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博物(ID:bowuzazhi)
前些日子,云南昆明的蓝花楹开了,狠狠地刷了一波屏。大团大团的紫色花朵仿佛仙人降临凡间。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那照片看得我心驰神往,恨不得扔下稿子飞去云南。哦,并不能。算了,打工人的觉悟告诉我,神游一下就可以了。那就让我们趁着这天,用网文的打开方式一起认识一下植物界 嗑的红蓝cp吧。成为大主角,全靠自己争气大美人蓝花楹,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本土仙子,而是异域美树——从南美巴西远渡重洋而来的。万万没想到的是,蓝花楹后来在澳洲走上了“树”生 ,一展美貌。在悉尼北部的新州北海岸,格拉夫顿小镇因其满城美丽的蓝花楹树而被评为最美丽的澳洲十大城镇之一,成了一座“蓝花楹之城”。格拉夫顿小镇街景。图/图虫创意澳洲人民爱这漫天遍野的蓝紫色,因此每年春天都会举办全民庆祝的“蓝花楹节”。作为澳洲最早的民间节日,蓝花楹节已经举办了八十多届,是澳洲持续时间最久的花节。人们在树下选美,选出可以和蓝花楹相媲美的姑娘,再在树下为新的蓝花楹“女王”加冕。老爷车俱乐部加入表演,各种彩车和队伍在街头游行,伴随着欢快的当地音乐,仿佛几十年的岁月浓缩在这一场嘉年华中,快乐从未改变。作为游人,只需换上一身蓝紫色主题的服装,就可以融入到这一场盛会中,感受一把浓郁的澳洲风土人情。在世界其他地方,蓝花楹也是缪斯一般的存在,一首浪漫的法语小诗轻轻吟诵:“Vousmappelezaussileflamboyantbleu, Amonavis,macouleurn’estpaslebleu,maisleviolet CestunecouleurparmilescouleursliturgiquesdelEgliseCatholique. Ondiraitquedansleviolet,lebleuetlerouges’équilibrent.Levioletsignifiel’amourdelavéritéetlavéritédel’amour.你们也把我叫做“蓝色火焰”,不过我觉得,我的颜色可不像蓝色,而是紫色,像一首天主教的礼拜颂歌。紫色中的蓝色与红色在微妙的平衡之间,而紫色代表着对真实的爱,和爱的真实。”自古红蓝出cp,赶紧嗑一口你可能很迷惑,不是叫蓝花楹吗?为啥开紫花?请仔细观察,蓝花楹花是有从蓝到紫的过渡的。一些花骨朵刚长出时呈现蓝紫色,甚至更偏蓝些。色彩调和,本就是大自然的*斧神工,我们静静欣赏就好(绣球除外,可以对它动手)。蓝花楹。图/pixabay都说自古红蓝出cp,我们蓝花楹的cp,自然就是红花楹啦。它俩名字虽然像,实际上亲缘关系隔了十万八千里——蓝花楹来自紫葳科蓝花楹属,而红花楹来自豆科凤凰木属,本名其实是凤凰木。蓝花楹和红花楹的树形比较相似,都非常漂亮,叶蔟轻盈,常常被用在南方园林造景之中。这对cp都是大乔木,叶片却长得小巧可爱。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一片叶子是它的小叶,一整片的叶子呈二回羽状复叶的形态。也就是多枚小叶羽毛似的排列组成完整的一片叶。啥是二回、羽状、复叶?看图:至于它们俩叶的区别——蓝花楹叶子的尾部比较尖,羽状复叶的小叶数量是奇数;而红花楹的叶子尾部偏圆,小叶数量是偶数。问:上下两图分别是谁的叶片?图/nparks.gov.sg 区分(嗑)的时候还是它们的开花时节,蓝花楹早些,五月初就幽然盛开,给城市系上蓝紫色的飘带。远远看去,连片的蓝花楹花朵如云似雾,丝毫不负紫云木、蓝雾树的美称。走近仔细看,你会发现单朵的蓝花楹花并不舒展,花瓣下部连在一起形成细长的花冠筒,上端呈现五瓣的花瓣。红花楹则开得迟些,盛夏将至时给城市再添上一把火。鲜红或橙红的花大而夺目,鲜艳亮丽,是燥热夏日里最初的一抹生机。红花楹。图/pixabay一个花开紫云满树、宁静优雅,一个花若丹凤之冠,热情似火,任谁看了都得高呼一声:howpay!查阅资料的时候,我还发现似乎只有广州地区管凤凰木叫红花楹,究竟是谁在偷偷嗑cp看来不言而喻~~异父异母亲姐妹,北方就有蓝花楹喜欢阳光充足且温暖湿润的环境,冬季气温低于15℃时它会生长停滞,若低于3-5℃则会发生冷害。因此,蓝花楹在我国的引种栽培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等低纬度地区,以及有“小春城”之称的四川西昌。蓝花楹是西昌的市树哦。图/pixabay想要看一看蓝花楹,必须得千里迢迢奔赴南方吗?确实。如果其他地区的朋友也憧憬这份梦幻,可以选择看看蓝花楹异父异母的亲姐妹毛泡桐,也叫紫花泡桐。春末时节,毛泡桐的紫花也开了满树。图/pixaby这姐妹俩的花长得很像,都是一样的气质出尘。它们的花冠筒都是深深的钟形,顶着一个唇形花冠。蓝花楹花色深些,呈蓝紫色,毛泡桐是颜色淡淡的浅紫色。花朵密密地排布在圆锥形的瘦长花序上。只看花,还真挺像。但别看叶片,一看就露馅了——毛泡桐叶是比我的巴掌还大的心形叶,而蓝花楹是对称的小叶片。毛泡桐的叶片。图/treeguide不过,这异父异母的亲姐妹压根碰不上面儿。蓝花楹不喜寒冷,不易北上,毛泡桐却耐干旱瘠薄,在北方和干旱地区更加如鱼得水。撰文林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