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芳香疗法基础知识
第9课:精油如何分类(从有机化学角度)
简介精油含有不同的化学/药学成分,形成了香气和功效的差异。这节课将进入有机化学的领域,从分子的角度来认识精油。
正文,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Q1:精油含有化学成分吗?
是的,精油含有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指的就是芳香分子。芳香分子是一种化合物,各种芳香分子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精油。地球上的物质,都有化学成分。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精油化学,是属于“有机化学”的范畴。这里说的“有机”,不同于有机蔬菜不添加农药的“有机”,而是指“有生命”的意思,相对则是“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需要符合具有物质空间、质量,具备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特点。芳香分子本身变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特性。首先,芳香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与形状;其次,它们拥有质量,我们可以嗅闻到精油的气息,这代表它具有挥发性,非常轻。芳香分子还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形态,而它们的化学特性,则取决于其官能基与化学键的相互作用。 ,芳香分子还是信息的载体,它们与人体嗅觉受体结合,可以闻到气味的信息。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万种由碳构成的化合物,碳几乎无处不在,几乎可以确认,生物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同时,碳元素含有特殊的原子结构,可连接不同类型的原子或原子团,即官能基。有机化学其实是研究由碳和氢为主要结构,或再加上其他官能基的化合物。芳香分子主要以碳氢氧三大元素组成,偶尔还会有硫和氮加入,它们构成了整个芳香化学家族。Q2:精油的化学成分从何而来?
光合作用是植物用以延续生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地球上的植物,吸收了太阳光的光能,并利用叶绿素,将空气中的水和 化碳,转换为葡萄糖与氧气。在这个过程中,阳光的光能,变成了一种化学能,储藏在植物体的果糖内,这是一个化学活性反应。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分子,是维持植物存亡的关键性物质。
通过各种酶的作用,葡萄糖被转化为各种有利于植物生存的物质, 类物质为一级(初级)代谢物,指的是维持植物存亡的关键物质,如 酸、蛋白质等;此外,还有二级(次级)代谢产物,这类物质不直接参与正常生长、发育,但却能让植物更好地生存,例如一些让植物产生防御作用的汁液、气味等。精油,就属于植物的二级代谢产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葡萄糖,再经 化还原反应,生成了一种叫 酸的物质。 酸通道是芳香分子合成的主要路径,在各种酶的作用下, 酸转化出莽 通路和甲羟 通路,这两个路径会分别合成了 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这就是芳香化学分子形成的两种主要合成路径。
萜烯类化合物是芳香化学分子中的一个大类,比例高达90%。它的基本单位是异戊二烯,一种带有五个碳的分子,又称为半萜烯。半萜烯之间可以构成倍数的组合,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单萜烯、倍半萜烯、双萜烯分子。
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通过化学键,与不同的官能基组合,并参与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合成了醇类、酸类、醛类、酮类、酯类、氧化物类等芳香化学家族。
在 类合成路径中,芳香族分子的合成从莽 开始,经过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形成 、 类、酚类、 酚醚类等芳香化学家族。
Q3:什么是官能基?
不同的化学家族,都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决定了这支精油的主要生化疗效与药学属性,例如,单萜醇家族的精油,就含有单萜醇分子的特定属性和生理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把这些决定精油主要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称为官能基。
精油化学涉及到的官能基有以下这些:醇类- ,醛类、酮类-羰基,酸类-羧基,酯类-酯基,酚类-带 的芳香环,醚类-醚基,氧化物类-环醚基,呋喃类-呋喃,内酯类-内酯, 类-苯并-α-吡喃酮。
这些官能基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构成精油芳香分子的只有碳、氢、氧,以及偶尔出现的氮和硫这五种物质,如果出现其他物质,就不是天然精油的芳香化学分子了。
我们依据精油成分之官能基分类,分别阐释其物理、化学及身心特性,该分类方式是目前一般化学家较为惯用的分类法则,与有机化学的介绍方式相近,着重于官能基和其疗效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直接由官能基去理解其药理属性,而非囫囵吞枣死记硬背。Q4:为什么要学习精油的化学成分?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人类不断破解大自然的奥秘。精油也是这样不断被发现,基于这些分子、原子层面的探索,能够让我们对精油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精油化学是认识精油的一把钥匙。通过认识、掌握不同的化学分子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这支精油的药学属性,例如,什么化学成分可以抗感染,哪些化学分子可以抗病*,哪些成分又能抑制细菌增殖?还有哪些芳香家族可以放松神经系统,等等。
因此,芳香化学成分的作用与药学属性两者紧密联系,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我们就可以立刻判断出,应该使用哪种化学家族成分的精油处理问题。
同时,当您掌握了化学成分的作用后,您就不会被配方所限制。举个例子,如果您要做一款促进睡眠的复方配方,但手头上没有真实薰衣草,但是您知道,真实薰衣草是酯类精油, 沉香酯这个分子就是让神经系统放松的主要成分,而同类家族中还有佛手柑、柠檬薄荷、苦橙叶这些精油,这时如果用他们来代替真实薰衣草,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了解精油的化学成分,您会发现这些芳香分子有很多特性和共性,在某个需要精油的生活场景中,也许您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化学成分家族,这样便很快可以设定一个范围,再根据植物科属、植物能量、香调分配等辅助信息,挑选出适合的具体精油,我们就能全面地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学习芳香化学,会让我们带着科学的、实证的眼光看待芳香疗法,更好地体会到植物能量的美好。
然而,如果想以单独的几个化学分子理论来定义精油的完整功效与面貌,那就是以管窥天了,因为一支精油所能测量出来的有效分子,少则数十种,多则上千种,这样多元丰富分子所组成的物质,让一支精油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香气与功效,也是芳香疗法最多姿多彩的地方。
所以,我们也不能就官能基而完全判断一支精油的全部功效,应该从自然疗法整体疗愈的角度,理解每一支精油中不同芳香分子的协同作用,而不只单纯以为芳香化学分子的功效,是简单地叠加像1+1=2的效果。
芳香疗法的终点和所有的学问一样,是要引领我们走进存在的本质,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得以重新认识自己。而精油的有机化学结构,是这趟探索之旅的起点。Q5:如何学习精油化学成分?
在芳香疗法领域,有许多的芳疗先驱、大师,为我们总结归纳了多种认识芳香化学家族的方法。在芳疗公开课中,我们为您介绍一个较为适合初学者使用的学习工具:茹丝的蛋,可帮助您得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各种精油的身心疗效。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在视觉上理解化学成分的分布和作用特质,以及掌握某一种精油的主要生理、心理功效,让我们在运用精油上更得心应手。
德国生化学家、国际知名芳疗专家,茹丝·冯·布朗史万格(RothVonBraunschweig),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精油化学成分作用模型:茹丝的蛋,为精油爱好者提供一条明确而科学的学习路径,进入精油化学的领域,对精油化学分子的多元功效有更清晰的概念。
此模型将已知的精油成分,分为15个大类:单萜烯、倍半萜烯、单萜醇、倍半萜醇、单萜酮、倍半萜酮、萜烯醛类、芳香醛类、酯类、 酯类、 类、酚类、醚类、酸类、氧化物类。
蛋形图分为四大区块,左侧多为阳性分子,主要属性为激励、活化,具有抗菌、补气提振的功效,是抗菌、抗感染的先锋部队,心理上能让人振奋的感受,适合处理各种内缩的情绪。
右侧多为阴性,多半具有消炎、抗痉挛的效果,特别能让人放松、舒缓,适合处理各种外显性的情绪问题。
上半部能活化脑部的各种功能,强化大脑活力,使思虑清晰。对于精神层次有较强的开启及净化作用,帮助我们与宇宙的智慧结合起来,发展灵性。
下半部主要能作用于身体的机能层面,特别有利于生殖系统的保养。心灵层面上,使我们更贴近本能与直觉,发挥自身特质,并产生丰沛的灵感和情感。
中间部位都是大分子倍半萜类,有助于平衡、修复,与“自我”相关,包括自我价值、自我疗愈和自爱,生理上则与内分泌系统相连,能调节整体的机能。
但是,蛋形图的上下左右四个象限并没有明确的界分,当中有许多交迭的区块。蛋形图中间的化学分子族群同时具有放松及激励的特质,因此具有 的平衡作用。蛋图中心点的倍半萜烯,四通八达,能连接上下左右四个象限,因此对身心灵三个层次均有良好的平衡作用。
颜色上,左侧的颜色偏暖,象征激励、暖身、活血的功效,其抗菌的功效也随颜色的变深而加强。右侧的蓝色系则传递出精神及身体层面上的放松、镇定的特质。中间的绿色是转化地带,在身心层面均有调节及平衡功效。淡色系偏向精神层面,深色系则偏向身体层面。
圆圈的大小,在基础模型中象征化学分子族群的色圈大小一致。单方精油蛋图中的色圈大小依照化学成分族群含量比例绘制,某些分子在精油中虽然以微量形式存在,但却决定了精油的独特属性,在蛋形图中也会有一席之地。
精油的各类化学成分比例数据,可以视为综合评量表,因为单一的分析数据绝无代表意义,我们在考量精油的生理疗效时,也需要带着“协同作用”的整体疗愈观去看待这些化学成分的效用。
因此,这个便利的蛋形图模型,虽然无法详尽精油中无以数记的化学分子所产生的复杂交互影响作用及功效,但聚焦最常见的化学分子族群,及身、心、灵三个层面中最重要的共同特质,是我们快速记忆精油化学成分的好帮手。
Q5:精油的化学成分有什么特点?
接下来我们依次介绍常见的精油化学成分:
一、单萜烯
1.1常规特性
单萜烯类是精油化学中最常见的基本成分,由2个异戊二烯的组合而来,是松柏科与柑橘属果皮精油的主要成分,也存在于某些唇形科植物中。分子小,会在蒸馏的初期释放出来,气味属于高音调,通常是 个出现的味道。
1.2代表分子
柠檬烯、松油萜、水茴香萜、对伞花烃、 烯、樟烯、桧烯、萜品烯、罗勒烯、δ-3蒈烯等。
1.3生理作用
净化空气,补气提振;促进循环,减少静脉和淋巴充血;骨骼与肌肉消炎止痛(类可体松),缓解结缔组织充血,强效抗发炎,消肿;促进消化与代谢;滋补神经系统,补充神经传导物质,让细胞讯息传递更顺畅、迅速、准确;提升免疫力,让白细胞、抗体能以最短时间抵达感染区;抗病*、细菌,化痰,止咳,抗呼吸道黏膜发炎,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感,具有净化呼吸道的作用。
1.4心理作用
提振精神,激发生命能量,带来精神上的清明感与清新感;支持行动,传达力量和信心。
1.5代表精油
甜橙、葡萄柚、莱姆、柠檬、红橘、绿橘、黑云杉、欧洲赤松、欧洲冷杉、杜松浆果、丝柏、乳香、黑胡椒、白松香等。
二、倍半萜烯
2.1常规特性
碳原子数目是单萜烯的1.5倍,即为倍半萜烯,常见于树脂、根部类的精油中。它的速度并没有比单萜烯来得快,效力也比较缓慢,但稳定、安全,适合长期使用。
2.2代表分子丁香油烃、母菊天蓝烃、金合欢烯、没药烯、杜松烯、姜*烯等。
2.3生理作用
强效消炎,抗组织胺,抗过敏,止痛,镇静神经系统,降低体温和血压,活化静脉和淋巴系统,抗肿瘤,清除细胞受体上的无用讯息;某些情况下能促进肝、脾和胰的功能与免疫系统运作。
2.4心理作用
化解阻塞和严峻,发展出全面的视野提振精神;平衡神经系统,让人产生舒缓、放松的感受;支持冥想,联结地球和宇宙的能量;保护脆弱的神经,保持尊严和人格魅力,发展内在力量。
2.5代表精油
德国洋甘菊、没药、姜(蒸馏)、古巴香脂、穗甘松、依兰等。
三、单萜醇
3.1常规特性单萜醇的官能基为 (R-OH),亲水性强,多半出现在药草类、花朵类精油中,是通用的抗感染剂、神经滋补剂。它的抗感染活性与酚类非常接近,但不具有侵略性,是处理婴幼儿、孕妇等特殊群体的理想成分,可用于长期治疗感染性疾病与慢性病。
3.2代表分子
沉香醇、萜品烯4醇、牻牛儿醇、橙花醇、薄荷脑、龙脑、侧柏醇等。
3.3生理作用
广谱抗菌、真菌功效强大,可直击病源,破坏细菌霉菌的结构;抗寄生物;调节免疫,平衡神经系统,激励肝胆,温和补身。代谢快,对身体无负担,极适合老幼弱病群体使用。
3.4心理作用
协调神经系统,传达平静与宁静;滋补神经系统,抗压力,为精神和情感带来平衡感。
3.5代表精油
茶树、欧薄荷、龙脑百里香、沉香醇百里香、侧柏醇百里香、甜罗勒、橙花、玫瑰天竺葵、大马士革玫瑰、甜马郁兰、玫瑰草、花梨木等。
四、倍半萜醇
4.1常规特性倍半萜醇的官能基也是 (R-OH)结构,R代表原子团,单萜醇是10个碳,而倍半萜醇的R是具有15个碳原子的结构。倍半萜醇类精油的质地、香气、格调都很丰富,具有奢华感,常作为高级香水的原料。倍半萜醇具有平衡与促进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是自体免疫系统疾病,虽然疗效的速度较慢,但可以长期使用。
4.2代表分子檀香醇、广藿香醇、岩兰草醇、橙花叔醇、桉叶醇、金合欢醇、红没药醇、绿花白千层醇、双萜醇、杜松醇等。4.3生理作用长效调节免疫,促进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平衡自主神经系统,抗压,平衡情绪;影响荷尔蒙,平衡内分泌系统。4.4心理作用平衡过度情绪化的行为,适合备受压力、无法掌控自己情绪、身心极度敏感的人使用,可传达出和谐与稳定的感受。4.5代表精油
檀香、广藿香、岩兰草、阿米香树、暹罗木、桧木等。
五、单萜酮
5.1常规特性
酮的官能基是羰基,且CO的两端都接原子团。也就是说,所有酮类的化学结构,都具有共同的一个单位(C=O);R与R’代表原子团,单萜酮的(R+R’)是具有10个碳原子的结构。
这是芳香疗法中最危险的成分,效果强、速度快,却具有神经*性,孕妇、婴幼儿禁用。在使用剂量上需要特别留心,通常是以不超过5%为原则。
5.2代表分子
侧柏酮、樟脑、薄荷酮、松樟酮、香芹酮、马鞭草酮等。
5.3生理作用
化解和消除黏液,溶解脂肪;帮助伤口愈合,促进肌肤再生,处理烧烫伤及溃疡,淡化黑色素;抗感染,抗真菌,抗病*,抗寄生物,驱虫;少量使用可利脑,滋补神经系统;通经,补肾。
5.4心理作用
让精神层面更清明,看清自己的使命以及人际关系;活化第三只眼(眉心轮),打开通往潜意识的道路。
5.5代表精油
绿薄荷、樟脑迷迭香、马鞭草酮迷迭香、头状薰衣草、鼠尾草、牛膝草、藏茴香、樟树、侧柏、多苞叶尤加利等。
六、倍半萜酮
6.1常规特性如同倍半萜烯和倍半萜醇,倍半萜酮的(R+R’)通常是有15个碳原子的结构。作为大分子,倍半萜酮同样具有溶解和促进皮肤再生的特性,却没有单萜酮的高*性,而且分子愈大愈珍贵,温和稳定,皮肤耐受性佳,是单萜酮的好姐妹。6.2代表分子意大利酮、大西洋酮、素馨酮、大马士革酮、印蒿酮、紫罗兰酮、缬草酮、姜*酮、岩兰草酮、细籽酮等。6.3生理作用促进皮肤再生,愈合伤口;溶解黏液,有效杀灭真菌,抗肿瘤,促进淋巴流动。6.4心理作用具有心灵消融特性,对于一些萦绕不去的纠葛情绪、思绪硬块,具有化除的能力;愈合心灵层面的创伤,发展出信心和直觉;使人稳定沉静,接触到自己的潜意识。6.5代表精油意大利 花、大西洋雪松、喜马拉雅雪松、姜*、松红梅、桂花、紫罗兰、大根老鹳草、马缨丹等。七、萜烯醛
7.1常规特性萜烯醛类与单萜酮类在结构上很相似,官能基也是羰基,但单萜酮类是两端平衡,而萜烯醛类一边接碳原子团,另一边只接一个氢原子。因此,萜烯醛类分子很不稳定,它常是单萜醇类变成酸类的中间过渡物质(醇→醛→酸),在单萜醇类精油中也常发现少许的萜烯醛类。它穿透性强,气味明显,通常具有皮肤刺激性,作用在皮肤、黏膜上的反应强烈。常有两面性作用,剂量低的时候,可以安抚镇静,剂量高则激励提振中枢神经。7.2代表分子香茅醛、柠檬醛(橙花醛+牻牛儿醛)等。7.3生理作用抗菌力强(尤其是霉菌),止痛,抗发炎,抗病*;低剂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高剂量收缩血管,提升血压。低剂量镇静神经系统,高剂量让神经系统兴奋。调解免疫系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消除胀气;增加肌腱、韧带、关节的弹性;驱虫,驱蚊。7.4心理作用镇静或提振情绪(关键在剂量),平息愤怒,平衡本我轮,调和太阳神经丛,舒缓恐惧,跳脱心灵上的压力和紧张。7.5代表精油柠檬尤加利、柠檬香茅、柠檬香桃木、柠檬细籽、柠檬罗勒、柠檬马鞭草、山鸡椒、香蜂草、爪哇香茅、紫苏等。八、芳香醛
8.1常规特性“芳香”是代表醛类结构当中具有苯环,分子多半有甜美或是特殊的浓烈气味,但是肌肤刺激性是醛类中最强的,肝脏代谢负担也较大,应低浓度使用。8.2代表分子肉桂醛、小茴香醛、洋茴香醛等。8.3生理作用促进杀菌力强,消灭真菌、病*,抗寄生虫;提振补身,促进血液循环,提升体温;提升免疫,增加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控制血糖,增加受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力;降低发炎反应,抑制前列腺素PGE2(免疫抑制剂),尤其适用于肠胃型感冒。8.4心理作用振奋心情,提升与人沟通的欲望,提升性欲,激励海底轮能量。8.5代表精油锡兰肉桂、中国肉桂、小茴香等。九、酯类
9.1常规特性酯类是酸和醇的结合,一般含有酯类的精油,也含有单萜醇类成分。性质温和,无刺激性,皮肤耐受性佳,容易被身体代谢,可长期使用。通常每一种酯类都有特殊气味,像花朵、果实、糖果等等令人愉悦的味道,是香水工业最常使用的单体成分。9.2代表分子 沉香酯、 橙花酯、 牻牛儿酯、 龙脑酯、 萜品酯、 香桃木酯、欧白芷酸异 等。9.3生理作用止痛,抗痉挛;安抚神经,调节副交感神经,提高血清素;抗发炎,降血压,调节心率。祛痰;抗白色念珠菌。9.4心理作用有助于保持平静、放松,令人感觉心情愉快,消除紧张气氛,化解恐惧和忧虑,调节心轮和太阳神经丛的能量。9.5代表精油真实薰衣草、高地薰衣草、佛手柑、苦橙叶、快乐鼠尾草、罗马洋甘菊、柠檬薄荷、红香桃木等。十、 酯
10.1常规特性顾名思义,含有苯环的酯类被称为“ 酯”。由于苯环结构非常稳定,能在身体中停留较长时间,不容易被身体轻易代谢。在气味上,具有强烈香气,留香度持久,属于中低音调。
10.2代表分子苯 、肉桂酸 、水杨酸 、邻 苯 、 苄酯等。10.3生理作用抗痉挛,放松神经系统,抗菌,以上三方面都的功效都比酯类强,但也容易有皮肤刺激性。10.4心理作用安抚、鼓舞情绪,催情,帮助度过身心的痛苦时期,补强生存力和生殖力,提升灵性,让大脑不再淤塞。10.5代表精油小花茉莉、大花茉莉、白玉兰、*玉兰、芳香白珠、大高良姜等。十一、 11.1常规特性 的基本结构是内酯环与苯环,因此 类的衍生物质多半有着怡人香气。精油中 的含量虽然非常少,但它在神经与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强大。这个家族包括 和呋喃 两大类,当中的呋喃 类具有光敏性。11.2代表分子 、呋喃 、蒿本内酯、瑟丹内酯、猫薄荷内酯等。11.3生理作用强力抗痉挛(平滑肌、骨骼肌),特别是能扩张气管和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镇静安神,降低神经兴奋;降血压,降低体温,抗惊厥,利尿,消水肿。11.4心理作用让人感到放松、平静、舒缓,激发快乐和幽默。11.5代表精油零陵香豆、圆叶当归、印度当归、佛手柑等。十二、酚类
12.1常规特性酚类,是 连接在苯环上的一类化合物,属于芳香族,气味显著,具有很强的皮肤刺激性。它能提高体温,振奋精神,抗感染能力超强,是对抗细菌战役的重炮部队。使用酚类时,需要小心谨慎,仅限于短期疗程。通常含有酚类的处方,浓度一般不超过5%,且需要添加有助肝细胞再生的精油来保护肝脏,孕妇及4岁以下儿童禁用。12.2代表分子丁香酚、百里酚、香荆芥酚等。12.3生理作用广谱抗菌,抗病*,抗真菌,抗寄生物;提升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提升体温;抗发炎,抗氧化,镇痛,防腐,提升免疫力。12.4心理作用高度活化海底轮,传达热力与勇气。12.5代表精油丁香花苞、神圣罗勒、百里酚百里香、印度藏茴香、冬季香薄荷、野马郁兰等。十三、酸类
13.1常规特性酸的官能基为羧基(-OOH),可以和醇结合生成酯类,但由于酸类成分含量很少,溶于水,比较常出现在纯露中。13.2代表分子安息香酸、 酸、穗甘松酸、肉桂酸、欧白芷酸、水杨酸等。13.3生理作用抗发炎,止痛,抗痉挛。13.4心理作用通常和精神觉醒和开悟有关,唤醒精神层面的理解;让人放松心情,并产生放松和接受的态度;扮演调整脉轮的角色。13.5代表精油安息香、香草等。十四、醚类
14.1常规特性醚类是醇或酚的 (-OH)上的氢原子被烃基所取代的一种化合物,由于缺少 ,醚类不再具有高水溶性与低挥发的醇类特性,而是偏向脂溶性与高挥发性,所以,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强大。但部分醚类具有神经*性,也会致癌,如*樟素和细辛醚,因此,醚类精油也需要谨慎使用。14.2代表分子反式洋茴香脑、顺式洋茴香脑、 醚娄叶酚、肉豆蔻醚、榄香脂醚等。14.3生理作用强力抗痉挛,止痛(特别针对平滑肌),消炎,杀菌;平衡神经系统(低浓度3%以下安抚镇静,迷醉催眠,高浓度10%则则产生迷幻快感,提升创意和想象力);健胃,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杀菌。14.4心理作用控制体内过多的风元素,变得清明、客观,让事情变得简单;通常和精神觉醒和开悟有关,唤醒精神层面的理解;让人放松心情,并产生放松和接受的态度;扮演调整脉轮的角色。14.5代表精油热带罗勒、甜茴香、洋茴香、茴香、肉豆蔻等。十五、氧化物
15.1常规特性氧化物类的正确说法应该是“氧化物醚类”,它的氧原子不像醚类夹在两条碳链之间,而是被包在一个环状结构之中,有别于一般的环状醚。这种分子常见于桃金娘科、部分樟科植物精油中。15.2代表分子1,8桉油醇、沉香醇氧化物、玫瑰氧化物、没药醇氧化物、丁香油烃氧化物等。15.3生理作用干化黏液,祛痰,让皮肤、黏膜变干,顺畅呼吸,降低呼吸道充血;抗菌,抗病*,抗感染;提振利脑,促进循环,令人兴奋;止痛,抗骨骼肌痉挛,除湿,驱虫。15.4心理作用增强头脑清晰度,提升逻辑思维,增强耐心,缓解恐惧,打开喉轮的能量。15.5代表精油澳洲尤加利、蓝胶尤加利、史密斯尤加利、绿花白千层、白千层、罗文莎叶、 、绿香桃木等。总结1、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精油是由少则数十种,多则上千种的化学成分所组成的物质,这些化学成分目前主要分为15类:单萜烯、倍半萜烯、单萜醇、倍半萜醇、单萜酮、倍半萜酮、萜烯醛类、芳香醛类、酯类、 酯类、 类、酚类、醚类、酸类、氧化物类。
2、芳香化学分子的作用与药学属性两者紧密联系,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我们就可以立刻判断出,应该使用哪种化学家族成分的精油处理问题。
3、但是,我们也不能就官能基而完全判断一支精油的全部功效,应该从自然疗法整体疗愈的角度,理解每一支精油中不同芳香分子的协同作用,而不只是单纯以为芳香化学分子的功效,只是简单地叠加像1+1=2的效果。
4、茹丝的蛋型图,是一个简易的精油化学成分作用模型,为精油爱好者提供一条明确而科学的学习路径,进入精油化学的领域,对精油化学分子的多元功效有更清晰的概念。
5、15类的化学成分,各有鲜明的特性、生理和心理作用,我们在考量精油的疗效时,也需要带着“协同作用”的整体疗愈观去看待这些化学成分的效用。
延伸阅读书籍:1、《芳疗实证全书》THEENCYCLOPEDIAAROMATHERAPY(温佑君肯园芳疗师团队);2、《新精油图鉴》(温佑君);
3、《精油图鉴》(RuthvonBraunschweig/温佑君);
4、《香气与空间》(温佑君);
5、《植物人格全书》PLANTPERSONALITY(温佑君);
6、《芳香疗法实证学》(MonikaWerner;RuthvonBraunschweig);
7、《英国IFA芳疗圣经》THECOMPLETEAROMATHERAPYTUTOR(乔安娜·霍尔JoannaHoare);
8、《芳疗圣经》THEBLOOMSBURRYENCYCLOPEDIAOFAROMATHERAPY(克莉西·怀伍德ChrissieWildwood)。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全文仅供分享交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您正在阅读:「*药师芳疗公开课」第9课:《精油如何分类(从有机化学角度)》上期内容:第8课:《精油如何分类(从植物科属角度)》下期内容:第10课:《精油如何分类(从香气角度)》点击下方,查阅完整课程目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