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篱笆墙上溜走的岁月
陈满意
①篱笆外是一眼望不边、高低错落的庄稼,风一吹,便像童年的记忆一样一起一伏……
②篱笆是乡亲们为村庄缝制的贴心小棉袄,是乡亲们在村庄的裙摆上编织的花边,各式各样。有的严严实实包围着小院落,有的则疏疏朗朗伴在田间小路的两旁。
③乡间的篱笆前几乎都有一畦畦水灵灵的青菜。丝瓜、豆角、扁豆、野蔷薇、菊花以及许多叫不上名的野花春开秋。各色花儿点缀着绿意婆娑的篱笆墙,它们相互拥抱、相互铺陈,快快乐乐无纷争,各结各的果,各开各的花。野生的牵牛花在每个早晨都会将淡紫色的喇叭吹响在篱笆上的每个角落。蝈蝈在篱笆下浅吟低唱,螳螂慢悠悠在绿叶间散步,蝴蝶招摇着四处休憩、寻访,蜜蜂如同流浪的歌手把仅有的一个曲调带各处哼吟。
④薄薄的阳光洒下来,花朵上的露珠莹莹地亮着,尖上泛着光,化成无数个太阳,幻作漫天的珠翠。母亲的身影永远在篱笆那边的菜里忙碌着,单薄的身影跨过岁月的沉重,背负着日子的艰辛。那身影很美,美丽的身影在朝阳和夕阳下晃动。母亲身后的大*狗经常在篱笆间穿梭,东跑跑,西嗅嗅,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⑤月光被篱笆挡在院子外,如同我的思念,一切只能隔着篱笆墙慢慢回,篱笆沐浴在百合色的月光里,儿时金色的梦想就这样恣肆地流淌。月光在篱笆间流动,轻轻地,像待嫁的小家碧玉走出闺房的脚步。在淡淡的月光下,我们脱掉小褂捕捉飞舞在丛上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抓之后放在玻璃瓶中,坐在篱笆下一起欣赏。田里的青蛙,地里的虫儿,鸣叫声此起彼伏,一浪又一浪地涌现。蒲公英、毛毛根和葛麻在篱笆下疯长,尽情地吮吸着泥土的芬芳,静静地聆听夜的心语。
⑥篱笆上悄悄溜走的岁月又被篱笆串成大地上迎风而歌的短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碧绿的禾苗,错落的人家,总让人感心旷神怡。陶渊明悠然自得“采菊东篱下”,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深得其真趣,在简单的篱笆下,浇灌着丰富、葱茏的诗意。
⑦女人们常常把衣服随意晾晒在篱笆上,如同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生活的旗帜,在风中摇摆成乡村的色彩。乡间的好事总是如此温情,依偎在篱笆的怀里久久不肯离去,而一些闲言碎语、奇闻逸事总在长舌妇的催促下越过篱笆成了没家的孩子四处串门、流浪。牛的哞叫声、羊的咩叫声、狗的吠叫声、大人们的说话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混杂在一起,有些拥挤地钻过篱笆,在村子外的原野上撒野。
⑧篱笆在冬夜里伴着呼呼的北风哼着乡间小调,雪花就醉醺醺地四处碰撞,冷不丁地钻进衣领里,送上一阵凉爽。篱笆上缀上了一些零落的积雪,麻雀在上面跳来跳去,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疏疏落落,直牵动人的内心深处。雪霁天晴,昏*而温暖的阳光里显得懒洋洋的,静默得就像蹲在篱笆根晒太阳的老人,一副随时要睡去的样子。小村安详、静谧,连大点声说话都觉得很突兀。偶尔有雄鸡悠长的打鸣声和声色浑厚的狗叫声回荡在寂静的村子里,在空旷的田地里,传得很远,很远……
⑨川端康成说:“美丽是邂逅所得。”而在小村的篱笆旁带一双眼睛你就可以随时发现美。无论春夏秋冬,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穿过充满阳光的篱笆,一路蜿蜒而去,总有收获不完的快乐时光。
(摘自《喜鹊是村庄的标点》)
读私塾的回忆
陈从周
①我是五岁破蒙,读的是私塾,又名蒙馆,人数不过七八人,早晚就是读背,中午后习字,隔天要学造句。没有暑假、寒假、星期天,只有节日是休息的,年终要背年,就是将一年所读的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
②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八岁丧父,母亲对我这个幼子,既尽慈母爱子之心,又兼负起父责,她要我每晚灯下记账,清晨临帖练习法,寒暑不辍。
③我对老姑丈陈儒英先生是垂老难忘的。父亲去世后,我十岁那年妈妈将我送入一所美国人开的教会小学上学,插入年级,但是我家几个弟兄的中文根底,却是老姑丈打下的。他是一位科举出身的老秀才。妈妈将我们几个弟兄托付了他,因此我每天放学后要读古文,星期天加一篇作文,洋学堂外加半私塾。
④记得我幼年读的 本就是《千家诗》,至今篇篇都很熟悉,那是得益于当年的背诵。当时有些篇章也一知半解,但我都背出来,等以后再理解。比如《幼学琼林》这本,就是我在私塾中由老姑丈亲授的,中有许多人物传略、历史、地理常识等。那时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内容,但总觉得音节很美,上口容易,我就天天背诵,长大后就豁然贯通了。
⑤想不就是这本《幼学琼林》对我后来研究建筑史及林艺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本最概括的索引。要不是我孩提时代背熟了这本,长大后需要检索类就十分不方便了。
⑥少年时的博闻与强记,是增加、丰富知识的 时光。我记得那时旧式人家有门联、厅堂联、房联、字屏及匾额。写的都是名句、格言等,朝夕相对,自然成诵。有时还了解了这些文人学者的成就及身世。至今老家的许多联屏,我还能背得一字不差。一处乡土有一处的历史,父老们在茶余酒后的清谈,使我得很多的乡土历史知识,有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学习,做点小考证。初中时,我已能参考点地方文献,写些传闻掌故之类的文章,开始投稿。赢得老师的好评,今日看来这些文章当然是相当幼稚的。
⑦我中学时所读的语文课本,大多是商务印馆、中华局等出版的教科,所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古文、语体文。古文中有经的片段,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晚明小品以及诗词等。语体文有梁启超的、鲁迅的、胡适的、陈衡哲的、朱自清的、徐志摩的。总之,篇目中已能看出中国文学史上的缩影。我早年一度做过浅薄的文学史研究工作,回想起来是得益于中学语文教师的严格训练与教育。他们不但讲解课文深入透彻;而且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背出来,所以文学史上的一些精彩篇章全在我肚中了。例如《礼记?礼运篇》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梁启超的《志未酬》:“但有勤奋不有止,言志未酬便无志。”等佳句就起了指导学生怎样做人的作用。鲁迅的《阿Q正传》,朱自清的《背影》,这两篇文章学了后使我认识旧社会的可憎,父子之情的伟大。还有名人传记,都教育学生要效法好的榜样。而那些琅琅上口的唐诗宋词,读起来比今天的“流行歌曲”不知要感人多少倍。那时的老师讲得透,学生背得熟,一辈子受用无穷。
⑧以后在大学学习,也没有废弃背一节。考试时如果没有背的功夫,也考不上高分。
⑨今天大家学外文的劲头是大了,应该说是好现象。然而对祖国的语文,去背的人相对地差劲一些。我曾向中央反映过,考研究生,语文应是主试内容之一。不论哪种专业,大学一年级还是要读语文的,如果没有祖国文字的表达能力,就是说,怀才无口,终等于零。
⑩如今计算机普及了,但不能使人脑退化。现在的电子计算器使用很方便,数据复印固然好,但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仍不能放松。学语文,名篇不背,人脑的记忆功能不就退化了?读人应尽量利用人的记忆功能,尤其是中小学生,学语文不读不背是不行的,作文光写点体会也是不行的。
?谚语说得好,“熟读唐诗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里说的是重在“熟读”两字。学语文,不读不背不理解,要想做好文章,凭你的语法学得再好,也如缘木求鱼。
?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培养了无数的文人学士,我们不能轻易地抛弃啊!
注:陈从周(-),中国 古建筑、林艺术大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
在那颗星子下
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触犯校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上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 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 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