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夏嘉伟脱下英武挺括的警服,向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递交了辞职报告,成立了“追梦一族”现代舞蹈团。而正当“追梦一族”发展蒸蒸日上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来了个“急转弯”,一头扎进了喜剧小品市场的开拓发展。由他投资10万元拍摄的《雀人伟哥》,让他声名鹊起。时隔不久,他又被方言喜剧《东寺街西寺巷》的导演相中,通过出演该剧,夏嘉伟这个名字红遍云南。在拍摄了多部云南方言系列剧之后,他彻底坐稳了“滇味喜剧一哥”的位子。
喜剧人生
记者:大型云南方言系列电视剧《东寺街西寺巷》中那个“憨厚不老实、聪明不绝顶、热情不大方、损人不利己、好心办坏事,但心地善良的光脑袋、圆脸庞、大眼睛”的“伟哥”已经成为了你在观众心中的形象。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夏嘉伟:生活中的我其实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普通人。工作的时候,由于饰演角色的需要,我必须要做到“角色是我、我是角色”,此时的我便不是我了,再加上我是一个喜剧演员,所以戏中的我会让人觉得有点“苕”(昆明方言,意为没心没肺),但在工作之余,我一点都不苕,离开角色的我,就是一个简单的夏嘉伟。
记者:你曾经是一名舞蹈演员,是什么原因让你转到方言剧的制作和拍摄的呢?
夏嘉伟:当初我紧急转向的原因是我在全国的一些地方都看到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方言剧,但这块市场对于云南来说还是空白,想到我们云南有26个民族,是全国 的语言艺术富矿区,这是方言喜剧小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开发利用就白白浪费了,而且本土方言有普通话不具备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将云南的方言喜剧开发出来,展现给观众。
记者:随着《东寺街西寺巷》、《小瓦渣的故事》、《交警队的故事》、《毛纺厂的故事》等方言喜剧的热播,你被业界誉为“滇味喜剧 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荣誉的?
夏嘉伟:头衔对一个演员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一个实力演员,靠的不是各种头衔,而是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的表演如果不能与时代一起进步就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只有苦练内功,观众才会喜欢你的作品,认可你的演技。好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像喝陈年老酒,越喝越有味道,不好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像喝白开水,淡而无味。
记者:从一名舞蹈演员到《东寺街西寺巷》中“伟哥”的一夜扬名,再到如今挑战方言话剧,你似乎正一步步在努力探寻着云南方言喜剧的路子。在未来的路上你还有什么计划和打算吗?
夏嘉伟:下一步,我打算在方言喜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演艺事业,因为好的艺术作品是能够被全人类所接受的,并不局限于何种语言。比如周星弛主演的作品,虽然他在剧中使用的语言是广东话(粤语),但由于剧本好、结构好、表演好、制作好,被配上不同的语言,同样可以被全世界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让全世界的观众通过影片了解香港、了解中国。
以前外界了解云南,都是通过《阿诗玛》、《五朵金花》等影视作品,但遗憾的是,这些电影都不是由云南本土原创人员拍摄制作的。我们以后想要做的就是创作出立足于云南,打造出由云南人制作、云南人主演的纯正的“云南牌”影视精品,把云南最本色的东西展现出来,让世界通过这样的影视作品了解云南。对此,我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构思。为了实现这一构思和既定目标,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我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也算是为云南影视业做点贡献吧。
文化梦想
记者:在你饰演过的所有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夏嘉伟:从单纯的演员来说,我喜欢的角色永远是下一个。
记者:你的个人梦想是什么?
夏嘉伟:我想,云南文化人的梦想、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展现云南、传播云南。作为一名导演和演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幽默方式来呈现云南人的机智、幽默、包容以及淳朴。去年《毛纺厂的故事》在播出期间,创下全省收视率 的好成绩,这也意味着我又朝着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了。
记者:昆明玉龙湾、曲靖翠山、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影视基地陆续兴建,《护国大将*》、《金凤花开》、《中国远征*》等影视作品在云南取景拍摄、以及一系列云南题材影视作品的获奖,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云南影视业繁荣的标志?
夏嘉伟:新世纪以来,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等知名导演在内的影视从业人员,纷纷到云南取景拍摄影视作品,也带动了云南本土影视拍摄机构的发展,云南题材影视作品的数量逐年上升,先后斩获一系列国内外的大小奖项。云南也先后建立了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曲靖翠山影视基地、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近十个影视基地。以《木府风云》、《翡翠凤凰》等为代表的本土影视公司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在国内引起收视狂潮。然而,“天然摄影棚”只是自然资源,这个资源是不会自动转化成产业的,外面的人到云南拍再多的片子,核心的制作生产是属于他们的,根本不会在云南自动形成产业。因此,必须要有本土的力量来主导,才会真正促进云南影视业的繁荣。
记者:对于云南省影视业的发展,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夏嘉伟:回望近年来荧屏热播的云南影视佳作,它们以独特的文化角度,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广泛的传播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文化认同,鼓舞了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环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尽管云南题材、云南故事频现荧屏,但与其他热播的影视剧相比,在创作、制作、推广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品质提升空间。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影视拍摄的“天然摄影棚”。在我省各级*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云南的影视业不断蓬勃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也不能掩盖云南影视业资金、技术、人才依然匮乏的现实。
艺术内外
记者:取得今天的成就非常不容易,一路走来你吃了不少苦吧?
夏嘉伟:我从小就怀有“要当卓别林”的理想。七八岁的时候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卡通式电影里的“卓别林”,每天放学后就溜进剧场看“卓别林”。为了模仿卓别林,我还经常撇着“外八字”上学、回家、吃饭、做事,惹得老爸十分生气。11岁时我考取昆明市少艺校舞蹈班,毕业后留校任舞蹈老师,后来调到昆明市花灯团以及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当演员。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舞台,我于年春向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递交了辞职报告,脱下警服,成立了“追梦一族现代舞蹈团”,成为昆明最早登记注册的文艺个体户。后来解散了现代舞蹈团,潜心于方言喜剧小品市场的开拓发展。
记者:成名之前和成名之后,你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
夏嘉伟:随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作几乎挤占了我所有的时间。每天的日程都被安排得满满的,除了要拍电视剧、广告外,还要到电视台主持节目。剩下的时间要搞策划、搞创作、搞排练、搜集整理云南民间方言。忙得我没有时间去放从小喜欢的风筝,没有时间去游泳池一展身手,没有时间去我最想去的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方看看。甚至连陪住在隔壁的父母吃顿饭都很难挤出时间,心里觉得蛮愧疚的。
记者:作为省*协“明星委员”,媒体的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