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凤凰木
天下桃李情
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深邃浩大的星空中,有一颗号小行星,它的名字叫“陈嘉庚星”。
红旗招展,国富民强,有一个人,毛泽东主席称赞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数载人生,白驹过隙,十年树木,百年集大,他的贡献山高水长。
年,陈嘉庚出生于福建泉州同安县集美社。
陈嘉庚
这是一个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权腐败的时代。陈嘉庚深感救亡图存道路的艰辛,走上“教育兴国”的道路。
年,陈嘉庚父亲的公司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已经负债20多万元。当时新加坡法律并没有规定父债子偿,但嘉庚先生仍登报声明,替父还债。从米铺到菠萝罐头工厂再到橡胶王国,一路走来留下的不仅是财富与地位,更是声望与气节。
教育上,陈嘉庚是“有教而无类,办学而分帮派,本可勿须”教学理念的忠实倡导者,把教育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生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多达所,投入教育事业的时间长达68年。年创办集美小学,年创办集美女子小学,年创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先生视察集美侨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陈嘉庚没有吝惜自己的财富,慷慨奉献国家,为国家捐赠了数不清的物资与装备。年陈嘉庚被公推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同年,中国沿海各港口和交通要道相继被日寇侵占,云南的滇缅公路成为抢运战略物资 的国际通道。陈嘉庚先生应国民*府的请求,以南侨总会的名义发出招募机工赴中国服务的通告。在陈嘉庚的感召下,多名南侨机工放弃南洋的优越生活条件,投入祖国的抗日战争。
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号召华侨捐资支援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新加坡的南侨机工队总部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不仅在商业上打造了自己的王国,更创造了属于孩子们的教育世界。
集美学村
一棵凤凰木,天下桃李情。在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决赛巡评现场,来自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在学院领导和院团委的支持下,将校主陈嘉庚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话剧《华侨旗帜》
话剧《华侨旗帜》的成长可谓是历尽艰难险阻。剧中演员都是非专业在校学生。懵懂的诚毅学子在指导老师陈婧以及导演郝建生的带领下,一点一滴地从台词、声音、形体、表演等基础开始进行练习,牺牲了近乎所有的课余时间。
由于学校首次排演大型话剧,刚开始演员只能在户外排戏。冬天寒冷风大,夏日蚊虫乱飞,环境艰苦,年轻的大学生咬牙坚持。
话剧《华侨旗帜》排练中
在团委书记林伟毅、带队老师陈婧的支持下,最终争取到室内舞蹈教室作为排练场地,环境才有所改善。剧中的舞蹈部分由诚毅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完成,动作华丽,场面震撼,人数涉及上百人,舞蹈演员刻苦练习,受伤是常有的事。
话剧《华侨旗帜》排练中
舞蹈导演陈京东对舞台呈现精益求精,几易其稿,为此费尽心力。尽管基础、时间、地点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重困难,但《华侨旗帜》的全体成员乐在其中,这份生动而明媚的戏剧体验完美诠释了剧中的“嘉庚精神”。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话剧《华侨旗帜》
全剧以现实主义话剧为基础,融入舞蹈和朗诵等元素,将爱国教育、道德教育与文化反思融于其中。
恢弘的音乐,灯光聚焦,时光流转到那个黑白胶片交叠的时代,我们再次走进陈嘉庚的内心世界,窥探捐资办学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话剧《华侨旗帜》
“忠”渲染着他永不动摇的家国情怀,
“公”辉煌着他永无止境的奉献,
“诚”铸就了他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
“毅”呈现着他永不言败的坚强。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话剧《华侨旗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十年树木,百年集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多年之后,在话剧的舞台上,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学子们,让我们再次接近嘉庚先生平凡而伟大的灵*,重温他曾让无数人感动的诚毅人生,重睹他炙热生命所绽放出的万丈光华……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话剧《华侨旗帜》
摄影
小君、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撰文
陈曦
排版
谢锦芬
更多戏剧资讯、名角风采、经典折戏、戏剧评论、戏剧进校园进乡村等公益活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