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bull40年家国景宜民族影像中

八千里路云和月,

四十年来家与国。

共同的记忆符号,

生动诠释了伟大时代与宏伟变迁!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题“盛放·40年家国”,

讲述民族地区因改革开放而留下的精彩故事,

寻找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人物简介

景宜,白族,国家一级作家,全国十佳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曾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个人”“首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原社长。

其领衔创作的电视剧《茶马古道》《金凤花开》《茶颂》《丝绸之路传奇》,3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著有小说集《谁有美丽的红指甲》,长篇报告文学《金色喜马拉雅》《节日与生存》《东方大峡谷》,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作品奖及各类国家奖项。其作品被译成印、英、日、泰、法、哈萨克语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她是新 位白族女作家,纯朴、真挚中充满自信;她因描写多民族生活而享誉文坛,知性、温和中带着执着;她是民族影视的开拓者和领*人,自有一份坚定、从容与豁达。走近景宜,你会被她的热情感染;看了她的作品,你会被剧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饱满的人物形象所折服,也会强烈地感受到各民族之间心相连、肩并肩、守望相助的真情。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景宜感慨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少数民族的影像事业。”回想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音像社”)27年的创社历史,景宜动情地说:“真是特别难忘,那些永远留在民族影像中的奔腾岁月……”

诞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走进音像社的片库,一台台不同年代的摄像机、一盒盒制式磁带、一张张光盘,见证着中国少数民族音像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之初,民族文化事业飞跃发展,但在影像传播领域和音像制品行业中,却缺少一个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当时音像制品刚刚进入国内市场,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如何使用新兴的传媒载体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为*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成为时代的需要。

年,景宜被借调到民族文化宫,参加音像社成立的筹备工作。她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一批年轻人成为最早的工作人员。

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由国家民委主办、民族文化宫主管的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于年正式成立。“音像社的成立,得到了习仲勋、乌兰夫、杨静仁等老一辈*和 的关心和支持。它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景宜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音像市场刚刚起步,在大量以港台和流行歌曲为主的音像产品中,音像社以民族、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产品闪亮登场。

新成立的音像社的主要任务是:出版、发行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影视及音像制品;拍摄、录制有关反映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文化、风情、习俗、人文环境的资料片;开展国际间有关中国少数民族音像的交流活动,引进并发行译制片。

在国家民委和民族文化宫的支持下,音像社刚成立不久,就迎来了开篇之作——与日本JVC株式会社合作,联合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55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系》。当时,我国尚没有全面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的影像制品,该片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治意义和时代价值。

为了完成这部 的纪录片,摄制组历经7个春夏秋冬,从黑龙江省漠河县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自治区珞巴民族乡,从高黎贡山怒江两岸到西北边境的阿勒泰喀纳斯,几乎走遍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在贵州山区拍摄苗族芦笙舞,摄制组拍摄了芦笙传承人从山上砍竹子做芦笙到 的芦笙舞表演;在云南西双版纳拍摄布朗族“抢新水”,摄制组提前在山上布好摄像机位、调好灯光,早上5点便开始跟踪拍摄,全程记录了布朗族抢新水、供奉祭祀、用新水做米饭、穿上新衣表演迎新舞蹈的过程。“这种史诗般的拍摄,让作品具有民族学和人类学的文化价值,并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学会了要尊重各民族、尊重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景宜说。

该片于年和年分两期出版发行,先后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发行和播映,荣获了国家“九·五”音乐工程奖,创造了中国大型纪录片的早期辉煌。

▲音像社荣获的奖杯和各类证书。

用影像记录改革开放的大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景宜经历了音像社制作出版大型纪录片和在中央电视台开办电视专题固定栏目等重要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开了宣传窗口、奉献了鲜活的时代影像,为保护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珍贵的音像文献。

▲景宜(左)和央视主持人*共同主持《边疆潮》开播仪式。

这段时期,音像社先后制作发行了反映藏族史诗的《话说格萨尔》,记录柯尔克孜族史诗传承人的《玛纳斯——传承人玉素甫·玛玛依》的电视片,荣获亚运会 纪录片奖的《中国少数民族体育集锦》,记录历代班禅大师爱国爱教历史的电视系列片《札什伦布的佛光》《雪域佛光》,以及向海内外观众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民族风情大观》《中国民族文化博览》和电视音乐专辑《广西名歌》等颇有影响的音像制品,积累了民族影像资料9万多分钟,图片资料2万多张,音乐资料多小时,还将中国民歌金曲80首制成不同语种的VCD和卡拉OK带在民族地区发行,用音乐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心灵交流。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音像社团队的脚步一直稳稳地走在边疆大地和各族人民之中。景宜说:“我们每做一个节目,首先考虑到的是对民族团结的意义,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音像社从成立以来,一批批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为建设好这个 平台作出不懈的努力,在*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在民族工作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从不缺位。”

跟着时代走,跟着*和国家事业的需要走。年,音像社与央视合作拍摄重点纪录片《怀念乌兰夫》,景宜担任总导演兼制片人。她带领创作团队认真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多次深入内蒙古草原、沙漠腹地,真切地理解了乌兰夫等一批少数民族共产*人的胸怀。“我们 次近距离接触到少数民族跟*走的历史,深刻地了解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正确抉择,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领导下民族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景宜说。

为了反映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变和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就,音像社与央视还联合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边疆潮》。从内蒙古二连浩特的蒙古包人家到口岸附近农牧民生活的变化,从北部湾京族三岛的京族渔船到祁连山下的*河两岸,景宜带着摄制组在民族地区辗转奔波,采访拍摄。由于超负荷工作,她得了急性阑尾炎,必须住院做手术。但节目开播在即,她等不及拆线,就瞒着医生偷偷地跑到机房修改节目。年10月2日,在央视演播室,景宜与*共同主持了《边疆潮》开播仪式。

《边疆潮》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的巨变和少数民族群众奔涌向前的时代步伐,也展示了音像社为民族工作而歌的风采。景宜常说:“虽然我们用影像工作,但我们也是民族工作者。”

年,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卫视频道的传播力首屈一指。为开辟新的传播阵地,时任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的景宜被国家民委派进中央电视台,参与创办《中华民族》栏目,成为该栏目 任总制片人。在中央电视台的推动下,栏目组从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电视台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专业团队,制作了每期30分钟的周播节目《中华民族》,该节目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至今,这档名牌栏目已开办22年,成为我国展示中华各民族风采与各族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今年,该栏目又荣获年第十四届中国纪录片盛典 栏目奖。

打造民族影视国家队

进入新世纪,传媒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在电视剧和电影的冲击下,DVD和音像制品逐渐被边缘化。年,音像社经过重组,主管单位变成中国民族报社。景宜将音像社的牌子扛到新单位。

“牌子既然是我们扛起来的,就一定要把它扛下去!”景宜说,经过认真思考和市场调研分析,中国民族报社领导支持她发挥作家和纪录片导演的特长,开展一个新的业务——拍摄民族题材影视剧。从此,音像社开始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从以音像制品为主营业务转向以影视制作为主的阶段。谁也没想到,这个转折为全国民族宣传工作开辟了一块新的阵地,为繁荣中华文化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和报社*委的领导下,年,景宜组建了新的团队,拍摄了 部电视剧《茶马古道》。该剧以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为背景,讲述了西藏与内地各族人民血脉相连、同生存共命运的伟大历史。该片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金时间播出后,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题材电视剧的 收视率。中宣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专家和影视评论界认为:“《茶马古道》从文学剧本创作到影片摄制,实现了对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创新与突破”。

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景宜根据自己父辈的亲身经历和边疆少数民族跟着共产*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创作了电视剧《金凤花开》。该剧于当年12月在央视一套首播,进入央视年电视剧收视率前十强。新浪网评价说:“景宜堪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首席编剧。5年之内两部电视剧登陆央视一套*金时段,成为当下编剧界的标新人物。”

年,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了景宜领衔创作的32集电视剧《茶颂》。该剧以宏大的历史场面讲述了20世纪初西南各民族用普洱茶支持西藏、粉碎外来侵略者用茶叶抢夺西藏茶市的故事。为了创作这部戏,景宜历时8年,深入到西藏日喀则、亚东口岸和四川昌都、雅安地区,深入了解历代朝廷的边茶*治历史,并长期扎根在云南普洱澜沧县景迈山区,向少数民族茶农学习。她从历史人物的传说和现实生活中捕捉民族精神和人物形象,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中国茶文化、茶礼茶俗和中国茶叶大国的伟大历史。

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10月14日,央视一套*金时段隆重推出由景宜编剧的新疆题材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这是一部历时16年精心打磨的 剧目,为了创作好这部剧,景宜带着主创人员顶着酷暑风沙,走遍昆仑山下丝绸之路沿线的村庄和工厂。该剧开机在即,景宜因患支气管哮喘和严重紫外线过敏需住院治疗,但她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这是*和国家的需要,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需要,我们也要用 的作品参加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景宜说。

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在央视和新疆电视台用3种语言播出后,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跟*走、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新疆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同年11月,国家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宣传部在北京召开《丝绸之路传奇》座谈会,与会专家评价该剧是“文艺工作者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成功实践”。音像社也被业界誉为“民族影视国家队”。

景宜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登上文坛的 作家和在改革开放浪潮冲击下成长起来的编剧, 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景宜的影视作品是“21世纪我国电视剧荧屏独特的风景线,完善了多民族国家当代影视画卷的结构,成为一个值得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huangmua.com/fmzp/2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