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来到了厦门城——却好像看不见战斗的行踪,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火、四海长风……
——郭小川《凤凰木开花红了一城》
当厦门这个城市浮现在你脑海中,你想到的会是什么?是小清新的旅游城么?是人流如梭的曾厝垵么?是,也不是,希望这篇攻略,能让你通过逛吃,更了解厦门,了解他近百年的变迁,已经闽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近些年来,一部又一部的美食纪录片接踵而至,可见吃文化对广大吃货们致命的诱惑力,在中国,美食从来就不单纯是食物而已,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载体。
那就先从厦门的美食说起吧
沙茶面
真正的沙茶面,加料完全是freestyle,猪肝、猪心、大肠、小肠、瘦肉、米血……除了肉,海鲜也逃不过被“沙茶”的命运。大虾、鱿鱼、花蛤、海蛎、老蛏、鱼丸……在这闽南版的麻辣烫里,海里的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
和鼓浪屿的老别墅一样,沙茶和南洋的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百多年前,闽南沿海耕地少、人口多。为生存,求发达,不少人下南洋,放手搏一把。当他们活着抵达东南亚,发现当地烤肉串齐刷刷一种辛辣味,印尼话叫Sate,中文译作沙嗲,口感繁复,却意外地治愈。后来这种异域风味,跟着南洋客一起衣锦还乡,被饮茶成风的闽南人叫做“沙茶”。
沙茶老店推荐:
开禾沙茶面、乌糖沙茶面、月华沙茶面、四里沙茶面、老思西沙茶烤肉(一家沙茶烤肉店,爱吃沙茶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啦)
浮屿大同鸭肉粥
厦门对于鸭情有独钟,大名鼎鼎的姜母鸭,街头会有很多店,但是做的好的鸭粥店,就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粥料也是把鸭子用绝了,鸭胗、鸭心、鸭肠、鸭腿等等,和鸭有关的一切都可以加进去。
而店名,也是厦门变迁的一个载体。为什么叫浮屿呢?这两个字,顾名思义是“浮在水面的小岛”的意思。在50年前,厦禾路的北面就是汪洋大海。因此,位于厦禾路西端的浮屿,在当时是十分接近海的地方。而在一百多年前,浮屿真的就是一块与陆地分离的小岛。后因修建码头、寺庙,不断填海,才和陆地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