然从收音机中听到一首心爱的老歌,抬眸,会心一笑。穿行在怒目金刚,慈眉菩萨当中,我和朋友们以桃园三结义的气势向佛祖宣告,“看好了,我们就是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攥着佛加持的封印着锦绣前程的笔,像是雷神拿回了大锤,从此所向披靡。

六月,一切如约而至。镇定山羊开始散发罕见的紧张讯号时,它来了;物业阿姨灿笑着打气时,终于明白凤凰木下,没有陌生人。其实,那是很滋润的两天,生活规整平和得满足了老年人的所有需求。真正激动,感动,悲恸的是24日。人类群聚的地方,喜悦和悲伤都嶙峋汹涌。那个高考分数分的女同学的名字被众人传颂,身旁的姑娘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突如其来的问候乱了阵脚。我和至交在各自的房间内恸哭了一晚,第二日肿着双眼搭公车去咨询会,突然发现,坚强和磨难正比增长。不是每个抛出的皮球都会被稳稳接住,就当是被佛选中,行拂乱其所为吧。

七月,海面重归平静。空虚并不会占据你太多时间,拎起乌克丽丽,探寻新的运动,再去创造一些新的记忆,以过来人的姿态回首,那些起伏不过是小丘。倘若现在打电话给那个曾经心心念念信誓旦旦复读的孩子,他一定还睡得像尊奥斯卡金像。

“春秋冬夏

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件

不会尘封

流传给自己看”

-END-

供稿

同安一中届高三毕业生

编辑

连颖静

审核

*松明李春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zp/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