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中药精油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芳香中药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其中广泛存在着精油成分。精油成分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舒张血管、改善脂质代谢、降低心率、抗血小板聚集等方式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总结目前已知的芳香中药精油成分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对芳香中药精油成分的研究有可能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为开发治疗诸如动脉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新功能性产品提供思路。

随着现代人们饮食结构、出行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致死人数最多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一类疾病的发病越来越频繁,并与高致残和死亡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在预防及治疗该类疾病方面多采用一级或是二级预防来控制血压、血脂及血栓的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速度,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1]。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降压药、调血脂药以及抗血小板药等,患者服用之后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咳嗽、面色潮红、头痛、气短等。所以寻找能降低心血管风险且低副作用的药物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而精油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改善血管弹性和降血压等对心血管有益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潜力巨大。

1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2个主要原因:AS和血栓栓塞。而高血脂、高血糖、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导致AS和血栓栓塞的主要因素。长期并大量进食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使血脂、血糖、血浆 酸浓度过高,使得血液浓缩、黏度增高、循环速度减慢,同时活动过少能量消耗少,导致血液-循环性缺氧,血氧含量降低,引起食物分解代谢障碍和细胞内核酸分解代谢障碍,酮体、尿酸增多,生成三 腺苷(ATP)减少,人体进而长期处于缺氧的状态,酸性物质及氧自由基在体内蓄积。而氧自由基氧化能力很强,能损伤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膜功能,引起应激反应和小动脉痉挛,使血液细胞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肿大、凋亡,导致血管内膜水肿、糜烂;加之血浆脂蛋白、动脉壁上脂肪、胆固醇和其他化合物的堆积,逐渐发展为AS,导致血流受限。如果AS不发生退行性变化,病理事件会导致坏死核心、纤维组织、平滑肌细胞繁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AS斑块物理破坏通常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闭塞。人体循环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受到AS的影响,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AS是心脏病的常见病因,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的AS则是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2-5]。

2精油成分与心血管

精油是从芳香族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民族、传统和民间医学中,用于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精油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改善血管弹性和降血压等对心血管有益的作用[6]。萜类化合物是作为已知精油的主要组成成分[7],特别是单萜类化合物在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8]。如当归、川芎精油中的藁本内酯成分,可以起到调脂、降血压和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9-10];丁香精油中的丁香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有挥发性质的酮类、醇类、醛类以及酚类物质也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11-12]。诸如这一类从芳香中药中提取出的精油活性成分,可以作用于心血管并使心血管获益。抗心血管疾病芳香中药精油成分药效多环节作用见图1[2-5]。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目前已知的作用于心血管的芳香中药精油成分,阐述其心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2.1β-细辛醚(β-asarone)

β-细辛醚是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萜类化合物,同时也是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13],其化学结构见图2。现代研究发现其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14],能够延长大鼠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且能体外溶解纤维蛋白,亦能改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性[15]。何玉萍等[16]进一步研究了β-细辛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ox-LDL可引起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升高,降低细胞活性,在β-细辛醚干预之后,细胞内Ca2+浓度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细胞活性增强。可以认为β-细辛醚起到抗血栓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提示其具有抗AS的作用,对临床心肌缺血以及梗死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除此之外,也有学者通过动物细胞实验发现β-细辛醚可以上调大鼠心肌组织中mir-31的表达,抑制相关心肌肥厚标志基因Nfatc2ip转录后翻译的进行,从而起到抗心肌肥厚的作用[17]。

2.2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

LIG是一种苯酞类化合物,在年由Mitsuhashi发现,是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藁本LigusticiRhizomaetRadix等多种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9],其化学结构见图2。目前对于LIG的研究已比较充分,其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表现为降压、调血脂、保护心肌细胞、抗AS以及抗心肌肥大等[18],实验发现LIG能够通过降低at1r基因的表达量,从而抑制血管收缩,使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下降;也可以通过抑制Ca2+通道,影响Ca2+流入细胞内,从而使得血管舒张,起到降压作用。

Lu等[19]通过建立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发现LIG可以降低p53、Bax等促细胞凋亡因子表达水平,升高Bcl-2等抑制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Ang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说明LIG能够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亦有研究通过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用当归挥发油ig给药8周,发现当归挥发油不仅能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 (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还能减轻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兔AS病变程度[20]。说明LIG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延缓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在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人参炔醇(panaxynol,PNN)

PNN又名镰叶芹醇,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PNN具有抗癌、抑菌、镇静、镇痛、抗炎和神经细胞保护等作用[21],其广泛存在于北沙参GlehniaeRadix、人参PanaxginsengC.A.Mey.、三七P.notoginseng(Burk.)f.h.Chen等中药挥发油中,是一种聚乙炔醇类化合物[22-23],其化学结构见图2。实验发现,PNN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能取得明显疗效,首先,其通过抑制胆固醇 转移酶(ACAT)活性,从而降低血清中TC和LDL-C水平[24],同时也可以抑制12/15-脂氧合酶,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TC在动脉壁的沉积,并且进一步抑制AngII的形成,从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降低血压,降低冠状AS风险[25]。另外,PNN具有延长小鼠血液体外凝固时间的作用[26],基于此,Kwon[24]用胶原、二 腺苷和凝血酶建立兔动脉血栓模型,通过给予PNN干预,发现其能明显抑制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兔动脉血栓形成,且对于胶原引起的血栓具有完全抑制作用。说明PNN可以通过降压、调脂、抗氧化、抗动脉斑块、抗血栓形成等多种途径,预防和减缓AS进程,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4丹皮酚(paeonol,PAE)

PAE是具有挥发性的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白芍PaeoniaeRadixAlba、牡丹皮MoutanCortex以及徐长卿CynanchiPaniculatiRadixetRhizoma等药材的挥发油中,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等药理作用[27]。其化学结构见图2。PAE药效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PAE对心血管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首先,PAE可以调血脂和降低血压[28-29],在动物实验中,PAE可以提高小鼠体内肝脂酶(H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抑制脂质合成并增强脂质氧化代谢,从而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C及LDL的水平,并能够舒张因KCl、5-羟色胺(5-HT)或内皮素-1(ET-1)干预收缩的健康或高血脂模型大鼠的肾动脉和冠状动脉。其次,PAE的抗氧化特性[30]能够改善载脂蛋白E缺乏症小鼠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小鼠体内脂质 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改善过度 化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学者还发现PAE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还能够降低因H2O2刺激上调的p53及 化组蛋白(H3K14、H4K16)蛋白表达水平,其机制与其能够上调Sirt1蛋白表达相关,而Sirt1是细胞衰老、寿命和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可以认为PAE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31]。综上,PAE的降压、调血脂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的特性,使其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

2.5丁香酚(eugenol,EUG)

EUG是具有挥发性的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及精油中,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九里香MurrayaexoticaL.、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L.)Willd.、辛夷MagnoliadenudataDesr.及玫瑰花RosaeRugosaeFlos等多种中药挥发油中均能提取出该物质[32],其化学结构见图2。EUG具有抗炎、抑菌、麻醉、抗氧化、保护心脏、保护神经细胞以及抗病*等药理作用[11]。其在心血管方面还表现出降压、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Lahlou等[33]通过反复的动物实验证实,通过ivEUG后,麻醉和有意识的大鼠可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情况,并在前20~30s内出现 水平的低血压,其主动诱导副交感神经张力起到降低血压和舒张血管的效果。亦有研究发现EUG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4],其机制可能与EUG降低 脱氢酶(LDH)、MDA含量并提高SOD活性,稳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趋势,明显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有关。还有实验研究表明[12],EUG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是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体4(GLUT4)通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刺激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在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HFD/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中具有强大的抗糖尿病潜能。总之,EUG能够多靶向地降低心血管患病风险,是很有开发前景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活性成分。

2.6莪术二酮(curdione,CUR)

CUR是从莪术Curcumazedoaria(Christm.)Rosc.和郁金RadixCurcuma的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倍半萜类成分,也是二者挥发油中作用于心血管的主要活性成分[35-36],其化学结构见图2。CUR的心血管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舒张血管。CUR可以抗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胞内Ca2+升高和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的释放,同时,CUR还能通过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抑制PLCβ3、PKCθ和MAPKs蛋白的 化,从而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37-38]。除此之外,CUR对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的变化也具有有益作用[39],其可以减低D-二聚体(DD)水平,从而改善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但对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影响和体外血栓的溶栓作用不显著。综上,CUR可能对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具有对抗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血栓作用有关。

2.7肉桂醛(cinnamaldehyde,CNMA)

CNMA是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中的一种天然苯 类含醛化合物,属于单萜类化合物[40],其化学结构见图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NMA可以多靶向地降低心血管患病风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首先CNMA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41],Somaiya等[42]证明了CNMA能够提高关节炎大鼠的抗氧化能力,还能明显改善脂质 化、蛋白氧化和DNA损伤,其机制是CNMA可以显著增加关节炎大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降低血浆中MDA水平,提高SOD和 酶(CAT)的活性,这一特性与EUG类似,也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CNMA还能改善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43],其机制是抑制重组蛋白1(HMGB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I/R心肌中的表达,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的内皮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同时能显著抑制单核细胞(U)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提示CNMA可能通过血红素氧合酶(HO-1)诱导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心肌I/R损伤。实验也发现CNMA对二 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对抗作用[44],但其机制尚不明确。除此之外,CNMA被证实具有抗高血脂和抗糖尿病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给予CNMA干预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肥胖糖尿病模型发现,CNMA通过下调 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上调AMPK途径阻止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细胞形成,激活瞬态电压感受电位锚定蛋白1(TRPA1)-β肾上腺素途径增加产热,促进脂肪的消耗,从而降低脂肪量及TG、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TC水平;在抗糖尿病方面,通过激活TRPA1-Ca2+胰岛素途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水平[45-46]。因此,可以推测CNMA作为一种多靶点药物,具有改善体内高血糖和高血脂环境、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以及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在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2.8香芹酚(carvonol,CAR)

CAR作为一种单萜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牛至OriganumvulgareL.、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Ronn等中药挥发油中,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肌细胞、调血脂、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使之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47-48],其化学结构见图2。王妍*等[49]研究CAR对I/R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发现,CAR具有和EUG、CNMA相同的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凋亡蛋白Bax的合成,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从而有效减小心肌I/R后心肌梗死面积。王先宝等[50]在同一类型的动物实验中发现,CAR可通过改善心脏组织中线粒体损伤降低小鼠心肌I/R后心肌梗死面积。Ezhumalai等[51]运用CAR和罗格列酮处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发现其体内TG、TC、血磷脂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下降,CAR可能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及其共活化因子PGC-1α调控糖脂代谢基因、能量代谢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减轻细胞、组织损伤。可以看出,CAR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对于代谢性疾病以及循环系统有较好疗效,是值得深入研发的精油成分。

2.9柠檬醛(citral,CIT)

天然CIT是一种单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荜澄茄FructusLitseae和香茅LemongrassHerb中[52-53]。其化学结构见图2。近些年的研究表明CIT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拥有更多潜在的价值[54]。查仲玲等[55-56]研究了CIT对血管以及心律失常的影响,发现柠檬醛具有负性肌力作用,能够抑制猫心乳头肌的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延长功能性不应期,同时能直接舒张正常冠脉,不仅能使肾上腺素(Adr)或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兴奋的冠脉条舒张,也能对抗由于高钾去极化所引起的冠脉收缩。CIT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时产生的血栓素A2(TXA2)样物质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诱导下血小板黏附性,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57]。因此,可以得出结论,CIT对于高血压、AS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效果,其负性肌力作用还可以用于心动过速的治疗。

2.10柏木醇(cedrol,CED)

CED又称为雪松醇,作为一种倍半萜醇,是侧柏叶PlatycladiCacumen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作用[58],其化学结构见图2。现代研究证实CED是一种天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CED能够阻断花生四烯酸、胶原和ADP与PAF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59]。Dayawansa等[60]让受试者吸入气化的CED,结果显示CED可以诱导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使得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可以认为CED的这种抗血栓以及降压作用使其在高血压以及AS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一定效果。

2.-姜酚(6-gingerol,6-gin)/6-姜烯酚(6-shogaol,6-sho)

6-gin是可从姜科植物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和干姜ZingiberisRhizoma精油中分离出的酚类活性成分,6-gin可以作为姜的质控指标,而6-sho是6-gin脱水形成的 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干姜精油中,二者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61-63]。二者化学结构见图2。研究发现,6-sho和6-gin都具有抗氧化作用[64-65],可以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并且能够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氧化应激作用密切相关。同时6-gin抑制氧化应激作用在抗糖尿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66],6-gin对H2O2造成大鼠胰岛细胞(INS-1)DNA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还可以通过溶酶体-线粒体途径,作用于ATM-p53基因通路实现。6-gin还能够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对抗去甲肾上腺素(NE)和KCl引起的兔胸主动脉收缩,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67]。而6-sho可以呈浓度依赖性地下调Toll样受体4(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与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缓AS的进程[68]。6-gin及6-sho对血管内皮及心肌细胞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潜在的用于治疗AS的天然拮抗剂。

2.12右旋龙脑(d-borneol,D-B)

D-B主要存在于 中, 原名“龙脑香”,又称梅片,为龙脑香料植物龙脑香DipterocarpusturbinatusGaertn.f.的树干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结晶。D-B属于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物质[69],其化学结构见图2。D-B具有许多生物效应,除了镇静、抗炎、镇痛等作用,其在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70]。首先,D-B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及氧化应激具有明显改善作用[70],糖尿病大鼠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明显下降,并且血中SOD、CA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升高,其作用机制通路尚不明确,但这种潜在的抗糖尿病、调血脂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D-B具有血管舒张作用[71],动物实验发现D-B能够松弛大鼠的主动脉环,这种作用取决于血管内皮的存在,并有NO和2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2)的参与,通过ATP敏感钾通道(KATP)通道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另外,国内早有研究表明D-B具有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能使急性心肌梗死麻醉狗的冠脉窦血流量回升,并可以减慢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保护因心肌缺血而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72-73],其机制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近期有学者发现丹参醇龙脑脂(tanshinolborneolester,DBZ,一种由丹参和 组成的化合物),对人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够产生双向调节作用[74],其机制是DBZ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细胞水平,并激活了内皮细胞中的激酶和激酶信号,揭示了DBZ可以通过蛋白激酶B(Akt)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进而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结语

各类中药精油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75],尤其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方面具有多效性及多靶向效应,本文涉及的芳香中药的精油成分的心血管药理作用见表1。各药理作用出现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见图3。

芳香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对缺血性心脏病中有明确可靠的疗效,芳香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由来已久[94],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精油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植物精油能够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富含精油成分的药材及植物越来越得到重视,大量的中药中富含精油,特别是具有芳香性的中药,其含量及治疗作用更加显著。笔者在总结芳香中药精油成分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①相比于现代常用的降压药、调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等,精油天然存在于植物体内,可以多靶点改善心血管病理因素,但目前尚缺乏对于精油作用人体时的药效动力学、药动学、给药途径以及安全性的研究;②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位于基础性的地位,其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成分,改善人体缺氧环境,防止脂质的 化,改善糖脂分解代谢紊乱以及心肌细胞对ATP的利用程度,防止心肌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改善体内血管的氧化应激反应,对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的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对于动脉血管硬化意义重大,其抗氧化能力可以作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始末;③还有很多能够作用于心血管的芳香中药精油成分尚未被纳入文中进行综述,这与对中药精油的研究尚不深入及笔者搜索范围不够有关。中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宝库,其利用价值不能用数据衡量,芳香中药精油对心血管作用显著,其所含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心血管患病风险,但仍有很多作用心血管的精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确定,如泽兰[95]、枫香脂[96]、降香[97]等芳香性中药,有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心血管药理作用,但其具体芳香精油成分尚不明确,故应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芳香中药精油中具体的安全活性成分及其对心血管起到的作用和潜在的机制,研发出新的能够预防和降低心血管患病风险且安全的精油制剂。

参考文献(略)来源:罗晶,田鑫,刘波,王朝平,李林,杨明.芳香中药精油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草药,,51(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sz/9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