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星球基地的秋意,全靠院子里的红的*的树叶撑起来,披在身上变换着色彩,再一层层抖落在地上。不用走多远,就能一睹秋色,大饱眼福。
我的盆友们以为我一直在旅行,其实大门一迈,二门一出,不用翻墙走壁,美景就尽收眼底。我的眼睛的确是在旅行,身体跟着眼睛走。
树叶为啥会变*?为啥会怎么红?
别对我唱花儿为什么会这么红,我问的是树叶!
其实是因为植物叶片含有叶绿素、叶*素、胡萝卜、花青素,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
4
北京的寒流来时,叶绿素渐渐被破坏,叶*素相对增多时,叶子就由原来的绿色变成*色。花青素就像“变色龙”,相对增多时,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便呈现红色。
花青素+酸=红,花青素+中=紫,花青素+碱=蓝。当然颜色也可以通过条件改变控制,比如下图全是花青素变色的图。想弄明白变色原理的自己去探究吧~
图片来自:中国农大冷小京教授
今天我不关心树叶,我只关心果实。因为收获的季节,柿子*了,山楂红了,种子也成熟了。作为一个行走的吃货,偶然发现满树的柿子,真是激活了我味蕾上的每一个细胞,旋转跳跃,可能像吃了重庆麻辣火锅一样欢快吧!
果实到种子,只有一口之遥。在栽培品种中,柿子通常无种子或有少数种子,大多数靠嫁接,未经人为改造的原始基因柿子,会有多个种子(原始物种繁殖同样是头等大事)我也曾经在一芭蕉里吃到一颗种子。所以少数派的存在,也自有其合理性。
那些说香蕉柿子不能在树上成熟变*的,也只是因为吃的都是半熟期就被采摘,用各种方法催熟的水果。扒拉下来,可以直接上嘴的,是集合了 甜度,最适温度,尚带阳光雨露果霜的。
哎,不说了,说多了都是口水~
有目标的走在园子里,眼睛搜寻着枝头树桠上的果。红扑扑的是小海棠果儿,一树梨花压海棠,一树海棠压枝头。尝一尝,没核,适合一颗囫囵嚼,满树都是小零食,酸倒一边牙才作罢,还得留一边牙吃饭呢!
海棠家族挺大,估计是他们从宗族演变过程中各自成家,散落天涯,在不同地域孕育后代,形成不同的秉性。与海棠家族一样,同属于蔷薇科的,还有苹果、梨、桃李、杏儿、玫瑰等等,你会发现他们的兄弟姐妹遍布全世界。
追本溯源,万物归一,起于混沌?可别追根,可能昨天跟你干架的那个小碧池是你远房远房的亲戚咧!
丰收季
我不会告诉你我是吃了山楂,嚼了海棠,吞了甜软柿儿,尝了白果回来的。我以神农尝百草的探索精神,排除万难,跨越山石水沟,击退*蛇五害,采回来一堆果子。
怎么处置呢?全都剖解了吧,以我兽医人的职业精神(汗)。不过肢解植物也是 次,早日摘掉“实验终结者”的高帽子的愿望是遥遥无期了。
海棠果
吃的时候,没发现有核,解剖开来,一种是有一颗种子的。横切能看到规则的五颗星。这也是自然界的数学----斐波那契数列。
较红的一种是无核的。但是特别酸涩,无法入口。▼
无核儿海棠
银杏果
神农 因尝一种断肠草牺牲,我也差点丧命银杏树下。断肠草小剂量会致命,白果只是轻*,一般中*剂量为10-50颗,万幸万幸。(白果内含有氢氰酸*素,*性很强,遇热后*性减小,故生食更易中*)百度说小孩易中*,难道是因为小孩好奇心强?以我亲身试验,不厚的种皮, 口的口感就不好,喉咙发涩发麻发呛。
银杏是裸子植物,只有种皮,没有果皮。白果的种皮有恶臭,有恶臭!含有“白果酸”、“ 白果酸”、“ 白果亚酸”和“白果醇”等,进入人体后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切忌勿食!
(不过有恶臭你也能吃真是跪了!)
白果种皮上的这种“霜“是否叫“果粉”?是否是糖醇类天然物质?是否像葡萄的果霜一样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这个期待知识分子来科普科普。
银杏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又称“活化石”。这种树,连白蚁蜘蛛都远离它,大因为它的体内有*素,为自己的生存避害做了保障。
温馨提醒:食用的白果要去掉种皮和胚芽(芯),食用前用清水泡1个小时以上,并加热后熟食比较安全。一次不超过10粒儿。
三种枫树种子
枫树的种子是自由的,它们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成熟后纷纷扬扬带着翅膀飞走,翅果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那槭树和枫树是同一种吗?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学者饭沼欲斋首次以“槭”字作为无患子科(传统上独立为槭科)Acer属植物的统称。二十世纪初,这个对应关系传入中国,一直为学界沿用,迄今已有百年。
台湾学者李学勇是“槭改枫”的始作俑者。就像科学史研究在历史上曾经只是科学家在晚年无所事事的时候偶一为之的消遣一样,古籍植物名称考证也成了一些植物分类学者退休之后自以为可以发挥余热的领域。年,李学勇在《中华林学季刊》第十八卷第三期上发表《枫树与枫香辨正》,极力主张古籍中的“枫”是槭树,而不是枫香树(学名Liquidambarformosana,属金缕梅科);因此,植物中文普通名系统中的“槭”也全都得改成“枫”。
此后,“槭改枫”成了李学勇余生的一大事业,在两岸都到处鼓吹。受他影响,台湾植物学泰斗刘棠瑞在晚年放弃了自己用了四十多年的“槭树”之名,改用“枫树”,而大陆学者主编的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也把《中国植物志》上的“槭属”改成“枫属”,属下各种中的“槭”字改为“枫”字(但“槭树科”却没有改,自乱其例)。这种突如其来的修改,给两岸的学界和植物爱好者圈子都带来了混乱。
(来源:澎湃新闻--刘夙)
枫属(学名:Acer)是植物学上面的一个属,属内种俗称枫树,早先独立成槭树科(Aceraceaedie)。最近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它应该归到无患子科中。本属大概有到种,几乎都位在北半球,广泛分布于温带副热带地区,南半球仅一物种。
槭树科和无患子科亲缘关系较近, 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将槭树科和七叶树科都合并到无患子科中。
刘夙在文末说,博物学有幸在民间兴起,学界也终会出现既有兴趣又能够真正驾驭这种交叉学科的人。
期待学界与民间的PK,知识需要多样化,需要功力深厚的大家们,共同打通各个学科的奇经八脉。
栾树
栾树耐干旱和瘠薄,适应性强,喜石灰质土壤,抗烟雾粉尘的坚韧品质,使它成为行道及园林树种的实力担当。
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与枫树同一科。但很容易区分,果实为蒴果,中空。外面有像纸一样的三片果皮包裹着,每片果皮三角形,每个果皮上一颗种子,整个果实像小灯笼一样。
干燥的果片也是它的飞行器。
凤凰木豆荚和种子
凤凰木属于豆科云实亚科,每年毕业季就是它盛放的时候啦!
凤凰木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国树,厦门市、台南市、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树,广东省汕头市的市花,民国时期广东湛江市的市花,汕头大学、厦门大学的校花。
凤凰木,南洋楹,蓝花楹这三种叶子很相似。南洋楹属于豆科含羞草亚科,蓝花楹属于紫葳科。开花时期就能明显区分,种子也是区分方法之一。
植物为了繁殖,也是费劲心思。
开出芳香的颜色各异的花儿,为了吸引昆虫传播花粉,为了改善后代,防止近亲繁殖,同一朵花雌雄花蕊不同时成熟;长出鲜美果肉,给馋嘴的动物、虫子吃,还带走了种子;果核也被吃了怎么办?那就多结果吧,或者多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双管齐下。
植物界还有很多有趣的繁殖方式,多亏了机智的植物妈妈,植物界才能生生不息。张开你的耳目,去大自然中探秘吧!
去看自然百态前,先来瞧瞧咱们中国人的神十一吧,
说不定能去月球探个秘呢!
神十一升天,登月还有多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