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艺丛》是一语堂倾力打造的艺术家品牌丛书◆常年对外公开征稿,每年定期正规出版◆成品为套装形式,每位作者独立成一册◆
◆参与出版联系,或此QQ邮箱◆
书名◆世纪新艺丛·吴宗敏中国画作品集
主编◆陈海宁
出品◆一语堂书籍设计机构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开度◆大12开/xmm
/吴宗敏WUZONGMIN/
中国 空间设计师、当代水墨艺术家,陶瓷艺术大师。年出生于广东阳江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自幼跟随唐悦泉、许章衡老师学习书法绘画,年因绘画特长应征入伍为中国人民解放*文化兵。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于广州大学任教至今,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广州大学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常务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专家。
吴宗敏是中国设计界领*人物,最早提出“设计就是策划,主题就是灵*”理念的空间设计师,作品获奖无数,在业内享有“做一家旺一家”的美誉。他精通设计、陶瓷、绘画、雕塑、书法……是一位当代中国罕见的集设计教学、设计实践、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于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家,是一位跨界艺术践行者。常受邀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进行交流讲学,担任全国各级学术赛事评委,致力推动我国陈设艺术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上百场。
出版著作及教材12本,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公开发表美术及陶瓷作品28件,在全国刊物发表作品达多项。作品获得 奖25项,获省级奖50多项。主编“十二·五”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照明设计》。任广州大学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当代美术及陶瓷艺术的创新研究,践行美术与设计的人才培养,提出艺术为空间服务、为生活服务;在全国开展各类型学术讲座近百场。
/版式选读BANSHIXUANDU/
吴宗敏艺术概况
YISHUGAIKUANG
中国画作品
年《凌波仙子》获“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览”三等奖
年《荷塘四色》获“丹青墨语—广东省高校中国画作品学院展”二等奖
年《天墨》“首届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三等奖
年《灵山氤氲》入选“第三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
水彩画作品
年《鸡冠花》入选“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家作品邀请展”
年《菊花·青枣》入选“广东省第七届水彩、粉画展”
陶瓷作品
年《广府青瓷—青韵》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
年《广府青瓷—青韵》获”第三届佛山中青年工艺美术精品评比大赛“金奖
年《九大簋》获“广州·红棉杯”产品设计 大奖
年《青云梦》获“广州·红棉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陶瓷艺术作品专题”金奖
年《缘意》获“广东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
年《水云天》获“广东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银奖
年《云山雨》获“广州·红棉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年《舒意·青花圆梦》获“广东省高校陶艺作品学院展”二等奖
年《二厘茶器》获“广州·红棉杯”产品设计 大奖
年《家大业大》获“红棉中国设计奖”产品设计 奖
年《云*》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美术活动
年主编《许章衡师生美术作品集》、《余工画剑桥》
年于广州青云书院艺术馆举办“广府·青器之《青胜于蓝》主题展览”
年受芒果瓷砖《田园设计在中国》系列巡回论坛邀请,在全国各地十二个城市包括:珠海、苏州、宁波、佛山、张家界、曲靖、宜春、衡阳等地举行个人展览并举办学术论坛
年应邀在广东省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举办“吴宗敏《界外无垠》陶瓷艺术作品展”,陶瓷作品《叶茵》被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收藏
年《金凤花》参加“广东高校漆画作品展”
年受邀参加“第三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青花陶瓷作品《如山似水》系列作品被广东省陶瓷协会收藏
年担任上海中华宫美术馆“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展示设计总监
气象之韵(摘录)
文/许钦松
吴宗敏笔下的水墨艺术中有属于他的独特风格,这不是简单的“符号”“肌理”所可以概括的,它更多地来自吴宗敏在青花瓷图绘中的视觉感悟与延续,以及多年来从事设计实践对构成语言的提纯与运用。读他的画,我首先注意到作品中的韵律感和情感氛围的营造。绘画与音乐相通,有着轻快缓慢、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吴宗敏的笔下,独特的墨韵构成,民间纹理、青花图案、有机符号等被提炼成为不规则的几何平面构成的画面,以简约的局部造型和丰富的整体组合达到视觉上的对比;以符号化的方式组织成为视觉化的情感画面,进而由视觉化的画面传达出整体的宁静氛围。无论是借鉴了平面设计当中的黑白灰关系,还是运用了水墨画中的积墨法、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或是通过肌理的反复晕染,对墨色块面的不同处理,都体现了吴宗敏在主观与客观相互生发中如何控制水墨艺术的微妙平衡。其次,是吴宗敏水墨艺术中的装饰性。装饰性是中国早期绘画的本质特征,在隋唐壁画中,平面化的装饰色彩运用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吴宗敏对此当然心向往之,但他没有简单地照搬古人,而是注意笔墨运用与铺陈敷彩的结合,图案设色与肌理的巧妙运用,画面的现代语言与中国书画的审美形式体系的血缘关系,从而达到色墨互不妨碍,有机形式的符号以非逻辑性的幻象,体现出某种温文尔雅而又活泼跳跃的画面感,形成一种鲜明的装饰性。
云在青天水在瓶(摘录)
文/吴宗敏
有不少朋友问,为什么痴迷于教书育人与空间艺术设计策划二十多年?我认为:把品茶、养兰、看书、画画、教书育人和设计策划看作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就是我每日必须修炼的“功课”,在日常生活中对一花一叶、一壶一茶、一字一画、设计与策划……,都应有潇洒恬静之心,似云若水之态,就像禅师每日早课颂经、修炼打坐一样,这些似乎已融到了我的生活习惯之中。
在众人眼中,我的角色多样,既是设计师,同时还是大学的老师。在设计实践中,我坚持把设计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中去,在设计的过程中贯穿着企业的品牌策划和文化主题定位。我认为设计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和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多元探索,而且还要对项目所在行业市场环境有准确分析以及对市场动态有敏锐触觉。而将设计理念和经营策划交织在一起思考,把为顾客创造价值摆在首位。我的设计理念:“服务让顾客满意,创意让顾客惊喜,策划让顾客成功。”而要做到这一点,当以潇洒似云,恬静若水,在悠悠尘世之中更有为人之“德”,设计之“善”,推己及人,客户为本,经年累月,才能修得平常心。渐自觉心胸如碧空般晴明,玉瓶般剔透,游刃于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与艺术设计领域而乐此不疲,而策划设计亦然。
大学需要教师队伍达到双师型人才,教学与实践相行。如果上课只会纸上谈兵,讲的都是大理论,而没有和社会前沿接轨的实践经验,学生就难以把握好设计市场的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的流行趋势。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到老师实战项目的作品,让学生亲身经历项目设计实践的真实过程,让教与学和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我从事教师职业二十多年,非常享受设计实践与传道过程中的体悟,于授业中悟道,在解惑中升华,教书育人让我的人生感受充实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