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超
从去年12月28日开通“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至今,港府已经收到了超1.4万份申请,并且超过一半的申请人年龄都在30岁以下,说明香港对内地人的吸引力还是在的。
目前香港劳动福利局已经审批通过了近一万份的申请,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内地青年才俊拿到通行证,奔赴香港,为香港的复常、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但绝大多数内地人到港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没地方住,或者说以现有经济水平很难找到一个舒适的住所。一位在港大读博的内地留学生在网上展示了自己的住所——一个只有80英尺(不到8平方米),大门只能开到45度,放了一个洗衣机、小书桌后便再没有“立足之地”,租金却要港币的劏房。
这就是绝大多数初到香港的人的真实写照,管你是“高端人才”,还是普通打工人,在拿到永久居民身份之前,只能花高价租蜗居。而就算在香港待够了7年,拿到了永久居民身份,获得了申请“公屋”的资格,也要慢慢排队等上楼。根据香港房委会公布的最新公屋轮候数据,正常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长者一人申请平均轮候时间会短一点,但也要2.9年。
香港再怎么有吸引力,单租房难这一项,就能劝退不少人。也正因如此,不少在港打工人宁愿选择住在深圳,每天在通勤上花费3至4小时。但更多的人才还是直接选择房价低很多,机会和待遇不亚于香港的深圳,甚至不少在港读书的内地留学生毕业后也会直接选择回内地发展。
当然,劝阻内地人赴港发展的不仅只有房屋问题,医疗福利、言语、土著港人的“有色眼镜”等等因素,都是无形的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香港很难留住真正需要的人才。而港府费尽心思将人才吸引过来,却不想办法将其留住,最后都是无用功。
对于房屋问题,香港科技园公司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提供人才公寓。港府正在大力引进科创型人才,预计到年香港从事创新及科技产业的从业人数将增加1.2倍,达到10万人,到时房屋问题将更加严峻。
香港科技园公司的方案是物色一些三至四星级的酒店,将这些酒店整栋转为人才公寓,由科技园提供补助,以较低的租金租给科技人才。
这一方案确实是不错的,但现在香港旅游业正在复苏,或许只有偏远地区的酒店才愿意整栋出租。并且大多数租金由科技园公司承担,是非常不现实的,港府也要参与进来,不能将所有压力转移到企业身上。
其他问题上,港府也可和香港需要人才的企业、行业群策群力,打造好香港的软硬件,最大程度上降低赴港人才留港的阻碍。
此外,香港想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不仅仅要招人才,还要招专业对口、有科研能力的人才,看到是名校出来的就招,结果搜罗一堆不合适的人才,也是在浪费时间精力。
香港刚开放时,港府为缓解港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出台了防疫诊治“一条龙”服务,收到的反响还不错。在引进外来人才方面,港府也要给予“一条龙”服务,让人才心甘情愿地留在香港,为香港复常、发展做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