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
近日,一支拍摄“黑人抬棺”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带感的舞蹈动作配上洗脑的背景音乐一度刷屏,向我们展示了加纳特有的喜丧习俗,令不少网友大开眼界。丧葬习俗在世界各地流传已久,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我国人口众多,各个民族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丧葬文化,火葬、水葬、土葬等是我国常见的葬礼形式。
在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中,存在着一种奇特而神秘的丧葬方式,采用这种葬礼的人们会在悬崖峭壁上凿开数个小口,并将结实的木桩钉入孔内,随后将棺木固定在木桩上。有时候,人们会将棺木的一头放置在悬崖里,同时将另一部分架在伸出悬崖的木桩上。这样一来,悬崖下方路过的人们一抬头便能望见悉数悬挂于断崖绝壁之上的棺木。悬棺,顾名思义是悬挂着的棺木,工程的艰巨程度光是想象都令人头皮发麻,对于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可见这一丧葬方式耗资之大,因此悬棺葬主要在贵族中盛行,普通人很难享受这种待遇。
悬棺葬属于崖葬的一种,最早记载于南朝顾野王的《太平预览》一书,书中谈到“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可知当地悬棺数量之盛。相传在上古时代,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结为夫妻,没过多久二人便携着子女迁往凤凰山过起了狩猎务农的田园生活,一晃便是几十年。由于盘瓠王是星宿降世,因而在他逝世后,后代们便想了个办法,将他的棺木置于层峦叠嶂的凤凰山之中,以达生不落地,死不入土之境界。后来,这种丧葬方式成为习俗并代代相传,逐渐演变成人们如今看到的模样。据了解,我国许多地区都曾沿用这种丧葬方式,例如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偏远地带,成百上千的悬棺层层排列,整齐划一,成为悬崖绝壁上一道庄严肃穆的风景。
尽管如今的科技早已具备实施大工程的条件,但古代悬棺葬的施工方法仍然是个谜。我们知道,一般棺木除了存放遗体之外还会附载许多随葬品,这些逝者生前非富即贵,大量随葬的金银财宝与其它珍贵遗物必然会增加棺木的重量,这些密密麻麻的棺木每个都足有上千斤。那么,技术落后的古人是如何把上千斤的悬棺,放到几十米高的悬崖上的?这漫山遍野的岩洞又该如何开凿呢?由于年代久远,并且这种葬礼基本只在较偏远的山区盛行,流传给后世的史料少之甚少,因而其独特的操作方法现已无从考证。
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丧葬史话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7.5购买年,福建省博物馆的科考人员根据前人相关记载,成功从山顶伸下绳索将悬挂在半山腰的棺木取出。然而,最初古人放置棺木的难度可比现代人将棺木取出要难得多,尤其是凿洞钉木的过程,定是漫长而艰险。同时,实施过程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许多细节都必须小心翼翼把握。我们无法想象手持简易工具、缺少身体防护设施的古人们是如何跋山涉水,一步步登上高耸的山巅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其中的艰难困苦不言而喻。
有学者猜测,古人可能是利用水位落差将棺木置入峭壁,在水位抬升时通过行船将棺木载至预先勘探好的天然洞穴内,待水位降低便形成如此奇观。这种猜想一提出便遭到了否定,原因是虽然现今发掘出的悬棺遗址大都依山傍水,具备猜想形成的地貌条件,但地质学家调查后认为即便经历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也难以形成如此巨大的水位落差,更别说悬棺所在的区域长期以来并无出现较大的地质变迁。也有人指出,科考队员们发现悬崖边上的缝隙里藏有残余的木屑,因而认为古人可能事先修建了栈道,或许人们是通过栈道将棺材抬至山洞里放置完毕后再将栈道拆除。不过这一说法仍有待考证,毕竟悬棺葬原先的成本已经极高,若是再加上修建栈道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笔开销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哪怕是富甲之家也未必承受得起。
还有人认为以上这些说法都很难让人信服,并提出了新的假设,认为悬棺很可能是拆卸后分开搬运再组装而成的,理由是经研究后发现悬棺的棺木基本都为整木,同时整体结构头大尾小,使用子母扣和榫头将其固定,便于拆卸。这样一来,许多疑问似乎都可迎刃而解了。因为一旦棺木可以拆卸,那么若是打算进行悬棺葬只需花费一些时间和人力将拆卸分解后的棺木、棺中的遗体与随葬品分别运送,即可完成葬礼。也许有人会感到疑惑,因为尽管拆卸后的棺木灵活度变高,但要实现其运送仍存在悬念。其实,若悬棺真的能够拆解,那么只需用第一种方法,将分解好的棺木用绳子绑好垂至山腰的山洞里,再由提前到达洞里的人小心组装即可。不过,就连最缜密的猜想也存在不通之处。我们要知道,千年前的古人并未使用过尼龙绳或麻绳,很有可能只将藤条当作绳子使用。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们很难找到足够长且足够结实的绳子对棺木进行运送,因而还是存在未解的难题。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将沉重的悬棺置入高耸的峭壁都绝非易事,古人以勤劳的双手和机敏的头脑创造出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实在是令人惊叹。这一座座显眼的棺木里并不只躺着先人的遗体,更沉淀着他们古老智慧的结晶,也许悬棺之谜始终难解,但那闪烁在群山之巅的光芒永远引导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