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湾之四初到高雄

大约下午4时,山上云雾更浓了,据说山区下午一般都有阵雨。我们在腾云架雾中开始下山了,仍是原来的座位,所以要在这侧下山,景色与来时略有了不同。

一路山色

除了满山的椰子树,还有拐弯处的悬崖,和一眼看到谷底的幽深溪流。路很陡峭,通常是一转就是之字弯,而且是连着转,但一直穿行在林间,翠绿的叶子一瞬而过。

烟雾缭绕的山峰,白云盘绕着亦如仙境,在盘山路上竟然也看到了一座寺庙,快门按动得恰是时候,照片拍得也非常清晰,看到顶端福禄寿三星的塑像,周围还有很多雕琢的神仙,顶部雕刻彩绘非常细致精美。

路很险峻,车开的却很稳,不觉已经下山了。前面终于都是平原,捏在手心的那把汗终于舒开了。上了高速公路,行走在去向台南的路上,尽管只是路过,但我对这片古老的土地充满着憧憬。

从阿里山下来前往高雄,是一段很长的车程,导游小何在车上放映了宋美玲的光盘,这是在大陆无法看到的,对于宋美玲,我不是太了解,但从历史纪事上,她应该算是一位智慧女性,宋氏三姐妹是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她们都是杰出的中国人。

一路乡色

台湾的南北差异很大,台北现代化,台南相对落后,台南号称“台湾的京都”,是凭吊台湾历史的 去处,明清时,为台湾首府,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有“五步一神、三步一庙”之喻。包括一级古迹7处,二级古迹7处,三级古迹36处,数量之多,为全台之冠。“一府、二鹿、三艋岬”的盛景因运而生。无论是赫赫有名的赤坎楼、安平古堡、台南孔庙,还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五妃庙、延平郡王祠、三山国王庙等,整座城市随处可见庙宇祠堂,以及郑氏家族留下的影响。一路见到了不少没有围墙的中小学和极为友善的台南民众。

对于普通大陆民众而言,大多只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七个字,更有些人会把晚明的郑成功和明初的郑和混为一谈。对台湾人而言,虽然都是在海上混的,但郑成功的意义,是远非郑和可比肩的。

早就听说,台南几乎所有古迹景点,都深深烙上了郑成功和明郑*权的烙印——台南孔庙、赤崁楼(注意读kan“崁”,很多人都误读chiqianlou)、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五妃庙、亿载金城等。

大陆对郑成功的官方评价是“民族英雄”,说到“民族英雄”,首先想到的是抗金的岳飞和抗元的文天祥,但这在今天的国族概念中,已属于“内战”,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中,站在 梯队的只有两人——郑成功和戚继光。

对郑成功的评价分三个时期,在抗击清*入侵江南的过程中,他和岳飞一样,属于汉人的民族英雄;在清朝刚刚统一大陆,他转而从荷兰人手上夺回台湾,作为抗清基地的时候,他转而升级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可惜郑成功刚刚好不容易收复台湾,就遭到了一系列内*外交上的噩耗——老爸郑志龙被斩、祖坟被刨,清朝在大陆搞海禁,加上自己在台湾水土不服,积劳成疾。

最悲催的是他儿子郑经,当时被派去把守厦门岛,谁知,和原配老婆性生活不和谐,就和弟弟的奶妈勾搭上了,还有了私生子,活活把郑成功给气死了。

郑成功虽然死了,但儿子郑经和孙子郑克塽,就是虚构的《鹿鼎记》里,和韦小宝争风吃醋的那个郑克塽。在台湾继续打着大明的国号经营了22年,郑经还在大陆发生三藩之乱时,西征大陆无功而返,当时清朝已进入国泰民安的康熙盛世,郑氏在台湾建立的独立小王国,实际上变成了阻碍国家统一的地方割据势力,所以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就派施琅出兵,再次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

中国*府和民间对郑成功的评价一直是“抗击殖民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然而,在退居台湾的国民**权看来,郑成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更是国民*当局顶礼膜拜的*治偶像。因为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以台湾海峡为天然屏障,以台湾岛为反清基地,矢志不渝,期待将来有一天能恢复汉人大明江山。

同样的道理,三百年后的蒋介石,也把台湾海峡当成阻挡“赤祸”的 一道防线,把台湾岛当成“反共基地”。蒋介石到台湾后也的确痛定思痛,向郑成功学习,悉心耕耘台湾,以期来日“光复大陆”。因此在威权统治时期,台湾历史教科书里,对郑成功的崇敬之情和溢美之词,相比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了解严后,被压抑已久的台湾本土化意识终于大爆发,形成了以民进*为代表的绿营意识形态。郑成功又非常戏剧性地摇身一变,成了“ 代谋求台湾独立的革命先辈”。因为在绿营人士看来,郑成功当年的所作所为,正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汉人移民台湾后,正式脱离中国中央*府(清朝)的统治,开创台湾人新天地的标志。

就像英国移民,飘洋过海移民北美大陆后,经过独立战争,最终脱离英国宗主国的压迫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大西洋两岸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不也同文同种,可 还不是分家了吗?所以,他们认为郑成功的目标是建立“只属于台湾汉人的台湾”,郑成功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的“民族英雄”。

当年,因为郑氏集团内斗而被迫降清, 带着清兵反过来打郑氏的大将施琅,过去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台湾,都被看作是忘恩负义,卖主求荣的“汉奸”。但现在大陆的评价来了个大反转。过去一味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故意忽略后来明郑*权实际上成了独立小王国,现在,则明确否定了郑成功后人偏安一隅的做法,把施琅也塑造成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还在施琅家乡福建晋江为其塑了一尊石像。

后来,日本也参与了对郑成功的评价,在日本人看来,郑成功是汉人郑芝龙和日本女子田川氏所生,郑成功出生于日本长崎,还有个日本名字叫福松,所以,日本人就说郑成功是 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因为按血统来看,郑成功是半个日本人,按出生地原则,郑成功是日本人。所以年后,郑成功的事迹,反而成了日本占领台湾在历史上“名正言顺的解释”,至今,日本人还把郑成功看成是大和民族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还是那个郑成功,却被后人因着自己的*治需要而肆意涂改。郑成功到底是谁?是中国人的英雄?汉人的英雄?台湾人的英雄?还是日本人的英雄?

不过,台湾普通老百姓,才不在乎你郑成功来台湾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只看到明郑时期,台湾人的日子比荷兰统治时期过得更好些,不但招募许多大陆移民去开垦荒地,还尽可能做好当地原住民和汉人的融合工作,并且,还保护附近的中国商船,免受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打劫,若不是三藩之乱的发生,打乱了战略部署,郑经早已派兵打到菲律宾去保护华侨了。

老百姓不听你怎么说,而看你怎么做,所以他们给郑成功一个大大的“赞”。

南部台湾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有大片的平原,是台湾主要农业区,沿途风光秀丽,成片稻田绿油油,长势喜人。台南位于西南海岸,嘉南平原南端,旧名赤崁,是台湾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台湾第四大城市。

一路上,看到田野、河流、庙宇、村庄、以及传统闽式民宅,西式建筑风格,夹杂在崭新而高大的现代楼房之中。看到了弯弯曲曲狭窄的街道,五颜六色的各式店铺招牌,悬挂在路旁高低错落的老宅旧屋窗棂门旁,整个城市映入眼帘的是斑驳老厦,一排排、一座座,犹如逝去容颜的贵妇,虽然高大但已经老去,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繁芜过后的落寞。

小何导游俯过身来问我:“作家先生,这里,就是你在日月潭问我郑成功的古迹地,感觉怎么样啊。”

我说:楼房这样少,农田这样多,是个经济落后之地。”

她说:“台南比较倾向农业,没有台北开化,所以显得落后。”

我说:“是*策问题,*府可以主导拆掉这些破烂,建立成工业化城市,很快就发展了。”

她楞楞的看我半晌,然后对我说:“台湾的房屋土地都是私有化,拆迁不可能是*府行为,*府若想大面积拆迁扩建,必须出巨资购买土地所有权。不像大陆土地归国家所有,*府有权统一规划、发展和扩建城市,让一座座现代化市拔地而起。

“哦,是这样啊。”

她继续跟我讲道:“台湾民主的成熟和理性,在体现到公共事务之中的时候,有不少台湾人,包括一些官员,也会羡慕大陆的体制,大陆很容易集中力量做一些大事。行*效能已经成了台湾蓝绿共认的弊端,立法和权力之间的制衡造成严重的内耗,很多精力花费在朝野争斗上。这也从某些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台湾这些年物质层面未发生大变化的原因,台北和高雄的机场,跟大陆一些省会城市的机场差不多,而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新机场,却已经称得上国际 了。在台湾,如果要修一段路,就会有很多民意代表,要求道路通过自己的选区,很多的行*官员很容易被民意代表绑架,甚至不敢做事。行*官员最怕的,就是到议会接受质询,因为一去可能就是一天,即使这一天根本就没有接受质询的任务,也要在那儿坐着。而当你想要进行理性辩论的时候,有人又开始跟你纠缠*治上的话题。

看我在沉思,她接着说道:“现在台湾人缺乏方向感,这是大陆人身上没有的问题。”大陆人尽管有很多不满意,但总能感觉是在发展,在崛起,而台湾社会却处于停滞之中,大家比较茫然,不知道台湾的前途在哪里,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被大陆统一了,而独立又不可能。很多台湾人在身分认同上迷茫和焦虑。以前,台湾人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感,可是现在,看到大陆人到台湾时的购买力,心里也酸溜溜的,有点没落贵族的心理,支撑优越感的,剩下就是‘民主、‘自由’了。岛民心态和台湾的历史命运,也让大家颇感失落,毕竟,台湾的盘子太小了,很难去影响大陆。”

我说:“那只是感觉,其实,大陆人收入没有台湾地区收入高。”

她对我说:“这是台湾人对自己的分析,确实大陆经济实力超过了台湾,台湾是离不开大陆的。”

接着,她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中国英文叫China,读起来就是“拆了”,所以大陆到处都在整地拆迁。台湾英文叫做Taiwan,读起来就是“太弯”,因为台湾土地是私有的,*府要修路,需要从你家经过,只要你不同意他就没辙,就只能绕路而建,导致台湾城市的道路很少直的,所以是太弯。”

我听完,也哈哈笑了,但笑过后,不禁有些心酸,因为我经常在微博上,看到拆迁引起的各种悲剧。

高雄街色

经过台南,没有进去参观,旅行计划没有安排,但从介绍材料上,对读到的台南市非常熟悉。在中国人心里,台湾就是郑成功的家,而郑成功真正的家,却是台南,近在咫尺而没有前去拜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始终爬在车窗,默默望着这座城市的每一点历史烙印。

沿着靠近西边海岸的公路继续一路往南,从车窗看去,海面上泛着金光,风景很好。台南和高雄的海,都面对朝西边的台湾海峡,极目远眺,能想象出远方的澎湖,更远方的金门和妈祖,以及更加远方的厦门、泉州、福州以及背后无限辽阔的中国大陆,这是一种两岸一衣带水,水乳交融的血脉情感。

晚上到了高雄,它位于宝岛南部,是台湾的第二大城市。高雄开发的很早,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日治初期,日本人认为“打狗”这个地名不雅,便将其改为“高雄”,因日语之“高雄”发音为“taka-o”,与“打狗”之音相近。

高雄是台湾宝岛的第二大城市,是蒋经国时期重点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日据时期,就是当时亚洲重要的*事和工业大港,截至目前,仍然是亚洲除日本本土外 一个可修配美*战备飞机的地方,诸如F16等战机的“维修港”,现在世界上近80%的飞机发动机上的螺栓,都产自台湾高雄。并出产石油、钢铁等矿产资源,石油冶炼厂就坐落在城市的北部,紧挨城市的入口。

正是天近*昏时节,在环路上,可以看到交错的高架路口和一排排的高楼,就如大陆一样,进市区时车挨着车,一直堵了一个多小时,看来,塞车已经成了各地共同的现象了。

市区公路很宽阔,高楼林立,城市还算繁华,如大陆的地级城市一样。车穿梭期间,过路口时,常看到整齐排列着等待变灯的汽车与行人,摩托大*依旧是披挂整齐,安静而守规矩。大楼外的招牌各种各样探出楼外。这在大陆是不允许的,稍微出墙体一点,城管就会勒令你拆除。招牌五颜六色,更是奇形怪状,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电影中的民国时代。显得与现代化城市有了较大区别,想起小何导游曾惊诧的问我:“城管是个什么东西。”,不由的“扑哧”一声笑了。

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台湾东西部的差异,高雄看起来似乎比台北还要繁华些。据说,由于西部聚集了台湾大部分的工业,所以高雄的空气也稍微差,有时,竟也是大陆那样的天色灰朦。我问导游小何,为什么不把工业迁到东部一些,深山之中不更好吗?她说,主要东部交通不便,物流成本太高,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都不利。所以没办法,只好在西部扎堆了。

她还介绍说,台湾近20年来,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市*建设项目,现在看到的和二十年前基本一样。这些年台湾的资金、人才都去了大陆,本地产业空心化严重。

但我看到,在这紧簇的空间里,工人还是与大陆一样,紧张繁忙地建设着楼房,在闪烁的灯光辉映下,半空中一个吊勾垂下,在半起的楼房前忙碌,我知道,它们准备吊的是高雄人的台币。

高雄的*治状况

其实,台湾不怎么喜欢“*治”这个词汇,甚至认为自己的生活与*治无关,但*治和经济,是一个*权的双刃剑,不管你如何说法,有了价值观,就免不了陷入*治斗争。高雄的*治变革是由一起事件引起的。

台湾 的“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是台湾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次历史事件,使得台湾社会在*治、社会、文化方面都产生剧烈的影响,也是国民*失去*权的肇始。在*治上的改变最为明显,蒋经国逐渐开放*治独裁,台湾摆脱国民*的一*独大,解除*禁、戒严、言论自由、开放媒体,以及“国会”全面改选。

“美丽岛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年9月,由*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的*外*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委员就达70名,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的知名*外人士,并在全岛设立十多个办事处,最多时发行量达8万册。*外人士想借办刊物集结力量,为创造实质性**的目的十分明显。

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台湾当局派出大批*警部署周围街道,并对附近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入内。晚6时,聚集在《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的民众已达五、六百人。考虑到集会原定地点扶轮公园已经被警察包围,于是临时决定改到另一开阔地区,但队伍却受到警察的阻拦,无法到达。*信介、姚嘉文等就地发表演讲,与会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专*!”等口号。集会组织者再次出面与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离,但遭拒绝。于是,在集会结束后,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双方发生严重冲突。在折返杂志高雄办事处后,双方再次发生扭打,直到11时宣布集会结束,仍有不少民众不愿散去。*警用催泪弹、电棍等强行驱赶,冲突进一步升级。到11日凌晨2时30分,局势才趋于平静。

这次冲突共造成双方近人受伤。事后第三天,台湾当局开始大规模收捕事件参与者,*信介、施明德、张俊宏等共名*外人士,以“涉嫌叛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年3、4月间,经过*法审判,以“为中共统战”和“ 叛乱”罪名,判处施明德无期徒刑,*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张俊雄等6人有期徒刑12年。另有30多人,被刑事法庭判处4至6年的徒刑。由此,一举确立了高雄市在民进*发展历史上里程碑的地位。

高雄市七成以上的人口是本省人,作为南部 的国际化大都市和台湾 的国际港,高雄市又具备台南地区没有的信息、*治和经济优势,因此高雄市既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又不失*治敏感性、判断力以及国际观。

民进*一些重要人物,像前“行*院长”谢长廷和张俊雄都是在高雄发迹的。民进*成立后,在高雄市历次重要选举中,得票率都在三成以上。

一九九八年高雄市市长选举前夕,民进*候选人谢长廷,因信奉一个自称有分身术的人,而陷入丑闻漩涡。情急之下,绿营伪造了一盘国民*候选人吴敦义与女记者“亲密对话”的录音带。结果不少高雄市民竟然认为,谢长廷有神*帮忙胜算更大。自此,高雄市市长的宝座一直把持在民进*手中。

民进*上台后,提出建设“海洋首都”理念,要把高雄打造成与台北相抗衡的岛内另一大*治中心。在民进*当局提出的“台湾新十大建设”中,高雄独占了高雄捷运和货柜中心等五项。

同时,许多大型活动也由台北转移到高雄,除了此次民进**庆外,在争取9年世运会的问题上,高雄也取代台北,代表台湾地区获得了主办权。

高雄选民结构,传统上是绿略大于蓝,二○○二年高雄市长选举,泛蓝的*俊英仅以二万票的差距败给民进*的谢长廷。但后来高雄捷运爆发弊案,民进*遭到重创,谢长廷被迫辞职下台,高雄市出现蓝涨绿消的态势。

但民进*在高雄是“输不起的”,高雄是绿营的大票仓,亦是民进*执*的起点与精神堡垒。万一高雄失守,民进*将无退路,因此民进*肯定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全力扭转劣势。

蓝营以国民*为首,绿营以民进*为首,蓝营维持中华民国为正统;绿营妄想独立建国改中华民国的国号。民进*在台湾南部较有势力,而高雄作为台湾南部的 城市,是民进*的重要势力范围。

目前,市长陈菊是民进*员,可高雄市为什么会一直被民进*控制?是不是这里的老百姓对民进*偏爱呢?

我向小何导游委婉提出这个问题,她听后微微一笑,向我解释:“其实,台湾老百姓一点也不关心*治,不管什么*,谁给他好处,能为他办事,他就选谁。高雄这地方,大部分民众信得过民进*,其实,是从一条河的治理开始的。”

高雄爱河

爱河,是高雄的“内河”——发源于高雄地区的仁武乡八卦寮,全长约16.4公里。自发源地由东往西蜿蜒,在龙水左弯改道南流,穿过高雄市区后,由盐埕再向东南斜贯高雄港出海。

古代,爱河流域原是一片沼泽,到年前,由于溪流冲击,原始的爱河才逐渐成形。不过还不被叫做“河”,因当时汉人移民,将能够行船的河道称为“港”,这条“原始爱河”,由上游到出海口,被分别称为田尾港、乌鱼港、新大港、三块厝港、后壁港及头前港。

上世纪初,爱河有了最早的名称——“打狗川”,年高雄设市,打狗川随之改为高雄川。关于“爱河”这个名称的由来,缘于一则事件:年,有对情侣相爱,却遭家人反对,于是两人双双跳河殉情,留下缠绵绯恻的情书。而在附近,恰好是市民陈江潘的“爱河游船所”,也刚好颱风将招牌中的“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爱河”两字。一名台北记者来到此河边,报道这起殉情事件,误以为“爱河”便是河名,便写了一篇《爱河寻情记》。

而后,高雄运河之名走入历史,有了全台湾甚至全世界最美的名字——“爱河”。

爱河最早出现环境问题,可追溯到日治时代。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日本*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开始重点建设高雄港,把高雄港周围——爱河以西平方公里的临海滩涂(今日盐埕一带)列为“开发区”,引进造船、炼油、炼铝及水泥等重工业在此落户。此时的爱河,除用于木材运输、游憩及渔船通道外,亦开始接纳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年台湾光复后,国民*府修复了饱受战争摧残的高雄港,并扩建了新港口和加工出口贸易区,成立了中钢、中油、中船及货柜储运中心。到年代,高雄港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港,高雄也跃升为台灣 大工业城市,城市人口剧增到百万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爱河的污染问题日渐凸出,两岸布满杂乱无章的建筑,河水开始泛黑发臭,河面漂浮着各种垃圾污物。此时的爱河,已变成一条纯粹的“臭水沟”,原有的木材运输、游憩和通航功能丧失,年原定在此举办的龙舟竞赛,也不得不迁移到市北边的莲池潭。

年,高雄市*府开始计划爱河的综合整治。从年至年底,七年间先后在爱河流经的市区沿岸—治平桥(中华路)至出海口河段,建立了11座污水截流站,将截留的污水输送到旗津的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再用3公里长的放流管排入高雄外海。此工程完工后,爱河中下游河段的水质明显改善。

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在全市范围内,上马污水下水道铺设工程,和用户管道接通工程,实施了雨污分流。目前,高雄全市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已达37%,爱河两岸居民的接管率更是高达70%,有效地阻断了爱河上游及周边地区的污水流入。

0年以后,市*府继续在爱河沿岸进行绿化、美化,景观建设,使爱河彻底改换了容颜。如今的爱河两岸,绿地连绵不断,热情似火的凤凰木、摇曳婆娑的椰子树、姹紫嫣红的九重葛、马缨丹等花木点缀其间,一些开阔地带,设置了供人健身的体育器材,供人休息的凉亭、凉椅。碧波粼粼的爱河上,不时见到一只只以爱神“丘比特”及国际知名情侣命名的观光船。

凤凰木,去年,我曾在和高雄只有一条海峡之隔的厦门见过,它是厦门市的市树。这种树高达一二十米,且树枝繁茂、树冠硕大,每年5至8月是它的花期,开的花呈红色或橙红色。这次我们在爱河岸边看到的凤凰木正值花期,说它“热情似火”一点不为过——远远望去,一束束凤凰花把树冠染得鲜红,煞是好看。

爱河最美的地方,当属西子湾的滨河公园,这个公园坐落在高雄桥到七贤桥河段。入夜后,华灯初放,水面上流淌着点点霓虹彩光,东西两岸各具不同情调的“爱河曼波”与“*金爱河”艺文广场,散发着迷人的咖啡芳香和快慢交替的美妙乐音。情侣们漫步其间,颇有点儿“坠入爱河”的感觉。

(备注:上述照片为爱河上的留言)

高雄大桥至中正大桥河段接近入海口,水面宽阔,是元宵节举办灯会、端午节进行龙舟比赛的 场所。灯会和划龙舟,在台湾是吸引人潮最多的民间盛事。过去这两项大型活动都是在台北举办,1年谢长廷当高雄市长时,凭着爱河的环境优势,硬是把它们争取了过来,如今灯会和划龙舟已经成为爱河的传统活动。

随着水质的持续改善,许多野生鱼类又重新洄游到爱河,3年,爱河里还出现了一只迷途的海豚,一时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

爱河的治理成功,给高雄民众带来很大荣耀。但爱河究竟是国民*治理好的呢,还是民进*治理好的?这个问题,是竞选期间两个**争论的热点。年爱河治理起步以来,高雄先后经历了五六任市长,除后两任是民进*,前几任都是国民*执*。

双方争执不下, 还是马英九出来打圆场:高雄爱河的治理,是历届几任市长的成绩。客观地看,马英九的话还是在理,爱河环境能发生根本性的好转,离不开历届*府的努力。但由于后两届一直都是民进*执*,这成绩,也就自然写在民进*的功劳簿上。

据小何导游介绍,年,谢长廷作为民进*籍人士竞选高雄市长时,其竞选宣言里就提到:“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当*后保证能把爱河治理好。”很多老百姓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了他的票。谢上台后果不食言,两年后就使爱河的水不再发黑发臭,逐渐变清;三年后,又给沿岸居民配备上净水器,饮用水的质量又提高一步。

在中正桥附近,我看到岸边竖立着一块广告牌,上面居然是现任高雄市市长陈菊的卡通形象。广告牌上配着一行大字:就是要让大家过得更好。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更细腻、更体贴、更周全、足感心。

陈菊就是用这么一副亲切、低调的形象,征得了选票,坐上市长宝座的。

华灯齐放,高雄历史博物馆就在中正桥边,桥下就是爱河。此时,日已落山,西边天空霓虹一片,尚不肯歇息的云朵还挂在天空,不过已经被染上了颜色,一艘爱之船正缓缓地驶来,跨河的桥被涂成浪漫的粉色。河的两岸,三角梅绽出紫红色的花,与博物馆的倒影重叠在一起。

高雄的夜晚与早晨

车停下了,小何导游对我们说:“高雄是个美好的地方,夜市特别出名,今天就不安排晚饭了,大家去逛逛夜市,吃点台湾小吃,2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减少了他们的开支,又满足了大家的愿望,两者皆欢,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夜幕下的游荡。

六合夜市,是台湾第二大夜市,沿中山路直行后,右转至六合路即可到达。捷运坐到美丽岛站,1号或2号出口出站,就是了。夜市的前身为大港埔夜市,原本,为聚集于台湾高雄市区大港埔空地上的小吃摊,兴起于年代末期至年代初期,是名列高雄 代表性的夜市。高雄市*府于年起,每天傍晚六时至清晨二时,规划六合夜市为行人徒步区,从此,六合夜市开始迈入国际知名的观光夜市。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这个夜市烧大陆客,电视上也有报道,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我们有些谨慎。一看挺热闹,小吃摊位很多,价格还算公道。夜市里虽然摊位不少,但是座位不多。

夜市是一条笔直的街,直去直回,想走丢都很难。吃是其次,我们主要是想先满足眼球,先是转悠着观看,到底与其他夜市有何不同。夜市口上 家:乌鱼子,乌鱼腱,是真空包装,分大小包,价格在50-新台币。

很台湾风格的刨冰,可以加芋圆,红豆,花生等,和厦门的口味非常相近(40-50新台币一份)。

棺材板是台南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觉得十分特别,其实棺材板只是将厚吐司中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

有很多水果摊,可以买切好的水果吃,也可以要求榨成果汁喝,非常贴心。蜜丝枣牌子旁的苦瓜,白白胖胖的,与大陆产品不太一样,出于好奇,点了杯蜂蜜苦瓜汁,苦味一点不减,真的好苦好苦,喝完后嗓子却感到非常清凉。

盐酥杏鲍菇,裹上炸粉炸出酥脆的外皮,再撒上椒盐,这样的吃法很新鲜,但确实好吃。

招牌上多么熟悉的字眼:阿嬷,是闽南话“奶奶”的意思,厦门也是到处能看到这个词,这里不少摊位有这两个字。

路尾,有一家“康是美”商店,摆放着很多台湾产的化妆品和药妆,比如:我的美丽日记,我的心机,DRWU等,还有很多日本原装的日妆,价格都比大陆便宜很多,产品内容也不太一样。

客人排着长队,老板娘手忙不停,心却乐开花;各个烤肉摊竞争也很激烈,摊主都忙碌着招揽生意。

大热狗很大,外面包着一层面皮,里面是根热狗,涂上一层番茄酱,味道不错。NT10的烤鸡心串很实惠,很好吃,再来了一根“七里香”,原来就是鸡屁股,烧烤的东西味道都是不错的。胡椒饼里的馅儿是胡椒葱肉的,有些不太对我的口味,我只是把面皮啃掉就完事了。

特别要推荐的是“木瓜牛奶”,是马英九原总统提名:“好喝的木瓜牛奶”,就在夜市显眼位置,马英九像中间那家小铺便是,50台币一杯,喝的人很多,都是冲着马总统名气来的。木瓜是新鲜的木瓜,牛奶是新鲜的牛奶,木瓜牛奶是现打的,觉得那味道真是不错。

来到一家店铺,点了份担仔面,清汤淡面,有一只河虾,几颗肉末酱,几片生菜就是了,刚吃了油腻的,用这碗汤面洗洗肠胃也不错。

渐渐的,发现六合夜市一个特点,就是一些店家的招牌上有很多签名,走进一看,竟都是明星或是*界名人的签名,后面还署有日期。这些,在大陆是完全不可能的,别说是*界领导,就是小公务员,也是远离商业,惟恐被沾上铜臭而脱身不得呢。

听说士林夜市也很不错,但时间很快就到了,没有办法,只好悻悻离开,到了停车地点。

在“滟时尚旅馆”里洗了个澡后,躺在舒适的床上,打开了电视,一看,是几个主持人在在品评台湾最近的*治时事,几个人吵来吵去,凡事都评头论足一番,还有几个频道是台湾综艺,还有专门播放日本和韩国节目的频道,还有个佛教讲经开示节目。

但大多还是争论的节目,比如民主以及对个人意见的尊重,看来,台湾也有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存在黑道、地方势力等难以根绝的问题。由于过多的制衡,台湾在*治上的理性讨论空间并不多。由于族群矛盾和历史情结,很多事情都容易上升到“是不是爱台湾”、“爱台还是卖台”的问题上。国民*和民进*相互揭短,甚至谩骂。双方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树立亲民形象,以备下届大选。

老百姓已经非常淡定,而*派之间免不了要互相抹黑、互相攻击,刚好看到当日发生的“台湾误射导弹”事件,有的说挑衅大陆,引起战争怎么办?有的说,太随意了,一个士兵能私自发射导弹,要国防部长下台。等等,争论成了一锅粥,开始看着有点新鲜,后来越看越没劲,竟不知在什么时候睡着了。

清晨,去一楼吃早餐,台湾的早餐是自助形式,也不要任何证明,你进去吃就是,不要花钱的,我估计是与房价算在一起的。小菜和饭菜很好,面包切成片要自己去烤。

出门看街,行人不多,台湾生活节奏不快,汽车还懒洋洋的停在路旁,红绿灯闪烁着,狭窄的街道此时静悄悄,显得宽绰了不少,小何导游说,今天要带我们去乡间摘凤梨。

因还要在高雄住一个晚上,所以用了“初到高雄”做本文题目,后面篇章将要对高雄景色展开了说。

一路山色

山峦染翠壑铺青,椰树钻云上陡峰。

墨色稍轻如梦画,蕉枝偶重似天工。

河藏叶下流成绿,村隐岚中化做星。

若壁岩层拦穹路,一行惊雁锁长空。

一路乡色

田畴野趣拭晶光,红日约来入梦乡。

云簇天桥留往事,宅择绿壑诉沧桑。

高楼似隐烟波域,岔路如勾风月邦。

架起长虹投碧汉,飞时遇过小村庄。

高雄街色

飞桥若舞引龙盘,楼晚白云郁郁缠。

夕日方留河上赋,长街早镀月中闲。

摩机排阵歇灯亮,牌匾张狂惹目烦。

待闪霓光牵夜幕,一层灿烂半空悬。

高雄爱河

涟漪鼓皱引天风,两岸波来尤荡声。

灯火安然烧夜幕,霓虹闪烁动宵兵。

船飘月里陪单桂,楼落河中簇万星。

携走尘间休道爱,此言投水便成空。

高雄夜市与早晨

即夜长街寥落星,小摊彤亮似苍空。

香烟徐引休当月,馋欲何消可问灯。

天上沾荤难道忍,红尘品味怎脱腥。

熹微不看初升日,尤在晨间醉晚风。

长按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zp/1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