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沿着仙岳路、仙岳山走
小伙伴们肯定会发现
健康步道的几段桥梁已初见雏形
那么目前的进展到底如何?
赶紧来看看
在仙岳山上,一座悬索桥已初见雏形。这是厦门健康步道的节点七桥梁,也是施工难度较高的一座,其横跨仙岳山,跨度达90米。人们站在桥梁上,除了能感受郁郁葱葱的林海,还能登高远眺,俯瞰筼筜湖。
此外,健康步道的节点一桥梁也有了新进展。
节点七桥梁
桥梁与山地最大高差30米
据了解,
节点七桥梁属于悬索桥,
位于仙岳山庄侧山谷,
桥梁与山地最大高差达30米。
在建设过程中,
需要架设临时支墩架。
建成后,临时支墩架会拆除,
桥梁依靠两根高钒索固定。
在山林间建桥,难度在哪里?
厦门健康步道项目总负责人王摩西表示
桥梁地处山谷陡坡上,运输、安装临时支墎架时,全程需要依靠索道和小型运输车辆。另外,桥梁索呈双曲线,线型控制难度大。索夹焊接前,先用小规格钢丝绳一比一模拟双曲线索型,在现场高空挂篮中定位测量复核索夹空间位置,再现场将撑杆与上索夹焊接。
目前,这座桥梁的西引桥及主桥已完成,临时支墩架正在拆除,东引桥正在安装。
节点一桥梁
螺旋吊桥很有特色
节点一桥梁位于邮轮码头,连接狐尾山,
高差为60米。
这座桥梁采用轻度、轻巧的梁式桥
解决跨街爬山的难题,
在邮轮城侧通过螺旋方式达到跨路标高后,
跨过东渡路,与垂直电梯结合后,
通过折回的方式最终上升到气象公园。
王摩西表示
这座桥梁在建设中桩基施工难度大,不仅施工场地小,而且桩身大部分处于中风化花岗岩石上。为此,桩基均釆用人工挖孔桩,日夜奋战。呈螺旋状的吊桥建设也是难点之一,螺旋吊桥吊装共28次,共计6圈半,施工时需要极高的精准度。
目前,节点一桥梁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电梯、拉杆撑杆、装修等施工进行,计划今年年底完成。
据悉,健康步道除了节点二桥梁外,其余桥梁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线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最后
再来回顾一下这波美爆了的效果图
一起期待健康步道赶紧完工吧~
城市形象类型
邮轮广场:坐落于邮轮码头东渡路口边,是健康步道的起桥点,对原先闲置的广场进行改造。
根据方案,广场以“花瓣”为构成元素,椭圆形的“花瓣”衬托景观桥的曲线之美。
功能上满足集散、休憩等不同活动需求;绿化上,通过疏林草坪与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美人树,展示厦门都市时尚的城市气质。
悠然园:位于观音寺入口处,空间虽小却设计精巧,以微景观的设计手法打造螺旋楼梯与周边自然山体的围合空间。
水帘瀑布、植物微景、流线铺地,游人“穿水而出”,移步间光影交错,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禅意的步行体验。
社区便民类型
在两山之间及一些密集的小区住宅之间嵌入社区公园,方便周边居民休闲散步,开展亲子活动等。
市民春天可在五岭广场(园山东侧,紧贴禾山路)感受腊肠树、*花风铃木金色*花的璀璨。
夏天可在园山广场(园山西侧)感受蓝花楹、大花紫薇蓝紫色的浪漫。
还可以感受云海花阶的美妙,大面积种植的向日葵、波斯菊等时令花卉,四季更迭变化,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到了夜晚,花阶与灯带交相辉映,如同踏上一条“星光大道”。
夏秋则可在和美园感受凤凰木、台湾栾树红橙花系的浓烈。
薛北公园:紧贴联发欣悦园,原为荒废的水泥地,根据空间特色,公园设计上以曲线元素为主,将一个狭窄的地块改造成灵动、流畅,满足观景、休憩等不同功能活动需求的空间。园区配置开花植物火焰木、香化植物白兰花,在市民家门口打造一个“趣”“味”兼备的公园。
生态体验类型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融合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例如狐尾山的“樱花谷”。
“樱花谷”依托自然山脉的梯田状地势而造,成片种植广州樱、三角梅,林下配以鸢尾、杜鹃等,设置梯田式挡墙、园路、假山塑石,打造梯田式浪漫景观,营造生态体验式公园。
主打的“台地花溪”景观重新利用荒废的凹谷,改造原本生硬的排水渠成蜿蜒的旱溪,以收集山体的自然排水。两岸布置嵌草透水铺装,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模式,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功能。
文化感怀类型
枋湖西路与云顶路之间的原市绿化中心用地,拥有丰富的植物品种。工程拆除中心围栏,与市民共享绿地,从“赏绿”向“享绿”升级,建设厦门首个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跨金尚路节点桥梁(薛岭山-虎头山)已完成,两侧的桥头目前正进行绿化恢复。在自然绿化的基础上适当融入文化建园的理念,薛岭山一侧将挖掘“南陈北薛”的文化脉络,并以精致的造园手法打造一处曲径通幽,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园林景观。
曲折环绕的园路,配以薛令之文化小品,种植竹林、蓝花楹、宫粉羊蹄甲及各色花灌,打造具有教育意义的“薛令之文化园”。
虎头山一侧则以鹭岛印象为主题,种植凤凰木、三角梅,配以白鹭雕塑、海礁石,营造一处具有鹭岛风格的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